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孔府孔廟孔林

世界遺産之中國檔案(二十二):孔廟孔府孔林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7日 08:57

  文化遺産:孔廟孔府孔林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在今天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泥山。他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在中國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大家中,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影響最為深遠,對中國人人格的鑄造産生了不可低估的深刻影響,並影響到了東亞和東南亞各國。

  位於山東曲阜市的孔府、孔廟和孔林,是中國惟一最大規模的集祭祀孔子的寺廟、孔子嫡系後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孫墓地于一體的建築群。

  “三孔”之中規模最大的當數孔廟。孔廟本稱至聖廟,它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孔廟的主要建築有大成殿、奎文閣、杏壇、碑亭等,分別建於金元明清各代,是一組擁有東方神韻的古建築群。

  大成殿是孔廟的正殿,也是孔廟的核心。唐代時稱文宣王殿,共有五間,宋代大修時擴建為七間。是整個孔廟最高的建築,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

  孔廟保存了漢代以來的歷代碑刻1100余塊。是研究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藝術的珍品。

  曲阜孔廟是儒家的祖庭。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尊崇和對儒學的推崇,從漢高祖劉邦開始,相繼有12位皇帝20次親臨曲阜孔廟祭祀,有近百位皇帝派遣代表196次到此代祭。2000多年來,曲阜孔廟歷經15次大修,31次中修、百餘次小修和隨毀隨修,從未廢止。

  孔府,也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東側,是孔子世襲“衍聖公”的世代嫡長孫辦公和居住的地方。

  孔府始建於公元1038年。經過明清兩代大規模修建,孔府成為了我國僅次於故宮的最大貴族府第。

  孔府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典型的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封建貴族莊園,歷代衍聖公恪守“詩禮傳家”的祖訓,著意收集了歷代禮器法物共8萬餘件。除此之外,孔府最馳名的珍藏還有明清文書檔案,它是孔府400多年各種活動的實錄,共6萬多件,是中國數量最多,年代最久的私家檔案。

  孔林原名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公元前479年孔子死後葬在了曲阜城北的泗水邊上,其後代也分別葬在了孔子墓旁。自漢代以後,歷代統治者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以至形成現在的規模,其總面積達到約200萬平方米。

  孔林作為一處氏族墓地,兩千多年來葬埋從未間斷。現在長孫已經葬到了76代,旁孫已經葬到了78代。林內墓冢纍纍,有周朝以來歷代墓葬約10萬座。漢朝以來,子孫開始立墓碑,現有宋、元、明、清、民國至今的墓碑3600余塊。因此,孔林又是名副其實的碑林,是研究我國歷代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孔林也是一處古老而宏大的人造園林,孔子死後,弟子們紛紛把各地的奇異樹種移植在此,從孔子的弟子子貢為孔子廬墓植樹起,孔林內古樹已達萬餘株。

  曲阜這個孔姓人口占到1/5的縣級市,每年都會在孔廟舉行祭祀孔子的儀式,曲阜的孔廟、孔林,孔府、以其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的歷史、宏大的規模、豐富的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於世。

  雖然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説一直以來被奉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但是孔子在他生前卻從來沒有受到過如此之高的禮遇。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

  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9月8日。他早年喪父,家境衰落。

  公元前522年,孔子30歲。他説自己是“三十而立”,就是認為自己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思考,在30歲的時候已經解決了以禮立身的問題。

  這時,孔子創辦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私立學校,並開始授徒講學。私學的創設,打破了當時只有官府才能辦學的傳統,讓更多的普通人接受了教育,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

  公元前517年,孔子35歲的時候,魯國的政治形勢進一步惡化,孔子感到魯國無道,不如到齊國發展,於是帶領弟子來到齊國。

  當時的齊國的大權也操持在大夫陳氏手中,齊景公雖然對孔子感興趣,但也不得不妥協。因此,孔子覺得他的志向也無法在齊國實現,所以又返回了魯國。

  孔子回到魯國後,仍然從事文化教育事業,這一時期,孔子的弟子越來越多,前來求學的人幾乎遍及各個諸侯國。

  正是在這樣的日子裏,孔子迎來了他40歲的生日。他説自己是“四十不惑”,所謂不惑就是指對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

  公元前501年,魯國發生了三桓家臣作亂的情況。叛亂平息後,三桓希望使用沒有土地和人口,只接受俸祿、德才兼備的官僚來代替那些有土有民、無法無天的舊式宗法家臣。於是,孔子在51歲的時候終於有了出來做官的機會。

  但是儘管如此,孔子在魯國也卻不可能一直受到重用。在很多問題上,孔子的主張均對三桓的利益構成了侵害,這使得孔子與三桓之間的矛盾隨之暴露。

  魯定公13年,魯國舉行了祭天的儀式,按慣例祭祀後要送祭肉給大夫們時,卻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三桓已不想再任用他了。

  孔子又一次離開了魯國,再次到別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週游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55歲。

  從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4年,孔子先後帶著弟子去了衛國、陳國、楚國等7個諸侯國,但都因為自己的思想和理論不能夠得到採納而一直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就這樣在諸侯國間奔走了14年後,已經68歲的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了魯國,但是仍是被敬而不用。魯哀公16年,73歲的孔子得了病,不久便去世了。

  在中國,沒有任何一門學説能像孔子所創立的學説那樣長期被奉為正統意識形態,影響一個民族2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並深深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孔子是位偉大的倫理學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以仁、義、禮、智、信等倫理道德為主的一整套儒家理念。

  被中國古代奉為儒家經典的《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編纂的,其主要內容就是記錄了孔子曾經説過的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有關孔子在倫理道德上的思想觀點。

  孔子還是位史學家和文獻整理學家。孔子週游列國返回魯國後,一面教授弟子,一面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的《春秋》是以魯國的歷史為主線,同時還兼顧了各諸侯國的大事,所以它是我國春秋時代的一部編年史,而不僅僅是魯國的歷史。

  孔子也是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自成一體,十分豐富,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教書育人。孔子通過教育把歷史文化知識和儒家思想傳播到了各地各階層,對於日後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的興起和學術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