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西北篇 >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西北篇 > 正文

榆林城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9日 14:12

  大漠邊關榆林城,位於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之間。古長城由西南向東北橫穿市境。長城以北為沙漠沙灘地區,以南屬丘陵溝壑區,古城東倚駝峰山,西臨榆溪水,北瞰河套,南蔽三秦,位處要津。

  榆林古屬雍州,號稱“小北京”城中遍佈四合院民居,鎮北台下有號稱“塞上蓬萊”的紅石峽,城南有“龍穴藏珍”的黑龍潭,榆林現存青雲寺、懸空寺、金岡寺、梅花樓、萬佛樓、普慧泉等名勝古跡。

  榆林塞就在現今的陜西省榆林。戰國時期,北方邊塞之地多植榆為圍柵。秦統一中國,北逐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後,在這裡栽植很多榆樹,榆林塞之名大概由此而來。以地處榆溪(今清水河)之畔,亦稱榆溪塞,成為秦北邊一戍守地。隋時以此地為中心築起長城,遂成為隋長城的要塞。

  明永樂初,為防止蒙古勢力侵擾,在此置寨,正統年間建堡,成化七年(1471)再置衛,同時延綏巡撫都御史徐子俊徵發民工在隋長城基礎上修築榆林邊墻(即長城)千余裏,以增強這裡的防務。次年,在榆林堡北擴建新城,稱北城,舊堡稱南城。榆林城已具相當規模。九年,長城九邊之一的延綏鎮(相當於現在的大軍區)治所徒遷至榆林城。從此,榆林成為明代邊防重地。後來,榆林城又經擴建。由於戰火,榆林古城墻今多已不復存,僅可見遺跡。現在的榆林城是後來建的新城。

  古代的榆林不但是軍事重地,也是邊疆貿易的中心和漢族與西北少數民族文化交會和交流的地方。附近有不少與此有關的名勝古跡。榆林城北約5公里有鎮北臺,是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為了保護蒙漢交易市場而建立的。臺高四層,周長130米,面積5O50平方米,是長城沿線規模最大,氣勢最為磅薄的墩臺。東連長城,環繞紅山,控南北咽喉,鎖長城要口,巍峙于鄂爾多斯毛烏素沙漠之邊,儼然是一座巨大屏障。登臨臺頂眺望,榆林城景,盡收眼下。

  離鎮北台西不遠,沿清水河岸有名勝紅石峽,由紅砂岩構成,故名。兩側岩壁勢如刀削,高10余米.鑿石為窟,共44窟。據碑石記載,此處曾是宋元間一所名剎,叫紅山寺,係由西夏二國王的陵墓建成。隨著歷史的變遷,今人稱之紅石峽。石壁上有許多古人題字題詞。幾百年來,紅石峽曾名冠邊塞,不少達官文人來到榆林,必先到這裡吟詩作賦,偶有佳句麗章,便把它鐫刻在石崖上。現為眾人喜愛的遊覽勝地。

  榆林城東6公里處又有一座開鑿在山丘峭壁上的萬佛寺石窟,窟中存上千尊浮雕石像和優美的壁畫,至今年代無考,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無定河邊還有十一世紀西夏王朝開鑿的懸空寺,寺廟懸在半山腰間,渾然無成,險峻秀美,具有建築藝術和考古的價值。

  現在榆林有公路北通內蒙古伊盟,東通山西,西至寧夏,南達關中,來往方便。這裡仍是陜北的交通要沖和戰略要地。

  1986年國務院公佈榆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