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詩人毛澤東 > 節目預覽 > 正文

獨領風騷——詩人毛澤東(7)12月30日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4日 09:35

  歷史與海

  詩人政治家的另一面,本來就是博覽群書的讀書人。

  在南來北往的考察途中,毛澤東總是攜帶著這個碩大而沉重的木頭書箱。於是,在西子湖畔、東湖之濱,在廣州小島、長沙蓉園,流傳著許許多多毛澤東凝神讀書的故事。

  在中國古代人物中,曹操得到毛澤東的肯定大概是最多的了。

  毛澤東肯定曹操的政治功業。

  毛澤東稱讚曹操的軍事才能。

  毛澤東還欣賞曹操的文采風騷。

  他對人評價説: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閒暇時刻,毛澤東圈閱曹操的詩,書寫曹操的詩。

  1954年夏天,毛澤東來到了北戴河的大海岸邊。

  這正是曹操一千七百多年以前到過的地方。

  7月23日那天,毛澤東特意給女兒李敏、李訥寫信説:“北戴河、秦皇島一帶,是曹孟德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

  這也許是喜歡大海的毛澤東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大海。

  當年在碣石山下,大海岸邊,五十二歲的曹操只是觀滄海。

  而毛澤東不僅是觀滄海,年過六十的他,還要到大海裏去搏擊風浪。

  他後來曾向人們宣傳説:“我到過北戴河,七級颱風,在大海裏游泳很舒服,平時沒有一點風浪,遊起來倒很吃力,那要一步一步地爬。”

  擊水游泳之中,張揚的是一種自信的人生。

  毛澤東從韶山老屋前面那一方池塘遊起,一直遊到了大海。

  毛澤東從鄉間走出,一直走向了天安門城樓。

  他的一生,不正是挑戰風浪、擊水游泳的一生嗎?

  1954年夏天,毛澤東把自己的這種感覺,濃縮在了《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這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最好的詞作之一。

  進入五十年代中期的毛澤東,最為舒心。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他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上面,諸項事業進行得都非常順利。他堅信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一個幾代人夢寐以求的強盛的新中國,將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來北戴河前,他剛剛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會議上作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就要産生了,外國人説這是中國邁入近代國家的標誌,而毛澤東則稱它為“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他號召人民經過五十年的時間把中國建設成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擊水新唱

  毛澤東爬過中華大地數不盡的山峰,也遊過中華大地無數的江河。

  曾經有一個説法,説毛澤東敢於向任何江河挑戰,就是不願遊黃河。

  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

  讓我們聽聽1959年9月,他在濟南浩闊的黃河岸邊與山東省委書記舒同的一段對話吧!

  毛澤東説:“全國的大江大河我都遊過了,就是沒有遊過黃河,我明年夏天來濟南橫渡黃河。”

  舒同説:“黃河泥沙太多,不便游泳。”

  毛澤東説:“有泥沙怕什麼,上來一衝就沒有了。”

  舒同説:“黃河漩渦太大,太多。”

  毛澤東仍不甘心:“漩渦也沒有什麼可怕的。總之,我明年7月下旬或8月上旬來遊。”

  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第二年夏天毛澤東沒有來。

  他終究沒有暢遊黃河,這成為他的一大遺憾。

  讓毛澤東遺憾的是,他暢想到國外去遊大江大河的願望也沒有實現。

  如果説,翻越無數山峰的毛澤東,曾經踩出一條中國革命的勝利之路,那麼,渴望搏擊江河風浪的毛澤東,則親身體驗到勝利後的中國發生的變化,是那麼的讓他欣喜異常。

  於是,他禁不住唱出新的讚歌--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澤東曾對人解釋説,這首寫于1956年6月的《水調歌頭游泳》,“是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

  毛澤東喜歡游泳,而這是惟一一首以游泳為題的詩詞。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好寫頌歌,而這是惟一一首吟咏工業建設題材的詩作。

  1954年夏天寫《浪淘沙北戴河》的時候,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剛剛開始;1956年夏天寫這首《水調歌頭游泳》的時候,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基本結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到來了。

  毛澤東到中流擊水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寫完《水調歌頭游泳》一年後,毛澤東從重慶乘船東下,經過他魂牽夢繞的三峽。

  1957年7月7日那天,他給中央發了一封驚人的電報 :“我擬於7月24日到重慶,25日乘船東下,看三峽。如果三峽間確能下水,則下水過三峽,或只遊三峽間有把握之一個峽。”“請中央考慮批准。”

  經過派人調查和試水,中央政治局理所當然地沒有同意他這個要求。

  毛澤東和長江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沒有遊成三峽,毛澤東卻沒有忘記三峽工程。

  他的詩,促進了三峽工程的論證和調研。他的詩,也曾作為一種動力,促進了三峽大工程的前期工程--葛洲壩的建設。

  是呵,寫詩和建設畢竟是兩回事情。

  但神往未來,在實踐中追求理想的精神,卻是永恒的。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三峽工程上馬了。千百年沉寂的土地煥發了生機。

  如今,圍堰合攏了。大江截流了。大壩聳立起來了。高峽平湖也蓄水了,發電了。

  漸露真容的“西江石壁”,你知道嗎?這個叫毛澤東的詩人,因為生前沒有看到你的真容,曾遺憾地説:“將來我死了,三峽工程修成以後,不要忘了在慶典時告訴我呀!”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