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藝術家——周劍生“世界遺産攝影展”觀後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07日 16:55
作者:蘇叔陽
劍生自認是我的晚輩,他的父母也確乎是我半師半友的兄姐。然而,我敬重劍生。我從他的“世界遺産攝影展”中更深切地嘹解了他,使我知道了許多過去不曾知道的事,明白了過去並不深刻明白的道理,懂得了許多應當懂得的思想 。
一個人無論怎樣年輕,無認怎樣默默無聞只有做出有益有人類有益於民族國家的事,而且持之以恒,就應當對他奉上虔敬,學習他的精神。
不見劍生的蹤影已有好多年,等他回到北京展覽他鏡頭下的作品時,我才恍然,他從生活的小道上走過了怎樣艱辛的路又捧給人們怎樣寶貴的禮品。
周劍生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他以個人菲薄的資金,自豪地揣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八年裏他走遍五大洲77個國家,北迄北極南至好望角,東起復活節島西達阿拉伯大沙漠處處留下了他艱辛的足跡。他的鏡頭對準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的人類文化世界遺産,正是將他的心呈給古今中外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遺跡,期望它們永存,在朝陽與晚霞的輝映中向世人傾訴和展示不朽的輝煌,人類會因此而自信而增進團結而許下永不破壞文明的承諾,他的鏡頭就是宣揚真善美的武器,轟擊那些恐怖主義戰爭狂人的大炮,在異他它鄉,窮鄉僻壤,山崖海岸,寂寥的教堂,幽僻的廢墟,耐心尋找著最佳的拍攝角度和時間,需要怎樣的勇氣和毅力,又須有怎樣詩人與藝術家的睿智是不言而喻的,更何況通往那些世界遺産的道路,並不都是坦途,無數人為的與自然的障礙橫亙在腳下,還有政治上的歧視與敵意,沒有堅定的信念和超人的膽識是無法克服這一切而取得成就的。單是這一點,就令我對劍生充滿敬意。
他是藝術家,一位行走的哲人、詩人、藝術家。他的每一幅照片都有攝人魂魄的力量,能將拍攝對象歷經的滄桑,內在的豐厚人文底蘊和獨特的魅力展示出來,而且充滿劍生自己的也是他的母文化----中華文化----給予他的獨特的審美價值觀:純樸天然。他的照片,每一幅都讓人感到湛然的寂靜。在那湛然裏令你粛穆,感到某種神聖,讓你被那在時光裏無聲潛行的文化魅力而折服。即令是喧鬧的市場,在鏡頭定格的那一剎那,也將喧囂凝為粛靜,將活潑化為永恒,那熱鬧化為無聲的旋律長久地盤桓在畫面的上空。他的作品洋溢著生動的老莊哲學的韻味,那美是那麼自然又強烈地浸澤著你的靈魂。所以我説,他是行走的哲人詩人、藝術家。他在行走中體味捕捉著哲理詩情與藝術(更多的是造型)美,又在藝術激情與哲理的感悟中堅毅地行走。從某種意義上説,周劍生在行走中獲得了藝術的自由,這行走也成了他創作的途徑。於此,我明白了一點“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二者之間統一性和互為表裏的關係。二者絕不是兩回事,而是一回事。“行萬里路”正如“讀萬卷書”,“讀萬卷書”猶如“行萬里路”。進入自由王國的大門,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與智力的追索的,躺在床上是做不到的。
看了劍生的“世界遺産攝影展”,讓我開了眼界,啟了心竅。一個年輕人,而且是我認識原先並沒覺出他怎麼傑出的年輕人,如今做出了如此傑出的成績,我不但驚悚,而且明白,未來確實屬於劍生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將創造出我們未曾創造出的燦爛,人類的前途真的是無限美好的。
願劍生沿著這條鋪満智慧與美的路前行!
(來源:神州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