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首頁

第八部 《烈火天車》 下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5日 10:46


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戚發軔

  1999年7月,一趟專門列車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車上的一名特別“乘客”正是人們為之已經付出了七年努力與心血的、準備進行首次無人飛行試驗的第一艘飛船。這是航天人自打創業以來的首次破天荒的舉動。把原先必須在北京研究院內完成的編程等調試工作直接轉移到發射場上去進行。

  張建啟:“船箭地沒見過面,要再到發射場去合練,用合練這個東西進行發射,等於我發射的東西還要參加合練,這歷史上沒有過,在咱們航天史上沒有過。”

  “GNC”,是飛船控制導航系統的專用名稱。通俗地講,就是控制飛船聽命於人的指令的中樞大腦神經。有專家形容説:如果沒有“GNC”,飛船隻能停靠在科學的幻想裏。第一次飛行時重點考核的是船的返回技術,而這時忙碌在飛船身邊的專家們還遠沒有編好能讓飛船的大腦活起來的控製程序。焦急的負責領導這時最希望能在主管的專家嘴裏聽到真實的話語。

  陳祖貴:“那時候想,我系統沒有做完,軟體沒有編完,我要説回不來,那影響領導下決心,要説回得來,確實有點難。”

  儘管此時飛船已經就在登天之梯的腳下,但這咫尺之遙對此時的航天人來説卻是那樣的難以跨越。不久,一個致命的故障出現了,它讓中國航天人的努力在1999年那段關鍵的日子裏幾乎功虧一簣。

  王楠華:“快到塔架上發現我們的陀螺、馬達的電流不正常了。這個不正常也不是完全不正常了,就是偶然有跳動。那個時候算不算問題?要不要解決?”


年輕時的戚發軔與家人的合影

  陀螺裝在返回艙底部的夾層中,它的上面已經安裝了許多設備,如果要想取出陀螺,惟一的辦法是將返回艙早已密封好的底部--俗稱大底的底層外殼拉開。而這個時候拉開大底是絕對忌諱的。因為船在太空飛行及返回時,會經歷到零下上百度低溫和高達兩千多度以上的高溫考驗。如果返回艙密封性不好,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打開將影響飛船的安全,不打開飛船將存在致命的隱患。1999年雲集在酒泉發射基地的航天人面臨著一個極其困難的抉擇。

  排除故障的行動最終得到了滿意的結果。原先停滯的工作又開始運行起來。然而對那些剛剛松了一口氣的人們來説,卻很快又有撓頭的事情找上門來。

  此時讓這幾位高級專家心煩意亂的是在幾天前的一次測試中,人們捕捉到飛船上推進系統的數個排氣閥門曾有一次未能全部打開的現象。根據設計要求,只有這些閥門按照程序準時打開,排出其中的氣體,發動機才能將兩種燃料混合到一起燃燒噴射,飛船也才能獲得動力。如果這些閥門其中哪一個屆時發生故障,都會造成相對應的發動機無法點火的結局。

  雖然故障在測試中只出現過一次,但是預示著嚴重的後果。而解決方案遲遲不能確定,致使整個工程處於停頓狀態。眼看著最後的日期一天天臨近,先前拼命爭取的希望再一次受到威脅的現實讓本來文質彬彬的專家們不能不著急上火。

  時間的緊迫,讓人們來不得再猶豫,專家們決心“快刀斬亂麻”。問題終於解決了。

  今天,對經歷了千辛萬苦的航天人來説,是個特別的日子,飛船要從測試廠房轉到加注廠房,進行燃料的加注,等待發射。它説明飛船已經通過了最終測試,獲得了飛天的資格。現場的工人們到是另有説法,他們把飛船比喻成新娘,説今天就要上轎了。如果沒有意外發生,它是不會再回到這裡了。

  經氣象會審後,確認11月20日有一個窗口時間,11月19日開始火箭液體燃料的加注。

  發射順利完成後,飛船系統的人們迅速返回北京的飛行控制中心。正在太空中飛行的飛船必須由這裡發出每一步執行的命令。


中國航天史上第一次實現火箭垂直轉運

  袁家軍:“早晨六點半發射,我們八點上飛機就回北京,十點多就到北京了,然後就到了,飛控中心以後,就緊緊的盯著屏幕,看著我們飛船的各項功能,實行的情況。指令執行的情況是不是有問題,都是非常的緊張。那麼特別是在執行回收任務之前,我們在前三圈,提前三圈就要注入指令。”

  畢竟是第一次,看著正在太空中繞地球一圈一圈飛行的飛船,航天人此時的心情也是在所難免。不過,到了飛船即將返回的最後三圈時,人們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這時急得滿頭大汗的控制人員報告,本該對飛船注入的返回指令,此時卻無論如何也得不到飛船的回音。

  對飛船注入指令,只能利用飛船繞地每一圈的飛行中飛到中國頭上的那段短暫的時間。如果這時地面指揮中心的指令注入不上去,那麼飛船將會偏離預定的著陸點。

  飛船再一次繞過來的倒數第二圈時,人們的努力又失敗了。對航天人來説機會只剩下最後一次了。

  張慶君:“仰角飛船剛出地平線的時候,一般這時候跟蹤比較差。而且恰恰是在那個時候我們系統馬上就建立了一個穩定的聯絡具備的注入條件。當時大概也就是在兩分鐘之內,就把所有數據注入到飛船。”


承載飛船的火箭進入發射塔架

  陳祖貴:“整個操縱大廳震動真聽得見,一點聲音都沒有,後頭剛剛到了‘卡拉奇’,我一看那飛船的數據,配備工作調好了,本來按規定不允許我喊的,喊口號專門有人的,我是按捺不住喊了一聲,配備工作調整成功,我一喊,整個會場,哇。”

  前一天晚上的運載火箭發射成功,讓火箭人興奮不已。祝賀完他們的飛船人當時卻還不敢掉以輕心。這是航天領域的一個現象,火箭人總是笑在前,而衛星人總是笑在後。

  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離這一年結束的日子只有一個月零9天。在7年時間裏每天數著日曆倒計時過日子的航天人中,許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覺。但就是這樣簡單的願望對很多人來講,也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奢望。在新的戰鼓聲中,“神舟二號”又開始起步了。正在駕駛隆隆天車挺進太空的中國航天人,必須為一個民族的理想去爭分奪秒!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