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蘇州園林

世界遺産之中國檔案(十七):蘇州園林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6日 14:58

  自然遺産:蘇州園林

  20世紀80年代,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希望自己的東方館中能有一處表現中國園林的景觀。他們專程派人來到中國,當時我國的園林學家陳從周先生毫不猶豫地為他們推薦了中國的蘇州園林。

  中國的古典園林,除了皇家園林以外,還有一種屬於官吏、富商、文人所有的園林,它們被統稱之為私家園林。蘇州園林就是現存的私家園林的代表。

  私家園林之所以集中于南方,是因為南方地區具有造園的自然、經濟與人文等諸方麵條件。建造山水園林需要山和水,尤其是水。江南江流縱橫,河網密布,水源十分豐富。園林堆山,除土以外,不可缺石,而江蘇、浙江一帶多産石料。

  江浙乃古代魚米之鄉,手工業發達,蘇杭一帶自兩漢以來即盛産絲綢。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城市得以繁榮。經濟的發達給造園提供了物質條件。

  隨著宋朝廷的南遷臨安,大批官吏、富商擁至蘇杭,造園盛極一時。明清兩朝以科舉取士,江南中舉進京為仕者,人數眾多。他們返回故里後,多購置田地,建造園林。尤其在清朝後期,由於北方戰亂,官僚商賈紛紛南逃,在江浙一帶購地建造宅園,偷安一方。這批文人不但精心經營自己的宅邸,還親自參與設計,這個時期在造園的質量和數量上都達到了一個高峰,使江南一帶成為了私家園林的集中地區。

  江南自古文風盛行,南宋時盛行文人畫與山水詩,眾多的文藝形式和園林相互借鑒,在美學上都達到了一個極高的層次。就拿同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崑曲而言,雖然在外在的表現形式上和園林風馬牛不相及,但他們在美的追求上卻是高度一致的。

  自明中葉以後,崑曲盛行于江南,園與曲起了不可分割的關係。不但曲名和園名有關,而曲境和園境更互相依存。士大夫造園必須先造花廳,而花廳又多臨水,這些花廳都兼有欣賞曲的功能,如蘇州怡院的藕香榭、網師園的濯纓水閣等。

  在蘇州拙政園的西部有一座名為“三十六鴛鴦館”的花廳,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屋頂,這種被稱為卷棚頂的建築形式,不但美觀,避免了屋頂的外漏,更重要的是他極大的提高了,在這裡演唱的音響效果 。

  蘇州園林,以雅為重,雅曲、雅致、雅淡,無一不突出一個“雅”字。而崑曲之高者,將就要有書卷氣,其本質上是一樣的。蘇州園林有隱有藏、有高有低、有動觀、有靜觀,人遊其間講究一種悠閒的情緒。而崑曲亦正如此,一唱三嘆曲終而意未盡。

  胡小偉:“其實戲劇和園林最大的關係呢,有一句話叫移步換景:走一步呢,這個景象就另外是一個樣子,但實際上這個是從中國裏面,從中國的繪畫理論裏面發展過來的。”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在蘇州園林是最古老的,今天去看,也是班班駁駁,透出古的氣息。它沒有其他園林的金碧輝煌,雕梁畫棟,卻另有樸實厚重的滋味。

  宋朝詩人蘇舜卿無罪被貶返回家鄉蘇州。就是他建造了滄浪亭。

  滄浪二字取自《楚辭》“滄浪之水濁蹊,可以濯我足”。蘇舜卿發現造園似乎為自己滿腹的才學尋找到了一個舒解的途徑。

  滄浪亭以水還原?(環園?),在圍墻深深的在蘇州園林裏可謂獨一無二。將亭內的山,與亭外的水,聯絡起來的,是條復廊。寂靜的復廊裏,似乎可以看到前賢的身影,近水遠山,皆有情,蘇舜卿側仗而行。

  拙政園是蘇園中最大的一處,園主王獻臣力圖在這個園中的水面之上,林木之中能造出四時之景,他極好地從中國的戲曲中吸收了養分,力求達到戲曲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會萬師”的效果。

  有史料記載拙政園,一段時間裏曾是江南織造的曹家的私園。傳説,曹雪芹有關大觀園的描寫,靈感多來自於拙政園。

  拙政園幾百年來,幾經分合。或是私人宅院,或是王府所在,各種悲歡離合的故事就在這裡不斷上演著。

  獅子林是拙政園的彼林。在幾十步的距離內,有這麼兩個名園,足見蘇州園林之盛了。傳説,園中的每一塊太湖石都具獅子狀,其實獅子林是取意佛教如來講經時如獅子吼的意思。它最早是一位禪師為紀念自己的老師而建。

  在獅子林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它的假山堆石“人道我在城市裏,我道卻在萬山中”。堆山是蘇園中的一個主要的表現手法,堆山無論用土用石都力求達到自然山脈的效果。

  造園重在一個構字,只有前後相承、水乳交融,才能如行文流水般一脈相承。

  園因景勝,景因園異,如拙政園以水見長。 網師園和獅子林則以山獨步 。

  留園以建築群的巧妙安排與華麗深幽著稱。繞水一週,等於穿過了一年中的四個季節。從清風池館出發,行數步至涵碧山房,這裡是欣賞荷花的好地方,所以又稱合荷花亭。

  蘇州向來是江南繁華之地,文人薈萃之所。這裡有文徵明這樣的一代書畫名家,也有沈三白這樣的潦倒文人 。説有關蘇州園林的詩詞咏嘆,已到了不可記數的地步。在這些文人的作品中值得一提的,當時清代乾嘉時期的沈復沈三白和他的《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一本近乎于自傳的散文,兼談生活的藝術,並刻畫了沈三白的妻子蕓娘的形象。沈三白和蕓娘這對夫婦能超脫塵俗的壓迫,善於對待憂患,相信布衣飯食可樂終生式的恬淡生活,是最世上最美的。

  滄浪亭是沈三白的近鄰,那片滄浪之水曾是這對美滿夫婦的泛舟之處。

  這本薄薄的《浮生六記》在兩百年後,被林語堂先生翻譯成了英文,在國外異常的暢銷。每一個讀者都羨慕書中的那種恬淡生活。

  在《浮生六記》中沈三白是這樣描寫滄浪亭的:檐前老樹一株,濃蔭復窗,人面俱綠。

  隔窗遊人往來不絕。過石橋,進門曲徑而入,疊石成山,樹木蔥翠。亭在土山之巔,周望極目可數裏,晚霞燦然。少頃,一輪明月已上樹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

  這就是蘇州園林給一位真正的蘇州市民所帶來的精神愉悅。

  走在蘇州的小巷裏、只要你隨便伸手觸摸一塊青磚黛瓦,你或許就可以觸摸到數百年的歷史。從老蘇州家中藏的宋版線裝書裏、從那些精美的明清青花瓷器裏,從崑曲票友咿咿呀呀的排曲聲裏,點點滴滴的細心體味,只有這樣,才能使你接近真實的蘇州,你才能體味到真正的蘇州園林。

  正如遺産委員會所評價的,沒有哪些園林比蘇州園林更能體現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