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鄉普洱發現之旅 【白天110】03-12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9日 15:35
陽春三月,萬木復蘇,經歷過嚴冬寒流侵襲的茶鄉普洱,處處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2004年3月6日正午,我和白榮華兩位普洱藉自由撰稿人懷著對新近發現的黎明鄉仙仁村茶王樹的好奇,毅然駕乘摩托車,從普洱縣城出發,沿著崎嶇不平的鄉間公路前行,到距離普洱縣城90公里之外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黎明鄉仙仁村尋訪茶王茶。沒想到,這次出行竟然使我們有了意外的發現,著實滿足了我們此行的心願……
奇特大山霧,“東邊日出西邊雨”
3月6日這天,普洱縣城晴空萬里,艷陽高照,使我們此次出行有了不錯的心情。下午2:00,我們駕駛著摩托車離開了靈秀的普洱小城,40多分鐘後,摩托車離開平整的柏油公路,開始駛向崎嶇不平的鄉間簡易公路。經過兩個多小時的低速行駛,我們駛離動先鄉種植著桑葚的基地和金黃的麥田,摩托車一頭扎進群山環抱的菜子地埡口。
剛進入埡口原始森林的入口,我們感到氣溫驟降。一路上涼風習習的感覺,在這裡變成了刺骨的寒冷。摩托車降低了行駛的速度,以15公里的時速緩慢地前行。隨著鄉間公路的延伸,我們慢慢上升到菜子地埡口的中段,拐過一個急彎,發現天色逐漸昏暗下來。抬手看看表,此時才下午四點多鐘。驚恐地仰望天空,太陽隱約地躲進了薄薄的雲層。繼續前行,天色變得愈發昏暗。這時山頂上刷刷的聲音忽然響起,舉目遠眺,卻見滿天的大霧急速涌向埡口。那些山霧被凜冽的山風撕扯著,前面的霧還沒有完全消散,後面的霧不顧一切地湧來。就這樣,前面的霧和後面的霧翻滾著、旋轉著,象江河入海口處的波濤,仿佛具有萬頃之勢,煞是壯觀。
摩托車輪一踏進菜子地埡口頂部,急速流動的濃霧潮水般向我們撞來,讓我猝不及防。我們著實來不及調整思緒,只有一頭扎進霧海中向前奔馳。濃霧下的簡易公路,潮濕難行。天上沒有下雨的跡象,沒有雨滴落下的感覺,可我們的頭髮、衣袖、肩頭全被霧水浸濕了。濃霧似浸水的海綿,被凜冽的山風擠壓出水分,我們沐浴著奇特大山霧帶來的水分,睜大驚奇的雙眼,懷揣著複雜的心緒 ,行進在被濃霧包裹的山野裏。
下午六點,我們終於穿過濃霧的包圍圈,來到黎明鄉仙仁村公所。下得車來,就打響了手機。
“喂,你好。我們已經到黎明鄉仙仁村了。普洱縣城下雨了嗎?”
“別吹牛!今天艷陽高照,別説下雨,烏雲都沒有一朵!”縣城的朋友帶著驚詫的口氣回話。
手機又撥向菜子地梁子森林入口處的菜子地鐵廠朋友處,朋友回電:“現在太陽還挂在天上哩。”
這時有仙仁村的村民向我們走來,我們詢問道:“老鄉,你們這裡下雨了嗎?”
老鄉回答:“好久沒下雨了,我們這裡經常起霧。”
我突然想起《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縣誌》上對普洱氣候的描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看來,這樣多變的氣候今天我算是領教了,這樣的描述我更是可信了。
神秘仙人腳,家養野豬八十隻
告別仙仁村公所的山民,我們繼續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摩托車直接開進了張光喬家的院子,熱情好客的張光喬接納了我們。
仙人腳,是一個居住著二十余戶人家的大山深處的村落。村周群山環抱,二十余戶人家散居在半山腳上。仙人腳寨名的來歷,顧名思義就是與仙人腳傳説密切相關。與仙人腳寨子相連的山頂上,有兩塊與人的腳板十分相似的石頭。對仙人腳來歷的傳説,山民們有兩種不同的版本。一説是很久以前,仙人路過此地,被山寨看家狗追咬而折斷了雙腳;另外的説法是,仙人為了繞過螞蟻土堆而折斷了雙腳。山民們世代以來懼怕仙人前來報復,每年都虔誠地殺豬宰羊焚香拱奉著這個神秘的仙人。兩塊仙人腳石相距800米之遙,緊挨寨頭的一塊據説還埋在地下,至今仍無人看到過它的真面目,這裡成為山寨村民供奉神靈祈禱平安的場所,每年的真月十六,山寨村民以戶為單位,殺豬宰羊焚香輪流求拜,祈禱山寨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另一塊石頭現在已被人挖出來,裸露在山野中。村民們介紹道,三年前陶姓人家挖出這塊石頭,因為沒有進香,第三天陶家耕種田地的水牯牛就滾坡死了,陶家次子也遭受腳疼的厄運。
