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 《永遠的誘惑》 上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7日 21:40
|
|
|
神州一號順利返回地面 |
公元1999年11月21日淩晨3時41分,在太空中飛行了21個小時的“神舟一號”飛船終於又緩緩地接觸到了地球上的土地。這次近乎完美的“空中表演”,化解了航天人在長達7年的探索歷程中承受的所有艱辛與憂慮。
飛船返回後第4天的11月24日,國家領導人來到了北京航天城。在他們1992年批准“921”工程7年後的今天,終於看到了眼前的場景。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對參試人員説:“我剛才看了返回艙,用文學的語言來表達,就是激動不已”。
一週後,經過“神舟一號”搭載的這面中國國旗,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迎來了新千年的第一縷陽光。
第一艘飛船發射返回的成功激勵著航天人,但這艘被烈焰燒灼得黑漆漆的飛船畢竟還是一艘並沒有安裝上所有設備的試驗船,與真正載人的飛船還有一定的差距。航天人又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改造。
|
|
|
“神州一號”飛船返回艙 |
不久,第二艘飛船“神舟二號”被製造出來,它的性能比“神舟一號”更加先進,保證安全與維持生命系統的設備安裝的也更加充分。
2000年12月18日,酒泉發射基地的天空晴朗、艷陽高照,連日來一直“悶”在測試廠房裏的“神舟二號”飛船,終於在人們關切的目光中,向發射前的場區轉場了。
12月31日下午測試廠房裏發生重大事故。
張建啟:“發射場誤操作造成的,沒有按照規程辦事,臨時去搞了一個試驗的計劃。組織不嚴密,造成這麼一個非常大的,人為的一個失誤和差錯。”
人們第一眼的感覺是火箭已經受了重創。箭體上深深的傷口讓趕到現場的人們欲哭無淚。
|
|
|
“神州二號”飛船 |
第二天半夜一點多鐘趕到基地的專家們立即來到現場進行檢測。
連續兩天的檢測與分析使人們初步得出了一個的結果,這個結果讓已經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的基地負責領導多少松了一口氣。
經過全面探傷的火箭處理和更換了部分受損的部件後,最終的測試表明一切正常。1月6日,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次發射任務指揮部的會議上,火箭的評審被一致通過,並決定4天后的10日淩晨1點為發射時間。
當神舟二號再次被豎在塔架上時,人們看到的是一枚完好無缺的火箭。元月十號,看到隨口令發射上天的火箭順利地將飛船送入預定軌道,這讓之前所有為它擔憂的人們都長出了一口氣。
2001年10月,正在西北酒泉發射基地的“神舟三號”發射準備現場,在對飛船上安裝的一種插座觸點進行測試檢查時發現,有一個點不通。經更換了新插座後故障消失了。但敏感的航天人起了疑心,他們把飛船上此類插座的至少1000個接觸點全部測試一遍,結果又發現有一個點不通。人們回憶起這種插座不是第一次發現問題。
|
|
|
返回艙著陸實驗 |
圍繞著對這一元件最終認定的爭論在當天晚上就爆發了。焦點集中在是否需要更換所有已經安裝在飛船內部的這類插座上。
如果被定位為批次性的問題,那就如同該型號的插座已經被判了死刑。飛船上已經裝好的幾十個插頭全部要換掉。而要將船上已經裝好的插件拆下來,更是一個冒險的過程。
拆了,是為了避免失敗,但可能引發失敗。不拆,同樣存在隱患,後果同樣不容樂觀。此時的決策者們真是左右為難。
於是有關領導專門到生産這一插件的廠家調查了解它的設計及加工過程。發現在它先天的設計中本身存在缺陷,
但更換勢必牽涉到撤場,“神三”甚至“神五”的計劃都已排好,如果全部拆換,撤場事關重大,必須向中央做彙報。
|
|
|
神州四號飛船製造完成 |
2001年11月1日,中央領導在報告上批示:“要絕對保障安全……切勿搶時間”。
最終已經運到發射場的飛船和全體發射人員終止全部程序默默地撤離。
袁家軍:“我們神舟一號,我們的實驗飛船它不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那麼從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計劃也就三次無人飛船的發射,如果其中出現致命的故障,那麼也就意味著我們神舟五號也就不能載人了。”
三個月後的2002年3月25日,再次返回發射場的航天人用他們最後的成功,給了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
到了2002年底,一艘真正能全部滿足人類在太空中旅行生存條件的全配置飛船“神舟四號”被製造出來。運往大西北的發射基地。這是航天人計劃表中無人狀態下考核的最後一次實驗發射。它的成敗以否,決定著已經奮鬥了10年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命運。
|
|
|
2002年12月30日零點神州四號順利發射 |
2002年冬季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下了一場多年未見的大雪,這時出現的歷史上罕見的低溫天氣,對準備發射的長征火箭和“神舟四號”飛船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低溫會造成火箭發射時的一系列不利影響,這人類航天史上不乏失敗的例子。
大家一致認同零下二十攝氏度為最低發射條件的臨界點。此時的關鍵就是根據氣象部門的準確預報,決定最終的發射窗口。
根據氣象部門給出的28、29、30日,三天的氣象條件。指揮部將29日定為發射日期,但氣象專家認為在30日溫度會有一個短暫的回升。
指揮部最後決定推遲一天發射。
29號淩晨,氣溫果真如氣象部門預報的低於零下21度,但直到晚上氣溫還在持續下降。並沒有出現先前預報的溫度回升的跡象。此時這一預報的發佈者有點就要上刑場的感覺。
距離預定發射窗口只有一個小時了,除非奇跡出現,否則誰也不會期望戈壁灘會出現夜間溫度上升的可能。
此時火箭上的燃料已經加注,看著正在一點點向下移動的溫度表,人們的表情越來越凝固了。如果不能按時發射,後果會怎樣,大家都很清楚。
然而,在2002年西北酒泉發射基地的那片土地上也許是真的發生了奇跡。就在距發射時間還有最後30分鐘時,戈壁灘上突然颳起了一陣東南風。本來一直向下的溫度計開始掉頭了。
劉漢濤:“到了零點過後,就是30號零點氣溫明顯就開始回升,這個在氣象當中,我們目前還目前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但是實況顯示氣溫急劇回升,所以這個曲線還很陡,就相當於一個斜坡直線的就上去了。這個一上去一直上到18.6度,上到這個溫度上面,等於説在19度以上了。”
公元2002年12月30日零點30分,“神舟四號”終於啟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