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SilkEye > 正文

廣州記遊——戀戀西關之古廟仁威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2日 15:23

  ■文:SilkEye

  朋友和一個廣州的導遊談起仁威廟的時候,那導遊有些拿不準的樣子:“是有這麼個地方,不過好像不是旅遊點啊!開放麼?”導遊的含糊讓我們更覺得含糊,那天坐車去仁威廟的時候,心裏直打鼓,不知道會不會撲個空。

  車子到了荔湖灣公園我趴在售票處和公園的工作人員打聽,“就在那邊,轉過去就是。”順著那個手指的方向尋過去,路過一個露天市場,賣各色物品:衣服的樣子很過時,不論是樣子還是質地;還有一些賣海産幹貨,在廣州悶熱的空氣中,那味道得以發揚光大。轉過去的小街叫做“仁威廟前街”,沒多遠,已經站在古廟的跟前,根本不是一派破舊的樣子,我們的擔心純屬多餘。仁威祖廟是道家寺廟,是泮塘地區包括恩州十八鄉的鄉民自行集資建立,始建於宋,約公元1052年,後在明天啟年間,清乾隆、同治年都做過大規模的修繕。有傳説曾有一對兄弟阿仁、阿威在出海打魚的時候,撿到一塊長方形的巨石,上面隱隱有龍紋,回到村裏,人們就把這塊石頭供奉起來,村裏再也沒發生過水災,五穀豐登。10年後的一天,晴天裏一個響雷,把石頭劈成了兩半,而阿仁、阿威兄弟去打魚也再沒有回來。大家覺得是因為他們拿了海龍王的寶石,得罪了龍王,所以葬身大海了。為了紀念兄弟倆,人們就建了這個仁威廟。

  廟門對著荔湖灣公園裏的湖,一圈柵欄隔著看那邊的湖上有九曲蜿蜒的小橋,湖邊有花,艷艷地開著,看不出是什麼花,但很好看。湖上有團團的蓮葉成片,只是畫沒有開。廟門前兩個雕龍石柱,蓮花座,蛟龍盤旋而上,祥雲繚繞,柱的頂端有石獅昂然其上。古廟有三個門,兩邊的門顯得有些破舊,正中的大門卻金碧輝煌-門匾、橫樑、梁坊的木雕都是金碧輝煌的,廟中的老人説,那是金箔,是某個華僑捐資鍍的。木雕內容大多為民間傳説、歷史故事,金閃閃的,一時間想不出來説的是哪段兒,只看見上面人物眾多,有騎馬的武將、搖扇的雅士,端坐金殿的君王等等各色人物,形態相貌,惟妙惟肖。有一幅木雕,看畫裏匾額上寫著“將相合”,仔細看去,果然是廉頗、藺相如的那段故事,分外有趣。這樣的木雕故事其實很多的,有耐心慢慢看過就是。樑上還雕飾了葫蘆、扇子、玉板、荷花、寶劍、笛管、花籃、魚鼓,是八仙常備的法器,也稱作“暗八仙”。是經常可以看到的吉祥裝飾圖案。據説八仙代表了人生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八個方面,而八仙各有專攻:鐵拐李“蘆中豈止存五福”,葫蘆中的丹藥救濟眾生;呂洞賓“劍現靈光魑魅驚”可鎮妖除魔;漢鐘離“輕搖小扇樂陶然”能起死回生;曹國舅“玉板和聲萬賴清”;韓湘子“紫簫吹度千波平”令萬物生靈;藍采和“花籃內蓄無凡品”籃中的奇花異果廣通神明;何仙姑“手執荷花不染塵”為修身養性;張果老“魚鼓頻敲有梵音”則擅長星相褂卜,靈驗人生了。仁威祖廟是道家廟宇,用八仙作裝飾正相得益彰。大門兩邊的石樑上也分別蹲著個小石獅子,看起來也是很威風的樣子。大門殿上的屋脊有雙龍戲珠的圖案,兩邊有鰲魚,下面為石灣陶塑脊飾人物樓閣,“同治六年”的字樣清晰可見,兩邊的山墻上有灰塑的蝠鼠吉祥圖案。進大門,正殿供奉的是道教北帝的坐像,端正威嚴,左腳下有神龜、右腳下有青蛇,為龜蛇合體。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去的不是時候,殿中很暗,所以正殿梁坊上的木雕“八仙賀壽”圖和梁坊駝峰上的各種木雕獅子都看不真切,只能對著手中的介紹嘆息了。

  轉過正殿,通過狹窄的廊,到了後殿。後殿供奉的是端立在蓮花寶座上的觀音金像。當時沒覺得什麼,回來看照片的時候想,觀音應該是佛教的神啊,怎麼和道教的玄武大帝在一起了呢?想了半天,也沒弄明白。後殿的左右墻上有鮮艷的彩繪,順著屋脊的方向伸展,有竹林七賢,紫氣東來等,還有兩副小畫宮燈樣的,一為和合二仙,令一副題作“納福”,一個虬髯長袍的人拿著寶劍作勢對向空中的一個蝙蝠。感覺應該是鍾馗,但旁邊每人講解,只能自己猜測了。

  正殿與後殿之間有各小小的院子,有盆栽的“泮塘五秀”:茨菰、茭筍、蓮藕、馬蹄、菱角,是泮塘地區有名的特産,只是可惜,我很難準確地分辨出這些植物,也只好糊塗看過了。小院左右的墻脊上也有陶塑裝飾,一為“菊城”,一為“陶屋”,不知道出自什麼典故,又或者是兩處做陶塑的名家也未可知。仁威廟的木雕、陶塑雖然不像陳家祠那麼多,但細節上的技藝絲毫不比陳家祠差。

  小院左右有門,與隔壁相通,看過去是普通的人家院落,這樣的一座幾乎有900年曆史的古廟就這樣自然地存在著,真有點“大隱隱于市”的味道呢。

  (未經作者本人或CCTV.com專項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