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承德避暑山莊

世界遺産之中國檔案(二十四):承德避暑山莊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7日 15:17

  文化遺産:承德避暑山莊

  1793年7月26日,英國特使馬葛爾尼帶著英王喬治三世的問候,和一支700人的使團,抵達了天津的大沽口,等待著大清皇帝乾隆的召見。但乾隆皇帝召見他的地方並不是在北京的紫禁城,而是皇帝的行宮,承德避暑山莊。

  清康熙十二年,吳三桂等三個藩王,起兵謀反,掀起了“三藩之亂”。年僅二十歲的康熙皇帝坐鎮指揮,平息叛亂。

  在平定叛亂的過程中,康熙皇帝深深意識到當年驍勇善戰的八旗官兵,由於長期生活在安逸之中,消磨得已毫無鬥志。

  康熙皇帝決定在距承德以北近三百里的地方設立木蘭場。每年秋天,由皇帝親自率領王公大臣,各級官員進行狩獵。皇帝不僅親自持弓上馬,參加圍獵,而且通過觀看圍獵,可以察看皇子王孫的騎射本領是否精湛,同時也對各級官員能力進行考核。用康熙皇帝的話説,設立木蘭圍場就是使那些貴族子弟不至於落入頹靡奢侈的生活,達到加強武備、提高士氣的作用。

  設立木蘭圍場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加強對蒙古各族的管理,鞏固北部邊防。

  1690年,康熙平息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發動的叛亂,蒙古全境出現了平靜局面,而康熙皇帝也終於實現了他設立木蘭圍場的初衷。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到木蘭圍場狩獵達48次。而他的孫子——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舉行秋獵也有47次之多。

  皇帝在狩獵時照例要處理政務,頒布政令,所以,皇朝裏的一切職能機關都要一起搬地到圍場來。1701年,康熙來到承德熱河一帶時,立刻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康熙立刻頒布聖旨,在這裡興建行宮。

  1703年,熱河行宮開始興建,康熙皇帝不僅選定了行宮的位置,而且親自設計和指揮行宮的建造。5年之後,熱河行宮初步建成。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把熱河行宮賜名為“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歷時89年。共建成120多組建築,總面積相當於兩個頤和園,八個故宮。避暑山莊內部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宮殿區裏的建築青磚灰瓦,構成了北方常見的多重式院落結構,更像北京城裏的民居——四合院。

  建園之初,康熙皇帝就要求“集天下景色于一園,移天縮地為一方”。避暑山莊的苑景區可分為湖洲區、平原區和山巒區,三大區域各具特色,是這種縮影的最好體現。

  康熙皇帝修建避暑山莊,就是為了鞏固邊疆四邑,對少數民族實行一整套的懷柔籠絡政策。康熙皇帝幾乎每年都有半年的時間住在避暑山莊,處理政務,接見蒙古族首領。那些遠道而來的少數民族首領不必長途進京就可以在這裡覲見皇帝,並以輕鬆的心情參加狩獵,無形之中拉近了和中央政府之間的距離。

  1711年,康熙皇帝對避暑山莊的36處景觀每一處都用四個字統一題寫了名稱。四十多年後,他的孫子乾隆又以每一處用三個字也題寫了36處景觀,合稱“康乾72景”。而列為康乾72景中的第一景就是這座煙波致爽殿,煙波致爽殿外表看似簡樸,殿內卻富麗堂皇。煙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寢宮。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咸豐出逃到避暑山莊,並在這裡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最終,咸豐也病死在這裡。

  康熙皇帝曾説,在避暑山莊奉行的懷柔政策,使蒙古各部落安心防備北方的邊境,比修築長城更加重要。康熙皇帝雖然沒有修築長城,卻把避暑山莊用綿延20多裏的宮墻,包了個嚴嚴實實。宮墻有7米高,寬近3米,在當時也算一項浩大的工程,可是康熙皇帝卻沒有動用國庫的銀兩,就把它建了起來。

  在避暑山莊東部和北部的丘陵上,如眾星拱月般環列著12座金碧輝煌的大型寺廟。12座寺廟中其中有 八座寺廟在北京設有辦事處,並向清政府理藩院直接領取銀餉,所以稱這八處京師之外的廟宇為外八廟。興建這些寺廟的主要目的除了順應蒙藏等少數民族信奉喇嘛教的習俗。更主要的是實施清朝皇帝的懷柔政策,安定邊疆。

  1755年,清政府平定了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叛亂,為慶祝這一勝利,乾隆在避暑山莊宴請前來朝見的厄魯特蒙古四部貴族,為尊重蒙古一向“敬佛、興黃教”的習俗,乾隆下令倣西藏三摩耶廟建造了普寧寺。普寧寺也是乾隆時代在避暑山莊修建的第一座寺廟。

  1770年,是乾隆皇帝的60大壽。來祝壽的是各民族首領。其中蒙古王公就佔了絕大多數,由於他們大都信仰喇嘛教,乾隆皇帝就花了四年的時間,倣照西藏的布達拉宮修建了普陀宗乘之廟。

  普陀宗乘之廟也是外八廟中氣勢宏偉、規模最大的一座寺廟。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意譯,因此又稱為小布達拉宮。

  就在普陀宗乘之廟剛剛要建成的時候,一支在明朝末年被迫遠遷的蒙古土爾扈特部踏上了回歸故土之路。他們衝破了數萬俄軍的圍追堵截,8個月後,到達了新疆伊犁,人數只剩下出發時的一半。而此時,普陀宗乘之廟剛好完工。

  土爾扈特人的回歸使乾隆皇帝大為感動。乾隆在普陀宗乘之廟的萬法歸一殿舉行隆重的慶祝法會,用宗教的形勢為土爾扈特部人祝福,並在所落成的普陀宗乘之廟中用立碑記載了這一事件。

  1778年,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聽説乾隆要舉行七十壽典的消息後,準備進朝祝賀。

  乾隆認為六世班禪的此行是自願來京,是清王朝吉祥盛世的象徵。

  乾隆決定給班禪建行宮,他把行宮的地址就選在避暑山莊以北、普陀宗乘之廟以東的山坡上,形制上倣照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一年後,班禪行宮竣工,乾隆皇帝取名為須彌福壽之廟,意思是“多福多壽吉祥如意的須彌山”。

  1780年7月21日,六世班禪一行來到承德避暑山莊在澹泊敬誠殿,朝見乾隆。令班禪沒有想到的是乾隆與班禪對話大多使用藏語,只是在涉及經文時才由國師翻譯,這使班禪深受感動。

  1793年9月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又迎來了他的八十二壽辰,在前來祝壽的外國使團當中,還有第一次來訪的英國特使馬葛爾尼和他的700人的隨從。

  馬葛爾尼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商討兩國之間互通貿易,增開通商口岸。

  但由於禮儀之爭,導致了馬葛爾尼此行的最終失敗。兩國之間沒有達成任何一項協議。

  馬葛爾尼帶著失望的心情離開了避暑山莊,但是他的使團成員卻在中國逗留期間,收集了大量的政治軍事情報。幾十年以後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使用的地圖,正是根據馬葛爾尼一行當年收集的情報繪製的。戰爭期間的避暑山莊迎來的不再是朝賀的王公貴族,而是一批又一批從京城出逃到這裡的皇親國戚,以及戰敗的八旗官兵。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