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太空沒有夢》下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7日 17:09
|
|
|
1996年8月18日,又一枚“長征三號”火箭發射。火箭起飛後沒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沒有飛到預定軌道的火箭把數以億計的衛星扔在了半道,變成了一個新的太空垃圾。 |
1996年7月3日,4個多月前因事故而推遲發射的一枚“長征三號”火箭,把香港的“亞太一號A”通訊衛星順利送上了太空。中國航天在經歷了一連串的失利後,終於有了一次成功的轉機。一個月後的1996年8月18日,這是一個按照中國民間傳統習慣在許多人看來最吉利的日子。也在這一天,西昌基地的發射塔上矗立的又一枚被稱為“美男子”的“長征三號”火箭,已做好一切發射前的準備,正在整裝待發。在它頭上頂著一顆即將上天赴任的中星七號通信衛星。
在此之前“長征三號”火箭保持著10次發射中只有一次失敗的良好紀錄。但這一次又讓他們失望了,火箭起飛後沒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沒有飛到預定軌道的火箭把價值連城的衛星扔在了半道,變成了一個新的太空垃圾。
|
|
|
火箭起飛後沒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沒有飛到預定軌道的火箭把數以億計的衛星扔在了半道,變成了一個新的太空垃圾。圖1 |
幾乎連在一起的兩次失敗,使中國航天在國際上的信譽丟失殆盡。一時間長征火箭在國際發射市場上幾乎成為失敗的代名詞。這是對中國航天對外發射服務的一次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陳振官:“我們底下人稱它為‘黑十年’,就是我們的航天已經進入了低谷,連續發射幾次失敗,咱們一院還能不能經得起這個考驗?這支隊伍還能不能爬起來?”
|
|
|
火箭起飛後沒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沒有飛到預定軌道的火箭把數以億計的衛星扔在了半道,變成了一個新的太空垃圾。圖2 |
一系列嚴格的措施出臺了,一系列苛求的規章下達了。這是中國航天工業內部的一次大手術,它使從倉庫看門人到火箭設計總師都明白無誤的知道了自己的職權和責任,甚至細緻到每一根電線和每一顆螺絲釘。在中國航天工業內部頒布、實施的“定位準確、機理清楚、問題復現、措施生效、舉一反三”的質量問題歸零五條標準,成為航天人必須執行的生死令。
1997年5月12日,繼一年前的8.18發射失敗之後,“長征三號”火箭再一次樹立在發射架上。這次擔負的任務是要把一顆國産“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
|
|
火箭起飛後沒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沒有飛到預定軌道的火箭把數以億計的衛星扔在了半道,變成了一個新的太空垃圾。圖3 |
賀祖明:“這一發在五月十二號打成了,大家都開玩笑。長三乙死了一次是“2.15”,長三甲第三發發射成功,恰恰是“5.12”,把它反過來。”
俗話講,人逢喜事精神爽,然而當眉飛色舞的人們坐到會議室裏,準備好好享受一下表揚與讚美之詞時,在中國這個自古以來就有“以成敗論英雄”習俗的國度裏,事情的結局卻出乎幾乎所有人的意料。
|
|
|
1996年1月26日,“長征二號E”發射亞太衛星失敗 圖1 |
此時身為航天工業總公司總經理的劉紀原所以給正在興頭上的部下們當頭潑了一盆冷水,是因為他再也不能容忍部下的失職。
劉紀元:“第一處理的不是因為技術上的問題,是因為工作責任心,或者説是工作馬虎造成了損失的。你比如説它一個伺服結構漏氣,送回來了。送回來他也沒檢查,蓋個戳子,又送回去了。”
|
|
|
1996年1月26日,“長征二號E”發射亞太衛星失敗 圖2 |
儘管劉紀原也深知台下坐著的每個人眼中紅紅血絲的來歷,和此時本該享受的來之不易的快意,但火箭生存的現實讓他必須在鐵的紀律和人之常情中間做出抉擇。
此時的航天人奮力阻止著似乎是勢不可擋的信譽大滑坡。然而,要想再讓已經心存疑慮的國外合作方重新相信中國的“長征火箭”,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
|
雕塑 |
在試圖恢復人們對中國長征火箭信心的所有嘗試中,最難的莫過於説服已經如同驚弓之鳥的國際保險公司。
如同司機要是有出事理賠的記錄,就要被“另眼看待”一樣,猶猶豫豫的保險公司儘管被説服接受保單,但還是開出了他們認為值得冒險的價錢。
|
|
|
黃作義向保險公司作“宣講” |
厲建中:“對我們是非常苛刻的,但是為了我們的火箭再度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上,再度佔一份額,恢復它的發射,那我們也得忍著,也就接受了。後來我們連續成功之後,這個費率又下降了。”
距離上次發射場大爆炸一年半以後,1997年8月20日,第二枚“長征三號”乙型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再次起飛。馴服的火焰把美國勞拉公司為菲律賓製造的“馬步海”衛星順利送入遠離地球數萬公里的軌道;2個月後的10月17日,第三枚“長三乙”火箭又把勞拉公司生産的“亞太2R”衛星非常精確地送入了同樣的軌道,在中國航天的史冊上連續寫下了兩筆至關重要的成功。
到1998年3月26日,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經進行了50次飛行。而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在長征火箭飛行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實施了15次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協議,還提供了5次國際搭載服務。
1993年4月28日,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和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在北京簽訂了使用“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發射多顆銥星的合同。這是一次世界級的航天技術的舞臺展示。
4年後的1997年9月1日晚10時,中方用改進後的“長二丙”一箭發射雙星,成功地將兩顆銥星模擬星送入預定軌道。3個月後的12月8日,長二丙改火箭首次將兩顆銥星成功送入太空。並隨後連續按計劃進行了三次發射,將6顆銥星送入了太空網絡中的預定位置中國航天的“一箭多星”技術,隨即開始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
|
|
銥星模擬星 |
從這一年開始,中國航天工業步入了良性發展的道路。一切都變得更加穩定,也更加成熟,連續三年取得火箭發射枚枚成功的驕人成績。
90年代末,當中國航天人終於擺脫了失敗的陰影,準備重整旗鼓的時候,世界航天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實讓他們意識到,先前的估計有些過於樂觀。
然而,羽翼變得豐滿起來的中國航天人已經是久經風雨了,10年的對外發射服務讓他們受益匪淺。不斷向外太空的進軍使得他們的目光已經在浩瀚的宇宙中延伸得更加遙遠。當他們歷經磨難一次又一次馴服著奔騰的火焰飛出家園、探索人類認識的未知邊緣時,他們傳奇般的經歷也在向世人一次又一次地宣佈:太空真的沒有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