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廬山

世界遺産之中國檔案(十五):廬山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05日 15:47

  自然遺産:廬山

  廬山的雲霧神秘莫測變幻無窮。

  廬山第一高峰為漢陽峰。相傳四千多年前,大禹就曾端坐於此,觀察長江洪汛,思考如何疏導九江。

  另一個傳説,西周時叫匡俗的人,一心修煉,周天子派人四處搜索,當找到匡俗的住處時,匡俗已化羽成仙,僅存所住的草廬。所以後人便稱此山為匡廬、匡山。

  實際上,廬山之名是與其山形地貌密切相關的。這裡的山嶽平地而起,四週險峻挺拔,中間平凹,整座山好像一個巨大的箕筐。

  早在魏晉六朝時期,廬山就成了文人政客爭相前往的地方。公元405年,已經41歲的陶淵明辭去了只做了八十多天的縣令,重返廬山的田園村莊,從此再也沒有走出廬山。陶淵明用一首《歸去來兮辭》,抒發了他當時脫離官場而感到渾身輕鬆的心情。

  公元381年,高僧慧遠在廬山定居並建造了東林寺。不久,慧遠在廬山創建了凈土宗,信者眾多。東林寺也就成了凈土宗的發源地。

  由於東林寺的存在,東晉的帝王將相、社會知名人士紛紛到廬山建築寺廟進行修煉。據傳,佛教鼎盛時期,有70余座寺廟分散在廬山的99座奇峰幽谷之中。慧遠和東林凈士宗的教義也傳到了日本,至今日本東林教仍把廬山東林寺的慧遠稱為祖師。

  慧遠在廬山隱居歷時30年,他成為當時南方的佛教領袖,廬山因此也成了南方的佛教中心。

  在東林寺前的這條迂迴曲折的小溪,叫虎溪。溪水上的小石橋叫虎溪橋。文壇千古佳話“虎溪三笑”便出於此。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胡小偉:“這三個人都和廬山有一段佳話。陶淵明曾經在這附近歸隱過,代表了儒家的這麼一種寄託。慧遠最早開始本土化中國佛教。陸修靜在宋朝也是很重要的道士,所以就是把這三個人組織在一起。它還代表了一種從三教從衝突,到磨合,到圓融這麼一段思想文化的歷史。後人為了給三教圓融找一個紀念的地點,就選到了廬山虎溪。宋朝人給它畫了一幅畫叫《虎溪三笑圖》,所以後來有很多人在上面題字,使“虎溪三笑”的故事,作為一個美談延續下來。”

  在廬山五老峰之下,有一個白鹿洞書院。南唐時期在此置田建學,稱為“廬山國學”,當時有學徒數千人。北宋初期,白鹿洞書院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北宋末年,因戰爭頻繁人們無心學習,白鹿洞書院漸漸荒廢。

  公元1179年,朱熹決定修復白鹿洞書院,並在書院親講學授課。

  朱熹理學體系的核心是天理論。他在白鹿書院的教學主要是傳授儒家經典,闡明義理,並要求學生實踐。他編的書深受學生歡迎。

  朱熹也極為注重教育方法,他提出“循序漸進、熟讀精思”的讀書原則,並且提倡師生之間質疑問難,能者為師。

  朱熹在白鹿洞書院講學這一時期,使白鹿洞書院達到極盛,前來求學聽課的人數不勝數。一度成為江南名儒學士薈萃之地。

  繼朱熹以後,陸子靜、王陽明等理學大家相繼到這裡講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胡小偉:“江西在宋代的整個書院文化是比較發達的,書院文化跟國家辦官學,有兩大不一樣:一是官學是為科舉體服務的。書院教育最初它是一個民學,以傳授學問培養人品道德修養為主。可以説它是一個非應試製教育。它就需要蓋在一個接近大自然的地方。”

  1886年的冬天,一位英國傳教士登上了廬山,他的中文名字叫李德立。他看上了廬山牯牛嶺的一塊平坦地帶。他很快得到了牯牛嶺這一帶土地的租借權,時間長達999年,李德立將牯牛嶺改為“牯嶺”,並成立公司,開始了他全面的規劃和建設。

  廬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施工工地。西方的設計者,把廬山的別墅,設計成完全與中國的建築風格不同的式樣。這些西方化的建築,雖然有些另類,但它們卻被有著深厚古典文化的廬山所接受包容,這使廬山變成了一座格外有意思的山。

  1927年的廬山,已經有了560棟別墅,居民多達幾千人,分別來自英國、美國、法國等16個國家。用大學者胡適的話説:“牯嶺,代表著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

  廬山不僅建有代表世界各國建築風格的別墅,而且在別墅區內還建有學校、醫院等生活所需設施。在1921年出版的《廬山的歷史》一書中曾這樣記載:“牯嶺的娛樂設施是無與倫比的。”

  廬山的別墅最具特色的是矗立在別墅間的教堂。每年夏天,來此避暑的西方人去教堂做禮拜成了避暑休閒中的一件大事。這是坐落在別墅區內的一座美國教堂。

  1930年,恰逢北伐戰爭後期,這時的廬山,出出進進的多是軍人裝束的國民黨要員以及一些文人雅士。

  1932年,汪精衛買下了一幢編號為87號的別墅,汪精衛與蔣介石明爭暗鬥,明合暗分。即使在清爽宜人的廬山,兩人之間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

  1946年,廬山管理局將這幢別墅作為漢奸財産予以沒收。

  離汪精衛別墅不遠的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美廬別墅。

  蔣介石共在廬山召開了十一次重要會議,內容最多的是“如何圍剿共産黨”,蔣介石不僅在廬山上開辦了軍官訓練團,而且還使廬山成了黨政人員的訓練所,廬山這座仙逸清靜之地成了蔣介石訓練國民黨骨幹的重要基地。

  1937年,南京被日軍包圍,蔣介石和宋美齡飛離了廬山。等他們再回到這幢別墅時,已經是1946年夏天了。

  1948年8月,蔣介石為他喜愛的這幢別墅題寫了“美廬”二字,他讓石匠,將這兩個字刻在了一塊天然的大青石上。10幾天后,蔣介石和宋美齡離開了美廬,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1959年,毛澤東第一次上了廬山,就下榻在這幢別墅裏,有關人員安排石匠準備將“美廬”二字鑿掉。毛澤東制止了這個行動,從此以後,“美廬”二字再也沒有人動過它。

  胡小偉:“從人文意義上來説,廬山只有一個,泰山只有一個。”

  一位築師在遊覽了廬山以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廬山是安靜的地方,是讓人沉思反省的地方。”這也許就是廬山文化帶給我們的獨特感受吧。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