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SilkEye > 2004 額濟那&銀川 日記 > 正文

十月六日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7日 20:15

  ■文: SilkEye

  一早,退房,寄存行李,輕裝上路。門口有個出租司機,上去問:“是我們約的車去看賀蘭山岩畫麼?”司機點頭。 再問:“怎麼就一輛,我們約了兩輛車啊。”答曰“就來。”等到我們上車,快要出發的時候,突然來了另一位司機師傅,對了電話號碼才知道前面的師傅是隨便拉活的,後來的才是我們約的車。忙著跟前面的司機道歉,他很不高興,一筆好生意從手邊溜走了。但也沒辦法,我們早訂了車,總不能失信於人吧。

  其實賀蘭山岩畫並不遠,離城裏大約1個小時的車程。路上路過鎮北堡影視城,這裡原來是個古堡,後來作家張賢亮承包下來,開了影視城。大家對拍電影的人造外景地都不太感興趣,所以只是路過並沒進去。到賀蘭山岩畫公園門口的時候差不多快早晨9點鐘了。大門口一道路障攔著,車子不能進卻擋不住人。喇叭摁了良久不見有人來招呼,隧下車不行進入。果然,沒走兩步就有工作人員上前驗票。我們笑“門口沒人,到哪買票!”於是掏錢購票,笑梅出示學生證,我們幾個跟著附和説:“都是同學都是同學。”竟然真的就優待我們每人都是半票,這對行程接近尾聲、銀根吃緊的我們真是個好事情。

  賀蘭山是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界山,山中發現了幾萬幅岩畫。其中的賀蘭山口是岩畫集中所在。賀蘭山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匈奴、鮮卑、党項、突厥等遊牧民族都曾在此生活。從岩畫的內容、技法上可以確認岩畫産生於不同的歷史時期,他們連在一起,就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是古代人們生活的真實記錄。

  賀蘭山口的岩畫線條簡潔粗獷,筆法稚拙,畫面樸實。岩畫的內容多以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為主:狩獵、放牧、舞蹈、祭祀、征戰、交媾等等。岩畫中有很多動物的形象,羊、鹿、馬、狗、老虎等,有一幅岩畫的內容是“雙羊出圈”,表明當時的人們已經開始馴養家畜了;還有一幅岩畫體現了生動的狩獵場面,畫面上的人物手持弓箭,身邊一條小獸和眾獵物的方向向背,朝向主人,應該是一條小狗,説明當時的人們已經可以馴養獵狗幫助狩獵了。岩畫中內容最多的人面像,通過畫面中人物的人物或挽發髻,或飾以羽毛,或帶冠帽等,體現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和這些寫實的人面像不同,另外的一些人面像更像是面具,五官變形,看起來倒像是符號一般。這些類似面具的人面像體現了當時人們對巫術的崇拜。遠古的人們常通過巫師和神邸建立聯絡,一定程度上,巫就是神的代表。巫在做法的時候,通常會戴上面具,以表現和常人的不同,這些鑿刻在岩石上的面具神像正是當時面具的表現。有一幅人面像,橢圓形的臉龐上,五官的排列類似象形的“羊”,兩邊垂下髮辮,人像的旁邊刻古了文字“能昌盛正法”,還有許多西夏文字“佛”。據專家的考證,人面像産生的年代比這些文字要早,是當時的西夏人看到岩石上的人面像認為是佛的象徵,所以才在旁邊刻下這些“佛”字。賀蘭山口最為世人所矚目的就是“太陽神”像。那也是一幅面具神像,像的周圍有放射狀的光芒,象徵著遠古的人們對太陽的崇拜。“太陽神”已經成了賀蘭山岩畫的代表與象徵,世界各地的岩畫專家、旅遊者們到此拜訪,無不為岩畫所體現出的審美藝術水平驚嘆不已。

  岩畫的製作方法主要有兩種,鑿刻和磨制。磨制法是在鑿刻出最初的線條之後再進行進一步的磨制,凹槽更加光潔細緻,也更加粗深一些。然而,當初那些深深的鑿痕如今都已經剩下淺淺的痕跡,很多岩畫上都用白色的線條勾勒出已然淺淡模糊的岩畫的圖形,來幫助人們分辨畫面最初的磨樣。大自然的風雨侵蝕無疑消磨了這些鑿刻在岩石上的痕跡,然而,人類自己對這寶貴的文化財産又做了什麼呢?順著山體的小路邊上,一塊一塊零星的石頭上模糊的岩畫隱約可辨,這些脫離了山體的石頭孤零零地置身在此,他們可能曾經被用作某個農捨得房基,可能是人們以改造自然的名義炸山開渠留下的産物。相比而言,我更喜歡那些依然留在山上的岩畫,那才是真正生動,鮮活的藝術體現。賀蘭山岩畫已經開始申請世界文化遺産,衷心地希望它能夠成功,也衷心地希望這些寶貴的岩畫能得到真正的保護,讓後來的人都能見識這令人驚嘆的藝術。

  賀蘭山岩畫的門票就是一張明信片,景點內有郵局,我們請郵局蓋上“太陽神”圖案的特色郵戳,作為此行的紀念。

  出賀蘭山,看看還有些時間,想起銀川通往阿左旗的路上看到的西夏陵,問問司機,並不很遠,應該還來得及一看,當下不再猶豫,驅車前去。西夏陵公園的門口人來車往,打了個彎,示意師傅沿路繼續北行,到我們路上看到的西夏陵去看。我們想找的是“雙陵”,一大一小,相距不遠,據説是一對父子陵。記得在路上看到這樣的“雙陵”共有兩處,我們也弄不清楚到底哪個才是父子陵,當上在班車上還聽一個當地人講了個傳説,説西夏王出殯出了360天,一天一座陵,弄得人們也搞不清楚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了。西夏王陵被人們稱作“東方金字塔”,外觀為圓錐形,看起來倒有些像玉米頭的樣子。和同去的朋友一説,大家都覺得形象。那令在一片荒漠草原之上,在路邊停車,看著不遠,決定走過去看看。一走才知道辛苦,大概走了四十多分鐘,大家都笑,説是徒步拉練來了。到了陵前,才發現原來被鐵絲網圍著呢,剛剛翻身進去,就有個大媽從旁邊的房子中出來,示意我們再翻出來,於是每人掏了三塊錢算是買票,大媽開門容我們從“正門”進去,近前細看西夏陵。呵呵,真是麻煩,我在裏面交錢就是,倒叫我翻來翻去,虧得身手還算矯健啊。想起曾看到資料説,西夏陵一帶沒有一條山洪溝,而賀蘭山山洪暴發不計其數,但陵園從來沒有被傷害過。看來此處果然是個風水寶地,風水這東西,講究地理,並不單純就是迷信啊。

  一輛車的發動機皮帶壞了,回去的時候,一條繩子連這兩輛小車慢慢地在路上往回爬。大家一起吃完午飯結伴去買特産枸杞。晚上飛機到北京,回到家中檢視錢包只發現34元人民的幣。預算如此精準不由得佩服自己。晚上拿著數碼相機看照片,那藍天胡楊撲面而來,連那一夜的夢,都是繽紛的了。

  (未經作者本人或CCTV.com專項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