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世界遺産大會 > 正文

蘇州:大力保護崑曲遺産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6日 10:53)

  第28屆世界遺産大會的召開,也為蘇州提供了展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崑曲的平臺。6月27日至7月4日,崑曲經典名劇《長生殿》《牡丹亭》相繼在蘇州開明大戲院上演連臺本,在古城蘇州掀起了一陣昆劇熱潮,或三五曲友、或呼朋引伴、或全家出動,蘇州人幸福地享用著這場難得的崑曲盛宴。

  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局長高福民指出,蘇州的崑曲保護始終堅持“原生態”,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崑曲藝術,古老的崑曲藝術也可以融入現代生活,甚至成為一種時尚。

  發祥于蘇州昆山的崑曲藝術,有著濃厚的吳文化的烙印。明代昆山魏良輔革新“昆山腔”,一齣《浣沙記》走上舞臺,從此崑曲流行開來。

  “崑曲形成200年,輝煌200年,衰弱200年。扶持崑曲藝術的關鍵是要造成社會氛圍,讓更多的人欣賞、了解、愛護它。”高福民強調,2000年首屆中國昆劇藝術節在蘇州舉辦,這給了人們欣賞崑曲的機會;2001年崑曲被列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崑曲。蘇州抓住了這兩次崑曲保護與發展的重要機會,以“原生態”為藝術特色,加強了崑曲保護與宣傳。

  高福民説,要將崑曲放到社會上去,政府的作用就是為此搭建一個大平臺。“我們促成崑曲與旅遊結合,讓昆劇進入古鎮、古園林,昆劇院在古鎮周莊一天至少演三四場,全年無休;組織崑曲進校園、進社區。蘇州一些中小學校還開設了崑曲興趣班或是專門的崑曲班,蘇州大學出現了崑曲曲社。我們還會建設崑曲藝術歷史街區,將古老的崑曲藝術帶進當代生活。”

  而蘇州昆劇院靠著保留傳統與原汁原味,打開了局面。他們到台灣、香港等地的演出,吸引了台灣文人及企業家對崑曲的投入。近年來,台灣著名作家白先勇與蘇州昆劇院聯合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台灣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德則投入近千萬元鉅資同蘇州昆劇院合排了3本《長生殿》,這兩齣戲都力求保持崑曲的原汁原味,在台灣首演時在當地引起轟動,一票難求。6月中旬,青春版《牡丹亭》又在蘇州大學首演,2000多人的劇場擠得滿滿噹噹,不少大學生特地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趕來,就為了一睹此劇風采。

  2004年,蘇州正式出臺了“保護、繼承、弘揚崑曲遺産工作十年規劃綱要”,要求抓緊搶救崑曲傳統劇目和加快人才培養傳承。到目前為止,蘇州已固定舉辦中國昆劇藝術節和虎丘曲會,中國崑曲博物館、蘇州昆劇傳習所相繼建立,他們還計劃建立中國崑曲學院,打造崑曲之鄉和活躍群眾性曲社活動,做優崑曲電視專場以及建立崑曲網站和崑曲演出傳播、海外交流仲介機構,制定崑曲保護法規,構築崑曲保護的新格局,使崑曲遺産成為蘇州具有影響力、輻射力、競爭力的特色文化品牌。

  “我們的目標是,將蘇州打造成為全國保護崑曲遺産的基地。”高福民説。(記者王力)

責編:王卉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