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首頁

第六部 《太空沒有夢》上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7日 16:55

  一位作家説得好:“災難是在你忘了它的時候降臨的”。


1960年10月,在前蘇聯的拜科努發射場上,著名的“火箭狂人”科羅廖夫準備發射金星探測器時,運載火箭出現故障,他臨時決定推遲幾天發射日期

  人類每一次擺脫地球引力奔赴宇宙的過程,其中都隱含著巨大的風險。今天的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在電視屏幕上看到一幕又一幕的航天災難。

  1993年2月11日,中美兩國政府于北京舉行了《關於衛星技術安全協議備忘錄》的簽字儀式。航天人經過10年的努力終於擠進了國際市場。在那段時間裏,中國長城工業公司和各兄弟單位互相配合,與外商簽訂了多個發射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的合同。


根本沒有足夠時間檢查排除故障的科羅廖夫只得于10月23日上午按時發射

  90年代中期,中國的火箭製造業異常繁忙。1993年2月1日,國家主管部門正式批准CZ-3B火箭立項研製。這種又稱“長征三號”乙的火箭是以長征三號甲為芯級,採用“長二捆”的助推器捆綁與分離技術研製而成的中國當時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

  這一時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還研製了另外一種型號:長征三號丙。它也是採用長三甲火箭作為芯級,但在一級周圍只捆綁了兩個助推器,其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3700公斤。


科羅廖夫,前蘇聯火箭總設計師

  這樣,長征三號、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火箭就形成了發射同步轉移軌道衛星的一個系列。基本上可以“速配”發射當時國際上常見的各種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

  厲建中:“九六年用我們新研製成功的長征三號B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國際通訊衛星組織的一個,在當時來講在國際上應該是最大的衛星重量,而且我們是第一次跟國際衛星組織合作,那麼這次發射成功對我們影響非常大。”

  國際通信衛星組織在發射第7、8代衛星時,決定用第一發長三乙火箭發射該組織的708衛星。人們誰也沒有想到,他們將身處中國航天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驚心動魄的事件之中。


剛剛升起的火箭被發射平臺和梯子擋住。隨著一聲巨響,涅傑林元帥、武裝部隊副參謀長巴甫洛夫斯基將軍和傑出的原子科學家葉夫連莫夫等百餘名軍人和科學家頓時葬身火海

  平臺是火箭上的中樞神經---陀螺儀的又一種稱呼。不知什麼原因,這枚火箭在平臺的檢測上不太順利,讓專家們費了些力氣。

  賀祖明:“但是最後換了個平臺,測試來講都挺好。整個測試都很順利,沒有感覺到,都還覺得挺有把握的。”


“長征3號B”型火箭

  離春節還有4天的2月15日,中國第一枚“長征三號”乙型火箭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中點火了。

  但僅幾秒鐘後人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國際衛星通信公司合同簽字儀式

  倪海龍:“我們當時看呆了。我當時在家裏看的是實況轉播。當時我一看這火箭,‘唰’起來了。起來之後,‘嗚'就拐過去了,就沒了。遠處它有一個鏡頭跟過去,就橫著飛了。最後大家現場人都呆了,完了,完了,肯定完了。”

  正是由於火箭上新更換的控制平臺失效,使得保證箭體飛行平衡的信號出錯,才出現了人們眼前的場景。


1996年2月15日,中國第一枚“長征三號”乙型火箭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中點火了。但僅幾秒鐘後人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失控的火箭讓現場的專家們意識到一場災難已經無法避免。許多人至今還清清楚楚地記得那個讓他們一輩子也忘不了的恐怖場景。

  火箭爆炸的地點正好在航天工程技術人員住的宿舍附近,強烈的氣浪瞬間衝垮了鋼筋水泥的建築。本來應該是昂首飛上太空的火箭,此時卻變成一場是實實在在地“飛來的橫禍”。

  與火箭打了幾十年交道的航天人第一次看到了身邊的死亡。事故中一位專為火箭設計飛行彈道的高級工程師不幸成為失控火箭的犧牲品。


導彈忽然幾乎是橫著飛起來

  在這枚長征三號乙型火箭點火前,中國航天界以及世界上關心中國航天的人們,都在翹首期盼它能像它的前身長三甲型那樣首戰告捷。當時從向全世界轉播的發射實況熒屏上,可以明顯感受到這種氣氛。然而點火後22秒的結局,使這一美好的期望灰飛煙滅。與失控火箭一起粉身碎骨的還有那顆國際衛星組織價值連城的“國際708”衛星。

  航天人在驚心動魄的恐怖過後,又面臨著失敗帶來的沉重的精神壓力。本來要隨後發射的那枚“長征三號”火箭也因發射場設備受損而暫停。

  失敗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信譽的損失。客戶在慘重的事故面前不能不對中國火箭的可靠度産生懷疑。本來好不容易才打開的國際商務發射市場開始産生了危機。

  首飛失敗,3個月後,專家們找到了失敗的原因。又經過約4個月的時間,提出並且基本完成了44項256條改進措施。


剛剛起飛的火箭,還沒有消耗掉多少燃料。箭體內幾乎還是滿滿噹噹的推進劑一瞬間全部轉化為爆炸的當量,讓發射基地如同經歷了一場地震。與失控火箭一起粉身碎骨的還有那顆國際衛星組織價值連城的“國際708”衛星

  4個多月後,又一項事先簽訂的發射合同眼看就要臨頭。1996年執行發射“亞太一號A”衛星任務的一枚“長征三號”火箭即將出廠。

  在1996年“黑色”的日子裏,希望中的成功變得更加寶貴。航天人卻被一個非技術的難題所困擾。儘管外出宣講的人們費盡了口舌,但直到火箭已經樹立在發射架上眼看就要點火了,國際上還是沒有一家保險公司答應承保。人們往往在最後走投無路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世上只有當媽的最疼自己的孩子,心急如焚的航天人想到了國家。

  不到5個星期後的1996年7月3日,4個多月前因事故而推遲發射的那枚“長征三號”火箭,把香港的“亞太一號A”通訊衛星送上了太空。

  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多少驅散了幾個月前215事故的陰雲,成功的喜悅開始浮現在航天人的臉上。一系列事先簽訂的商務發射合同又快速運轉起來。然而,1996那一年瀰漫在中國航天人周圍的不祥氣氛並沒有就此煙消雲散。僅僅過了一個多月,又一次沉重的打擊正在悄悄地捲土重來。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