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産之中國檔案(二十五):布達拉宮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5日 11:06
文化遺産:布達拉宮
公元7世紀,西藏,一個叫做“吉雪臥塘”的草澤湖泊旁,聳立起一座雄偉的宮殿,人們稱它為“布達拉宮”。
它的主人就是吐番王朝的首領松讚幹布。
松讚幹布繼位後,將自己的部落遷往拉薩,並通過朝貢、聯姻等形式與唐朝締結了政治上的聯絡。布達拉宮中的一幅壁畫描述了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讚幹布的故事。
松讚幹布決定為文成公主修築一座雄偉的城堡。於是在紅山上修建了999間宮室,連同山頂的紅樓恰好是1000間。
“布達拉”是古代印度南海岸一座山名的音譯,是傳説中“觀音菩薩”的居地,簡譯為“普陀”。藏傳佛教的信徒們認為松讚幹布是觀音菩薩在人間的化身,所以他居住的宮殿被稱為布達拉宮。
但松讚幹布所建造的布達拉宮,在公元762年遭受雷擊引發大火。
公元9世紀,布達拉宮又遭亂兵洗劫。僅存的這座觀音堂被佛教信徒們稱為“法王洞”。法王洞就是當年松讚幹布在布達拉宮的修行地,裏面供奉著松讚幹布、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的塑像。
公元1616年,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
公元1645年3月他下令重建布達拉宮的白宮,經過3年的時間,布達拉宮的墻均是用白粉粉刷的白宮建成了。
布達拉宮重建13年後,一名到達拉薩的德國傳教士格魯伯與他的比利時夥伴奧維爾,從北京出發,三個月後抵達了拉薩。
他們被眼前這座雄偉神奇的宮殿驚呆了。格魯伯迅速畫了一張素描,紀錄了當時布達拉宮的景象。在這張畫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白宮已重建完成。
公元1693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的第八年,西藏地方政府動用各類工匠7000多人,其中包括康熙皇帝派遣來西藏的114位滿、漢族的能工巧匠,建造了紅宮和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
從修建白宮開始,到公元1936年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落成,291年的工程,一座傳世的宗教宮殿,坐落在拉薩的紅山之上,成為西藏高原獨特的象徵。
布達拉宮高117.19米,東西長360米,建築面積為138025平方米,順從紅山的自然地形而建,它的主樓共有13層,整座建築為石木結構。
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布達拉宮不僅是一座雄偉的宗教建築,也是一座擁有眾多宗教歷史壁畫的寶庫。宮內的大小殿堂、門廳、迴廊、佛龕,無處不飾以彩繪。
布達拉宮司西平措大殿的一幅壁畫,描繪了公元1653年五世達賴入京朝見清代皇帝順治的情景。“達賴喇嘛” 就是從這時開始作為封號延續下來的。五世達賴回到西藏後,開始行使清政府賜予他的行政權力。
順治皇帝賜給五世達賴喇嘛的金印,收藏在布達拉宮,重達8公斤。在這之後,清朝中央政府對歷世達賴喇嘛都有冊封,並分別賜給金印和寫有皇帝冊封達賴喇嘛的禦文的金冊。
布達拉宮內的壁畫“紅宮修建圖”,描繪了紅宮建成時,人們在布達拉宮的山門前立無字碑以示紀念。這塊無字碑,據説用的是修建紅宮餘下的最後一塊石料。
布達拉宮紅宮內的靈塔殿,供奉著歷世達賴的八座靈塔,靈塔內,安放著歷世達賴喇嘛的肉身。這裡是藏傳佛教信徒們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被稱為“西藏第一靈塔”。藏族人稱這座靈塔為“藏路耶夏”,意思是這塔的價值抵得上半個世界。
布達拉宮紅宮最頂層的“殊勝三界”殿內,供奉著清朝康熙皇帝的長生牌位。牌位上方,是一幅繪有乾隆皇帝身披袈裟、手持金剛杵的唐卡。唐卡是藏傳佛教的一種繪畫形式。
藏傳佛教大藏經分為兩部,第一部為“甘珠爾”,是佛祖釋迦牟尼口授的經典;第二部為“丹珠爾”,是對“甘珠爾”的註釋和藏傳佛教優秀著作彙編而成的佛經。
在布達拉宮保存的經書中,最為珍貴的是貝葉經。貝葉,是菩提樹的葉子,這种經書,在印度都已經絕跡了,而在西藏卻保存了下來。
從1978年開始至今,很多學者對布達拉宮內保存的經書進行整理和研究。
大昭寺是藏傳佛教最神聖的寺院。這是座統領藏傳佛教諸教派的聖殿。
布達拉宮中的一幅壁畫,描繪了當年文成公主進藏和修建大昭寺的情景。
當年,文成公主一行抵達拉薩,在臥塘湖畔的樹林邊,木車陷入沙中,這時又突然發生了地震。
由於文成公主攜帶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在車上,於是在車的四週支起帷幔,就地供奉。後來,用山羊背土填湖,建造了寺廟。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這座寺廟便被稱為“惹薩”,這就是今天的大昭寺。後來,在寺廟周圍形成的城市也就被稱為“惹薩”,“惹薩”又逐漸演變成“拉薩”。所以在西藏,有“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之説。
一千三百多年後的今天,文成公主進藏所帶的那尊佛像還供奉在大昭寺釋迦牟尼殿的佛龕中。
金頂是西藏重要宗教聖地的典型標誌,大昭寺的金頂是在不同時代逐步建造起來的。
大昭寺兩萬五千一百多平方米的總面積,容納了大小佛堂108座,供奉著眾多的佛像。大昭寺的佛像與寺內眾多的壁畫共同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豐富的宗教歷史博物館。
在大昭寺的門前,有幾塊被圍墻圍著的石碑,其中就有著名的“唐番會盟碑”。公元821年,唐朝與吐番王朝結盟,共建此碑,這塊碑也叫“舅甥會盟碑”。“社稷江川如一,疆土如同一國,願甥舅和諧唯親是好”這共同意願,銘刻在古代藏漢兩個民族的心中,延續至今。
1300多年前松讚幹布與文成公主共同栽種的柳樹已經枯死了,在它的旁邊豎立著一塊紀念天花病在藏區得到預防而樹立的石碑。人們稱它為“痘碑”。
公元1734年,七世達賴喇嘛格搡嘉錯經常被疾病困擾。後來,他的藏醫告訴他,距布達拉宮不遠的地方有一眼清泉,可以驅魔治病。他到這個地方洗了21天澡後,感到身體十分舒適,於是每年夏天都要到這裡沐浴。
當時的駐藏大臣稟報皇上恩準,由清中央政府出資,專門在泉水旁為七世達賴喇嘛修建了住所,供他夏季在此居住休息。這裡就是達賴喇嘛的夏宮——羅布林卡。
在這之後,歷世達賴喇嘛在沒有執政前都居住在這裡,並在這兒學習經文佛法。等到執政後,才在冬季移居布達拉宮。作為達賴喇嘛的夏宮,它與布達拉宮一樣,在藏族僧俗人們的心目中佔有崇高的地位。
今天的羅布林卡佔地36萬平方米,是西藏最大的藏式人工園林。園中房屋建築的佈局和裝飾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羅布林卡”的藏文意思為“寶貝園林”。
每逢到了藏族的“雪頓節”,人們在載歌載舞之後,都要來“羅布林卡”。藏族人稱為“逛林卡”。
公元2001年12月,拉薩的羅布林卡與在這之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共同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産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