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走進亞丁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8日 15:10
作者:東方曉
希爾頓以一本《消失的地平線》讓沉寂的亞丁終被世人發現,那巍峨聳立的雪峰,色彩斑斕的林木花草,牧場悠閒的牛羊,山谷潺潺的溪流,金色楊林,碧色藍天,深邃海子,特色藏房……那裏的每一棵樹,每一片雲,每一座山,每一滴水,都組成了一幅幅美麗動人的圖畫。金秋“黃金周”和一幫影友一路風塵,一路奔波,去感受了一番“最後的香格里拉”——稻城亞丁的激情。
夜宿稻城的我們,早6點便被一陣緊似一陣的腳步聲驚醒。因國慶大假遊人特多,進亞丁的包車和亞丁的住宿都特緊張,所以滿樓的揹包族們都早早出發,力爭順利乘車早點到達亞丁。我們也急急起床,誠惶誠恐地去看隔壁高原反應強烈的佳音MM。阿彌陀佛,經吃藥、吸氧和一夜的休息恢復,她的症狀已明顯減輕。於是,大夥兒立馬收拾好東西上車,不過,天未亮就出發的我們,已是招待所最後出行的遊客了。
匆匆上路,沿著剛完工不久的柏油路,直奔110公里外的亞丁而去。一路上我們盡情地欣賞赤土河河谷迷人的風光、世外桃源般藏式建築村寨、萬畝楊樹林和波瓦迪西堂草場,隔河遙看貢嘎郎吉嶺寺。鄰座的陳頻卻對沿途的風光視而不見,閉目養神夢遊仙界。她一會兒説睡在了王母娘娘的瑤池鳳床上,一會兒又説正在天宮戲嘻遊玩。姐姐陳琳説,這叫“看景不如想景,想景不如夢景。”我因膠卷不多,,成都出來後沿途又不太節約,此時已是“彈藥”告急,面對一路美景也不敢過多的拍攝,只能用陳琳“只求曾經看見,不求留下照片”的名言安慰自己。
最早發現稻城亞丁的是美國傳教士瑟夫 洛克,1928年, 他從雲南麗江出發,經四川木裏縣到達稻城,並把所拍到的照片發表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引起了巨大轟動,但他當時並未發現他到的是稻城,而一直認為是雲南中甸。直到1996年, 有關專家才確認洛克所到之地“香格里拉”乃稻城亞丁。
我們在仁村停車購票,每人128元,駕駛員和有駕照臨時冒充副駕的詹哥享受免票。過仁村,沿蜿蜒山路繼續上行。車至亞丁村,從山上俯看山腰的村寨及溝底的景區大門,在不斷移動、變幻的陽光下,分外迷人。正拍攝的我們,忽見一輛富康轎車擋住去路,正要嚷嚷,沒想到從車上跳下成都攝哥其林兄和李力兄。哇,他鄉遇故知,巧!我趕緊放下相機,與他倆分別來了個熱烈的西式擁抱,並以亞丁村為背景合影。然後,聽其林兄給我們詳細介紹溝內的風光及食宿條件。我們謝過二位仁兄,立馬上車直奔龍龍壩,租馬、進山。
亞丁風景區,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稻城縣日瓦鄉境內,景區海拔2900米(貢嘎河口)至6032米(仙乃日峰),面積5.6萬公頃。200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正積極申報世界自然遺産。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形成了獨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觀,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一處自然生態系統。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景區核心為在世界佛教二十四聖地中排名第十一位的三座主雪山組成,分別是仙 乃日、央邁勇和夏偌多吉,“屬眾生供奉朝神積德之聖地”。三座雪峰呈“品”字形,雪峰周圍群峰林立,大大小小共30余座,千姿百態,十分美麗壯觀。稻城亞丁沉睡在歲月的冰河,方圓7323平方公里的土地存留著大地最古老的記憶,以及大自然最真最純的心靈。它被時光遺忘,千萬年來,日升日落,默默地守著自己曠世的美景。
1996年世界華人攝影協會副會長,美籍華人李元先生到亞丁後,先後在海內外舉行亞丁攝影展,並引起了空前轟動。在談到亞丁的感受時説:“亞丁就是1000年以前的瑞士風光,這裡雪山環抱,谷底溫暖如春,雪山上茂密的原始森林、綠草茵茵,鳥語花香,流水淙淙,肅穆的寺院,寧靜的村莊,再加上這裡古樸,善良的人們,我認為亞丁就是香巴拉。”
面對亞丁,我們無比激動。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這就是我們攝影的夢工場。
這裡,是一片絕塵凈域,美得讓我們一見傾心,一見鍾情。
這裡,是一方曠古秘境,神奇得讓我們如夢如幻,如癡如醉。
這裡,是一個七彩樂土,豐燦得讓我們五體投地,八拜頂禮。
這裡,是中國四川稻城的亞丁村。
這裡,就是令我們神往的世外桃源——最後的香格里拉!
|
|
|
亞丁村鳥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