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平遙古城

世界遺産之中國檔案(十二):平遙古城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27日 13:33

  文化遺産:平遙古城

  美國人羅比尤恩森在宋氏三姐妹的傳記中將宋藹齡的丈夫孔祥熹的家鄉稱為“中國華爾街”,指的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晉中地區,而它的中心所在,就是平遙。

  十八世紀末的中國,小城平遙由於人多地少,水系缺乏,人們紛紛踏上了經商之路。漸漸地平遙商戶也遍及到了全國各地。

  十九世紀初,遠到中國各地的平遙商人們,即使付給鏢局可觀的酬勞,也難以保全大量的財産安全到達目的地。因為平遙一家染料莊的分號遍及北方各省,便常有同鄉客商將自己的現銀存入染料莊的分號,拿著一張證明,回到平遙再從染料莊的總號提取現銀,併為此支付一點酬金。久而久之,這種酬金的收入,開始大於染料莊本身買賣的收入。

  染料莊的大掌櫃雷履泰預感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公元1823年,他正式向東家李大全建議,將染料生意改成“票號”,取名“日升昌”。李大全作為投資方,出現銀三十萬兩,這是他的家族幾代經商的積蓄。

  “日升昌”的主要客戶是各種大商號。這些商號憑藉一張匯票,不但安全便利地調撥了資金,而且還可以用匯票支付各種款項,改變了傳統的現金結算方式。

  這張關鍵的匯票只有一張,由客戶持有,採用“認票不認人”的匯兌制度。匯票中還設立一套只有“票號”核心人員才能看懂的,用漢字作符號的密押。匯票也最早採用了水印的方式,還實行“遲三五日”交付的規定,以便丟失票據的人有挂失的時間。

  “票號”根據路途的長短收取從千分之二、三至百分之七、八不等的匯費。由於當時交通工具不發達,通常匯款期都很長。票號便利用這段時間以較低的利率向商家放貸,收取利息。

  “日升昌”大股東李大全當初投入的30萬兩本金,在100年的時間裏,為李氏家族創造了1500萬兩白銀的紅利。

  在“日升昌”票號的鼎盛時期,總號由十四、五人組成,遍佈全國的分號有35家。

  清朝時,官員調動頻繁,經常有大量現銀需要轉運。這些官員便成為“票號”最忠實的私人客戶。隨著票號的全面興起,逐漸擔當起了替政府調撥錢銀的重任。

  十九世紀中葉,“票號”業進入全盛期,全國的票號絕大部分出自山西省,總共有40余家,其中平遙佔了22家。這裡成了當時中國的金融中心,鼎盛時期,幾乎控制了中國近一半的流通貨幣。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理由是,“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可以觸摸的平遙古城真實歷史,開始於公元14世紀中國的明王朝。

  明朝初期,中央集權要求重要的縣城,按照嚴格的等級標準和佈局程式進行建造。

  整個平遙古城呈正方形,面積僅2.25平方公里。古城中心的南北大街構成一條筆直的中軸線,分割全城。高18.5米的市樓屹立在城市的中心點上,這裡又是全城的制高點。城市中強烈的色彩對比,呈現出一種等級的象徵。平遙古城的主要建築和格局體現了幾千年來中國人對於生存空間一脈相承的思維和觀念。

  時光上溯到二千八百年前。傳説周王朝大將尹吉甫為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修建了這座古城。周朝在這裡駐紮軍隊,修建住房,並用土築起一道防禦線,這即是平遙古城墻最早的由來。

  公元1370年,明王朝為加強防禦將平遙土築的古城墻改建為磚石城墻,這項工程持續了十幾年。

  現在完整地屹立在世人面前的平遙古城墻,全長6162.7米,城墻高達12米。墻底寬10余米。墻頂寬3至6米,護城河深3米。

  1938年2月13日,侵略中國的日本軍隊,用炸藥開了東城墻的一角,蜂擁而入,佔領了這座古城。六百年前設計的防禦設施,在現代戰爭的炮火中徹底失去了作用。至今,城墻東南角仍留有日軍當時炮擊留下的彈痕。

  平遙古城傳統的民居建築,屬於中國北方漢民族嚴謹的四合院形式,有明確的軸線,左右對稱,主次分明。中間形成一個狹長的窄院,據説是象徵聚財聚氣。四週外墻高達七、八米,不開窗戶,有利於抵禦北方的風沙天氣。整個院落形成一個封閉感很強的空間。

  平遙古民居最獨特之處在於,正屋保留了西北地區窯洞的形式。這種窯洞不再是“鑿土為窯”,而完全是在平地上用磚砌成的。窯洞冬暖夏涼,噪音少,堅固抗震,家中也只有長輩的臥室才設在正屋的窯洞中。

  平遙民居中,最古老的是這座據説始建於元代的冀氏老宅,它的院落顯得寬闊,風格簡樸。但因為歷經各個時代的破壞,往日的風采已依稀難辯。

  平遙民居的大門很有特色,有拱券式的,有高而窄的門廓式的,最具特色的是垂花門。平遙民居中的許多裝飾物,也留下了各個時代的身影。

  至今,平遙古城仍完好保存著明清二代所建的400余處民居院落。六百年來,平遙人出街穿巷,平靜地生活在其中。

  屹立在東南墻頭這座建築叫魁星樓。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中國道家叫天罡星,是主宰科舉文運的星辰。平遙城墻上3000個垛口,72座敵樓,象徵著中國儒家創始人孔子的三千門徒,72賢人。一座軍事用途的城墻上,充滿了不同的文化意味。

  在這本清乾隆年間的《平遙縣誌》中,我們可以看到平遙文廟原本龐大的規模。文廟大成殿為宋金時期重建,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廟建築,也是平遙古城內最早的古建築。

  位於平遙古城西南六公里的雙林寺,是平遙現今保存下來的最大的廟宇,已有一千四百餘年的歷史。全寺各殿滿面彩塑、懸塑群體,共計2050尊,保存完好的就有1566尊,歷經六、七百年建造完成,被譽為“集宋、元、明、清歷代彩塑藝術的寶庫”。其中“千佛殿”殿內的護法神韋馱造像,被稱為“中國第一韋馱”,是雙林寺最傑出的彩塑品。

  平遙,一座有著二千八百年曆史的小城,保存了現今中國最完整的城墻,三千多處明清時期的院落,一百年前中國的金融中心,擁有最古老的佛教彩塑,是四萬多人的生活家園。

  今天,她已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