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黃山

世界遺産之中國檔案(十三):黃山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07日 17:04

  自然文化遺産:黃山

  1964年5月,郭沫若攜夫人同遊黃山。在黃山之頂,郭沫若只寫下一句話:“深信黃山天下奇”。

  黃山的名字至今依然蘊藏著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許多秘密。

  5000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英雄黃帝,終於打敗蚩尤,完成他一統江山的大業。但他卻將位置傳給兒子,自己終日在黃山採藥煉丹,修養身心,直至成仙。

  這個傳説被後來的人們記在史書裏。

  過了3000多年,有個大臣為了討好唐玄宗李隆基,上書説黃帝就是在這座山修煉成仙的。李隆基於是敕令改稱這座山為黃山,意思是黃帝修煉成仙的山。

  其實早在漢代,就有了黃山的稱呼。在劉向編著的《列仙傳》中,就有一篇叫做《黃山記略》的短文。為什麼漢唐之間的人們忘了黃山的説法,而稱呼他為黟山,到了玄宗時代,才又改名為黃山呢?這個疑問,至今無人能夠解答。

  唐玄宗命名黃山後,又過了800多年,黃山迎來了一位特殊的遊客。他就是大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站在黃山山頂,感慨道,“薄海內外群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今天,我們鏡頭下的黃山依然有如仙境。

  在我們視線盡頭噴薄翻涌著的巨浪,不是水,而是雲。傳説這是黃帝煉丹時散發的煙霧,因此黃山之雲與眾不同。

  黃山地處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再加上這裡山高谷深,林木茂盛,因此長年濕度大,水氣多。水氣凝結成低空層積雲,低空層積雲又凝聚成雲海,這樣,一年中黃山竟有250多天雲海翻騰,煙霧瀰漫。

  明朝和清朝的人們乾脆就把黃山稱為黃海。後來,人們又按照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將黃山分為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

  由於地質運動的原因,黃山峰主體是花崗岩,土地稀少。這些花崗岩經過上億年的流水衝襲,冰川侵蝕,形成了姿態各異的怪石。

  松,是黃山的特色之一。

  1936年,植物學家夏緯英,提出黃山松是我國特有的一個樹種,應該作為一個專有名詞載入植物叢書。他的觀點得到了世界的認可。黃山松成為我國少有的以地名命名的樹種。

  清華大學教授王魯湘:“你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辰去,你都會看到一個不同的黃山。黃山永遠不會讓你有一種重復的感覺。”

  清代編的《黃山誌》 的序裏頭,開篇第一句話就説:黃山震旦國中第一奇山也。有人甚至把黃山比喻為是一部周易,就是説它那種變化無窮無盡。

  奇松、雲海、怪石共同組成了黃山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而美麗的自然又為眾多生命提供了休息繁衍的場所。在這個三十公里長、四十公里寬的一個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花崗岩地區,一共有兩千多種動植物。

  人們曾以人體動態來做比擬,概括出五嶽各自的特徵。但人們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比擬黃山的形象。面對黃山的無窮變化,我們第一次發現,語言與自然相比,竟是這樣貧乏。

  最早進入黃山的道教,在短暫的興盛後,迅速地衰敗了。真正對黃山開發做出歷史性貢獻的是佛教,是普門法師及其追隨著。

  普門為開發黃山,四處奔走化緣,籌措到開山的經費。在他的感召下,許多高僧大師雲集黃山,建禪院,開山道。經過幾年,56峰之間終於有了一條鑿于絕壁之上的小道。

  黃山作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産,當然不僅有美景更有在文化上的獨特地位。

  清華大學教授王魯湘:“所有黃山的山峰、石頭、 包括一些松樹,它都是有名字的。它在被人類這幾百年的不斷的參觀、遊覽、觀賞的過程中,都已經被我們人類文明的文化的眼睛所撫摸過了,它是一個民俗大觀園。”

  公元121年,中國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的弟子孔丹發明了宣紙。

  到了李后主時,這位酷愛書畫的藝術皇帝親自監製筆墨紙硯的製造。

  就在黃山腳下,南唐的工匠們以黃山松煙為原料製成了徽墨。還有澄心堂紙和宣筆歙硯。書畫藝術,因為工具的成熟開始了蓬勃的發展。文人書畫家開始大量描畫山川景物,花鳥魚蟲。

  到了明末清初,時局突變,大批文人學者只能向書畫間求索。於是一大批追求個性創造的山野畫家崛起。

  黃山景觀奇絕變幻,靈秀多姿,正好可以表達他們不願受世俗羈絆、孤傲但又豐富多彩的性格和心靈追求。因此,中國萬千名山大川,只有黃山形成了一個專題畫派。

  也正因為這樣,黃山畫派的形成和發展與書畫者個人的命運成就密不可分。

  僧人漸江登臨黃山,落腳黃山文殊院。

  漸江將心中感受融入畫中。他筆下的黃山倔強、清冷、寂靜。

  “以抒發個人性情為目的、以描畫黃山景色為主體”的黃山畫派至此形成。

  1663年,漸江辭世。

  中國明清之際的繪畫大師石濤,很欣賞漸江的山水畫,認為繪畫要像漸江那樣,將作畫者個人的感受畫出。14歲那年,石濤第一次登臨黃山,結下了與黃山的一世情緣。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説“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

  石濤在黃山中,寫下了傳世的美學名著《苦瓜和尚畫語錄》。

  有一次,太守在與石濤同遊黃山時,希望他能將黃山72峰統統收入筆端。

  畫成後,太守只見72幅畫各個不同,峰姿各異,或濃或淡,皆出於畫者的心意。這時的黃山已經在石濤的筆墨中融會貫通,成為他山水畫的靈魂。

  由於石濤的巨大成就,黃山聲名大噪。

  從此,黃山成為歷代山水畫家的朝聖之地。

  清華大學教授王魯湘:“黃山對於詩人成為一種挑戰,而對於畫家成為一個難得的題材。黃山在申報自然和文化遺産的時候,聯合國的官員桑塞爾博士多次來黃山進行考察。考察完了以後,他就向陪同他的黃山管委會的官員問了一個問題。説你們認為黃山最大的威脅是什麼?這些黃山管會的官員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説是火。桑塞爾博士搖了搖頭説,NO不是火,是人。”

  黃山,充滿著夢幻色彩。遊人紛紛踏上這塊土地。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黃山原本仙境般的環境已經顯現疲憊。不久前,黃山風景管理局做出了黃山景點輪流休息的決定。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與自然相處,這也許是黃山留給我們最大的課題。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