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武陵源

世界遺産之中國檔案(四):武陵源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13日 10:06

  自然遺産:武陵源

  武陵源位於我國湖南省西北部,作為世界自然遺産的武陵源由張家界市的國家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總面積接近400平方公里。

  武陵源地貌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連綿萬頃、層巒疊嶂的石峰。據統計,武陵源共有石峰3103座。

  武陵源獨特的地貌現象剛剛被關注的時候,曾經有不少人誤認為這裡的地貌為丹霞地貌。所謂的丹霞地貌,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紅色沙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而成的。

  但經過對岩石成分的檢驗分析,發現岩石中石英砂的含量非常高,有的甚至達到95%。石英砂的硬度很高,這就推翻了由紅色砂岩所構成丹霞地貌的説法。

  在距今3億5千萬年以前,武陵源還是瀕臨大海的沙灘。被海水沖刷夾裹而來的堅硬石英砂在沙灘上反復沉積,形成了300米至500米厚的石英砂岩地層。在距今7000萬年前,地球內部強大的造山運動使這裡平整的石英砂岩層被凸出水面,併發生斷裂,最終形成這方向一致的峽谷。由於武陵源石英砂岩的結構使岩層中石英砂的含量並不均勻,所以含量較低的岩層極易受到外力的影響而發生碎解。碎解後的砂石,在雨季來臨時被雨水沖走,流經之處夾帶的沙礫的雨水,如同研磨使岩縫擴大、坍塌,逐漸將岩石雕磨成形態各異的峰石,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奇峰怪石的模樣。

  武陵源這種特殊的地貌形態,被命名為“石英砂柱峰”地貌。這一地貌,屬世界獨有,因而,具有非常突出的科學價值。

  大自然的神奇,為神話傳説提供了極好的素材。“金鞭岩”,上細下粗,頂端尖削,宛如一根長長的鞭子插在地面。據説當年秦始皇手執仙鞭趕山填海至此,被東海龍王發覺,龍王即派女兒出面阻止。龍女用假鞭換走仙鞭,秦始皇發覺後,棄假鞭於此,變成了這座石峰。

  “劈山救母”、“夫妻岩”、“千里相會”、“採藥老人”、“仙女獻花”……,在武陵源,這些被人性化了的石峰比比皆是,那些傳説或是神話,無不浸透著當地人對生活、生命的理解。

  在距今100萬至300萬年前,地球進入了第四紀。第四紀最大冰期時,冰川覆蓋面積佔陸地總面積的32%。冰川所到之處,生物都滅絕了。一些動物逃避到受冰川影響較小的地區生存下來,而這些地區也為一些地質年代為第三紀的植物提供了庇護。武陵源就屬於這樣一個地方。

  武陵源地形複雜,氣候溫和,雨量豐富,森林發育茂盛,給眾多物種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千百年來武陵源從未發生過較大的氣候異常、水土流失、岩體崩塌或森林病蟲害大發生等現象,保持了一個結構合理而又完整的生態系統,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

  有山必有峽谷,像金鞭溪、十里畫廊、黑槽溝等峽谷都是武陵源幽深綿長,林木遮天蔽日之地。武陵源還有“水八百”之稱,形成“久旱不斷流,久雨水碧綠”的特色。

  武陵源森林茂盛,生長著原始次森林植物群落。森林覆蓋率達到88%,僅木本植物就達到770種,其中武陵松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植物。另外珙桐、伯樂樹、南方紅豆杉、白豆杉、篦子三尖杉等第三紀孑遺植物都在這裡生長著。

  1999年國家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武陵源有一級保護植物4種,二級保護植物19種。

  生長在武陵源溪流中的大鯢,因叫聲酷似嬰兒哭聲,又被稱為娃娃魚。大鯢是和恐龍同時期的動物,不僅對生物進化的研究,而且對研究動物生態系統和區域生態系統極其兩者的關係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目前,在武陵源密布的森林中,還生活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金錢豹等大型猛獸,也有眾多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武陵源被科學界譽為“天然植物園”,“生物基因庫”和“天然博物館”。

  早在2300年前,土家族就在武陵源繁衍生息。

  由於地理地貌的限制,武陵源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致使這裡長期保持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

  這裡的人們以姓氏做寨名,同宗同姓的人聚集成一村一寨,宗姓成為人們生活關係的紐帶。

  由於地貌環境的影響,這裡的耕地非常匱乏,因此,只有將自家的水稻種植到遠在幾裏之外,甚至十幾公里之外的高山上,形成了壯觀的空中田園和 “身在田園裏,如上彩雲間”農家景象。

  吊腳樓是土家族、苗族居住的傳統房屋建築,是當地人為適應這裡石峰廣布,溪水密集自然環境的一種創造。吊腳樓一般建在正屋的邊上,樓臺騰空。

  “西蘭卡普”是土家族著名的傳統工藝,又稱“土家織錦”,與蜀錦、壯錦並稱為中國三大織錦。這些古老的工藝品已經成為今天旅遊者搶購的禮品。

  茅裸絲舞,是以茅草著裝的原始舞蹈,是土家族戲劇的活化石。在武陵源許多偏遠的山鄉,還存活著古老的儺戲。這是一種源於土家族祭神還願儀式的古老藝術,集戲劇、説唱、詩詞、音樂、舞蹈為一體。

  “野趣、原始、人跡罕至、地球上尚存的無人之境”,這是武陵源在上個世紀70年代剛剛被外界知曉時,人們對它的評價。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武陵源被開闢為旅遊景區,遊人蜂擁而至,武陵源閉塞的歷史走向了終結。1992年,武陵源被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定為世界自然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