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産之中國檔案二十六:頤和園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6日 09:57
文化遺産:頤和園
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擴建了圓明園。工程結束後,乾隆在他寫的《圓明園後記》中,暗示今後自己不再興建新園,並要求後世子孫也不要再建新的皇家園林。
但就在乾隆十六年,“以孝治天下的”乾隆皇帝,以為皇太后紐祜祿氏的六十大壽祝壽的名義,在京西甕山圓靜寺舊址興建了“大報恩延壽寺”。併發布上諭:把甕山改為萬壽山,更名西湖為昆明湖。同時,乾隆産生了興建清漪園的想法。
乾隆擔心招致臣子和百姓的非議,便想出以整理西北郊水系為由,把疏浚、開拓西湖的工程歸納到“興水利”的名分之下。
整治西北郊水系從乾隆十四年開始。一方面修整玉泉山、西山一帶的泉眼和水道;一方面疏浚、開拓西湖作為蓄水庫,並且修建了相應的涵閘。
這樣一來,既孝順、又為民,清漪園便名正言順地破土動工了。
中國古代造園,歷來有這樣的説法,園林的規劃設計,三分在工匠,七分在主人。樂山好水的乾隆,前後六下江南,遊覽過揚州、蘇州、杭州、無錫和海寧等地的私家園林。凡是他喜歡的風景名勝,都作為營造皇家園林的粉本。清漪園正是參照了江南園林的佈局而規劃興建的。
昆明湖的面積與周圍遠近山巒的比例、環湖及湖中的景點,都是杭州西湖的縮影。西堤及六橋無疑仿傚的是蘇堤六橋;昆明湖西北水域的河道走向、長島“小西泠”以及柳橋、半壁橋、荇橋、九曲橋的佈局,顯然是揚州瘦西湖的複製。諧趣園則是無錫寄暢園的翻版。
在這座皇家園林中,不僅有現實中的山水勝景,還包括園林主人理想中的神仙境界。
乾隆二十年,清漪園全部竣工。面對建成後的清漪園,乾隆皇帝喜不自禁。他寫詩表達了自己的喜悅心情,“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
客觀地説,從整理西北水系的效果上看,清漪園的興建確時是造園與水利工程相結合的比較成功的例子,但好景不長。
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清漪園和其他皇家園林一起被侵略者肆意搶掠並放火燒燬。
頤和園原總工程師耿劉同:“我們一般都知道燒了圓明園,實際上“三山五園”都是焚燬了的,都是由他(額爾金)焚燬了的。1860年的10月6號到9號,他第一次就焚燒了圓明園。那麼又過了好多天,大概10月18號到19號,他就派遣英國的叫密克爾騎兵團騎著馬去放火,焚燒了萬壽山的清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香山的靜宜園,把這些園林都給燒燬了。”
1888年2月初1,為了慶祝慈禧的六十大壽,光緒皇帝頒布上諭:改清漪園為頤和園。在這份上諭裏光緒解釋説:“除了想為皇太后的六十大壽獻上一份壽禮外,也是為慈禧撤簾歸政後準備一處頤養天年、休息遊樂的地方,以盡孝道。”頤和園的名稱取自“頤養沖和”之意。上諭發佈時,修復頤和園的工程已經進行了一年零四個月。
為了給修復頤和園籌措經費,慈禧繞過管工程的工部和負責皇家園林事務的內務府奉宸苑,授意剛剛在“洋務運動”中成立的海軍衙門直接負責頤和園重要工程的招標與驗收。
為了把重建頤和園和海軍經費拉上關係,光緒二十年八月,慈禧恢復了昆明湖的新式海軍操練,並在“耕織圖”舊址建立“水操內學堂”,以掩人耳目。
按照儒家禮制,皇家園林也要倣照紫禁城,設置外朝、寢宮及後苑。
以仁壽殿為主的外朝建築群,採用了逐步縮小殿前面積,逐漸增加建築高度的方法,來強化宮廷氣氛。
皇太后居住的樂壽堂、皇帝居住的玉瀾堂和皇后居住的宜蕓館,是組成“寢宮”的三處院落。皇太后最珍貴,自然住在坐北朝南的樂壽堂。
頤和園裏有許多規模不等的寺廟建築,在這些建築裏表現了清代帝王們崇尚佛教的思想。為了鞏固多民族的封建帝制,清王朝的統治者對信奉藏傳佛教的蒙、藏少數民族採取團結政策。因此,藏傳佛教的喇嘛黃教寺廟,在頤和園也有著重要地位。
另外,道家學説和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對皇家園林的影響也隨處可見。
頤和園後山俗稱“蘇州街”的買賣街,也是帝後們為顯示“親近民眾”而修建的。每逢帝後駕臨,太監宮女們便扮成店夥計或顧客,招呼聲、叫賣聲此起彼伏,一派熱鬧場面。實際上,這條買賣街並沒有過真正的交易。這些情景不過只是供帝後們消遣而已。
慈禧是頤和園的主人。這位當時中國實際的當權者,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頤和園中度過的。她居住在樂壽堂,在排雲殿受賀,在仁壽殿聽政,飯後去長廊散步,然後稍事休息。午睡後,就去德和園看戲。
坐落在萬壽東麓的德和園大戲樓是現存的三大古戲樓之一。它甚至比紫禁城裏的暢音閣、避暑山莊的清音閣還要高大。
戲臺底下還有水井和水池,演《水漫金山》一類的戲時,可出現噴水的逼真效果。演員演唱或唸白,也因為台下有水的緣故,會取得很好的聲音共鳴。
慈禧不僅愛聽戲,她也確實懂戲。對京劇的形成和發展恐怕要算是慈禧做過最大的一件正事了。
從光緒二十一年大戲樓落成,到光緒三十四年慈禧死去的十三年裏,慈禧僅在德和園就看了近三百次戲,甚至臨死前一個月,她還在這裡看戲。
與德和園大戲樓相對應的萬壽山西麓的水中,永久停泊著一艘漢白玉雕築的石船----清晏舫,俗稱石舫。這是頤和園中惟一的一座洋式建築,它始建於清漪園。
慈禧在頤和園,接見臣僚、處理政務。往往從正月或四月進駐,直到十一月才回到紫禁城。
1894年,“變法維新”在光緒的支持下興起。光緒24年4月23日,已親政的光緒皇帝下詔宣佈變法,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僅僅一百天后的八月初六,慈禧逼迫光緒發佈上諭,請求皇太后再次“垂簾聽政”。剛剛開始的變法,以維新派人士被罷官誅殺、被迫逃亡而告流産。光緒皇帝也被囚禁在頤和園的玉瀾堂裏,成了傀儡。慈禧命人在玉瀾堂砌了好幾堵墻,門口派太監站崗。整個玉瀾堂像座監獄。
直到今天,在玉瀾堂東、西配殿仍保留了兩堵墻。東配殿殿門內的墻是為了防止光緒皇帝去仁壽殿聽政;西配殿殿門內的墻是為防止光緒皇帝從湖邊碼頭逃跑。
頤和園的造園藝術,融會了中國的繪畫、詩歌、音樂和文學的審美意境。頤和園是源於自然、超于自然又歸於自然的、集自然景觀和人文精神于一體的皇家園林藝術精品。不僅在當代、在中國,就是在250年前,在世界上,頤和園也是園林建築的一座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