仙人腳的傳説和陶家遭受厄運的巧合,令我們對仙人腳山寨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仙人腳山寨是森林中的寨子卻是我們看到的事實。這裡的山民樸實、熱情好客,對山外的新鮮事物和城裏來的人充滿了好奇的心理。黑夜來臨,山寨寂靜下來,張光喬家的酒桌上和火塘邊聚滿了山民。他們向我們講述著山寨的變遷、山野的奇聞逸事;傾聽著我們帶來的山外時代變化的信息。在交談中,我們為山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和改變自然、認識自然的執著而折服。他們為找到蜜蜂釀蜜的場所,把採花蜜蜂栓上帶有雞毛的細線,追逐飛舞而去的雞毛而找到數量可觀的蜂蜜;為烘烤價格昂貴的紅色蘑菇(當地人稱大紅菌)而土法製作土燒窯房;令人稱奇的是,家家戶戶都圈養著野豬,這些野豬毛色或灰或黃,有的黃黑相間,尾巴短突,耳朵尖長。有的人家養著四五隻,有的人家養著十幾隻,全寨一共養有八十隻左右。
家家養野豬!若不是親眼目睹,這樣的話講出來絕對是無人信服的。而在仙人腳山寨,這樣令人驚奇的事卻是活生生的存在。原來,這裡的山民養豬採取山野放養的方式,發情的家養母豬與野豬交配而産下野豬仔。只是産下的野豬仔成活率極低,城裏人也鮮有人知道家養野豬這件事,導致仙人腳寨子的家養野豬沒有什麼銷路,真是十分可惜了。目前,仙人腳寨子依然十分貧困,貧困使很多年輕人離開山寨外出打工。熱情接納我們的張光喬,至今已是個三十多歲的小夥子,目前還沒有成家。如果在飼養方法和宣傳上多做工作,家養野豬不失為仙人腳寨子脫貧致富的一條好路子。
茶源山茶王,藏在深山人未識
到茶源山尋訪茶王樹,是我們此行的最終目的。
3月7日清晨,我們在仙人腳寨張光喬家填飽了肚子,繼續走上尋訪茶王樹的旅途。從仙人腳寨子翻過幾道山梁,在陡峭的山民開種的山地邊緣的山徑上前行,陡步走了一個半小時,到達了茶源山腳下的楊家寨。在熊姓人家作了短暫休整,我們爬上了原始森林覆蓋的茶源山。
原始林莽、濃密的山霧、潮濕的地面、崎嶇曲折陡峭的山徑,構成了茶源山陡步探險的主基調。路上第一個翻越的埡口叫白沙水埡口,這個埡口曾因流淌白沙水而得名。翻過白沙水埡口,經過一段原始森林覆蓋卻長滿茂密雜草林的路段,繼續前行大約2公里,到達漫山遍野均生長著上好木料黃梨樹的地段,嚮導介紹説這叫大包頭黃梨林。繼續前行半公里,到達一塊平整的坡臺地,這裡是先人居住的遺址,曾生産過本地出名的木梳而得名叫木梳廠。木梳廠前面不遠處的山洼裏,至今還有一個靛缸遺址。木梳廠和靛缸遺址均具有很高的人文學研究價值,因為在這原始林莽、野獸出沒之地,在久遠的年代裏,也曾是人類的棲息場所。穿過這片雜草林,我們沿著濃霧的方向翻越大石頭埡口,向颳風梁子進發。隨著山勢的增高,山霧變得愈發濃密,山風刮得更加猛烈。走在視野模糊、陡峭濕滑、林莽遮閉天宇的山徑上,我們緩慢地爬上颳風梁子。颳風梁子果然名不虛傳,猛烈的山風吹得人緊抓住樹榦才能往上爬行。颳風梁子的樹木由於長年被山風吹拂,樹枝向茂密的森林方向生長,仿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避風的港灣。
翻越颳風梁子,就到了原始林莽更甚的地帶。嚮導説,茶王樹就在300米左右的林莽深處。並囑咐我們,要看茶王樹,得先到山頂草坪上的茶王廟焚香祭拜。於是,我們另覓了一條通往茶王廟的山徑。穿過一片雜木林,一片平整的草坪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找到茶王廟遺址。所謂茶王廟,現在只剩下幾塊圍攏的祭臺石,廟宇已不復存在,但祭臺石周圍有近期焚香留下的痕跡。嚮導引燃了六根香火,依次插在祭臺的正前方,我們按照當地的風俗進行了焚香跪拜儀式。
拜完茶王廟,我們沿著上山的路徑往回走了200米左右,才鑽進原始林莽的深處,看到了蒼勁挺拔的茶王樹。這棵茶王樹是最近才發現的,已被先期到來的普洱縣委、政府領導率隊帶來的考察組進行了簡單的標誌處置,茶樹四週用山竹圍成柵欄,並在陡峭的坡上搭建了木臺子,茶樹旁立了一塊削平的木條,上書“茶源山茶王樹”。
我們穿過柵欄,走近茶王樹。茶王樹根部一側已空心,碩大的根基沒入泥土深處,根部到粗壯的枝丫間呈不規則形狀。根部已長滿碧綠潮濕的苔蘚,足見其年齡的老邁。幸好我們帶來皮尺,可以丈量一下茶王樹根部的大小。通過測量,這棵茶王樹剛出土的部分周長為3.6米。這個周長令我們深受鼓舞,茶源山茶王樹的發現對研究普洱茶的栽培史和茶葉進化史所具有的深遠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帶著滿足的心情,我們回到了普洱縣城。此行的一系列發現,那山、那霧、那些樸實的人、那棵蒼老卻挺拔的茶王樹,在我的腦海中歷歷在目。我為美麗富饒的茶鄉普洱而自豪,為擁有神奇壯麗的茶鄉風光而鼓舞。這,難道不是源遠流長的普洱茶文化綻開出的絢麗花朵嗎?難道不是茶鄉普洱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嗎?
神奇秀麗的茶源山,等著我,我還會再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