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造化

世界遺産之中國檔案:造化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3日 13:53

  (編導:董冰卉 撰稿:鄧建永)

  1948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千門大炮瞄準了有著三千年曆史的北平。一旦發出攻擊令,只要10分鐘,這座古老的都城就會玉石俱焚。

  毛澤東深知這座三朝古都的意義,所以他制定的戰略是用大軍壓境,不戰而屈人。如果不得不兵戎相見,那就要盡最大可能保護北平城裏的文物古跡。為此,毛澤東專門派人找到清華園裏的梁思成,請他在地圖上標明北平城內不能用炮火攻擊的古建築。梁先生大為感動,連夜在地圖上標示出哪是故宮,哪是北海,哪個地方是不準打的……這份地圖立刻被抄送給準備攻城的部隊。

  在最後一刻,傅作義將軍率部起義。隨著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這座有曆盡滄桑的都城和生活在這裡的老百姓一起迎來了新時代的曙光。一個星期後,故宮重新對中外遊人開放。

  53年過去了。在緊鄰故宮的中國革命博物館,為紀念《保護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産公約》誕生30週年,一個名為“世界遺産在中國”的大型展覽拉開帷幕。故宮展區被安排在最顯著的位置。我們很難想象,假如53年前這座皇家的紫禁城被戰火摧毀,今天的展覽將留下多少遺憾。

  進入20世紀以來,人類在科學技術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進步,同時,相繼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對於人類遺産也造成了空前的摧殘與傷害。

  二戰後成立的聯合國一直在關注著對人類遺産的修復和保護。如果説自然遺産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饋贈,那麼,文化遺産則是我們的祖先文明進步的紀念碑。為了讓這些天地造化和文明遺存在受到威脅之前就得到很好的保護,1972年11月16日,76個國家在巴黎簽署了《保護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公約》。

  在《世界遺産公約》成立的第6個年頭,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正式公佈了第一批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名錄。

  它們其中有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德國亞成大教堂,埃塞俄比亞西蒙公園,和澳大利亞鯊魚灣等12處遺産地。

  就在這一年,中國恰好走到了改革開放的起點線上。中國人在睜開眼睛開世界的同時,也在重新認識我們民族的歷史以及文物古跡的價值。

  1982年夏天,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收到來自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信件。教科文組織在信中詳細介紹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公約》的基本情況,希望中國作為一個有影響的大國,能夠簽署公約,成為締約國。

  1985年春天,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同三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出《建議我國政府儘早參加[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公約]》的提案,編號663。這份提案很快就被政協通過並上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85年11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國加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保護公約》。

  在廣泛徵求各方專家的意見之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本著優中選優的原則,最終確定了中國第一批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5個候選名單,它們是:故宮、萬里長城、週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

  素有“五嶽之尊”的泰山被確定為自然遺産候選名單。

  為了幫助申報地工作,中國教科文全國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在巴黎出差的時候,特意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帶回一份第三世界國家申報的樣本。

  終於,在最後截止日期之前,泰山項目申報小組趕制的3套申報文件漂漂亮亮新鮮出爐了。他們用最快的速度把文件遞交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1987年6月,在世界遺産委員會第11次大會上,中國申報的6個遺産地被全票通過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名錄。而且,中國泰山的申報文本被評為第三世界國家最出色的文本。在這次會議上,泰山是作為自然遺産列入名錄的。但它豐厚的文化內涵讓委員會的評委們大開眼界。

  他們要重新評價自然與文化的關係,決定再次派出專家,對泰山重新考察評估。

  一年之後,泰山被重新命名為世界第一個“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産”。這種雙重身份的遺産地,在全球世界遺産的評定中,還從來不曾有過。這就意味著,在《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公約》裏,中國貢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遺産。

  山西平遙是一座有著2800年曆史的小城,一百多年前,這裡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城裏的老住戶眼見著自從平遙1997年被評為世界遺産之後生活上的改善,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讓經濟一直不太景氣的平遙富裕起來,而經濟實力增強的平遙又注入了更多的資金維護古建築、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來吸引更多的遊客,一個良性互動的格局正在形成。自1997年以來,平遙縣財政已經從旅遊收入中累計拿出3000萬作為古城的維修保護費用,其中民間自己出資就佔了一半。

  1993年秋天,兩個外國人不聲不響地來到素有“日光城”美譽的高原城市拉薩。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要考察中國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産地布達拉宮。

  西藏曾經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存有最多誤解與偏見的地方,而剛巧前來考察評估的專家之一就與十四世達賴喇嘛私交甚密,這讓中國方面不無擔心。

  郭旃:“他在考察布達拉宮的當時沒説話,等考察完了之後,在送別他的宴會上,他激動地站起來説,關於西藏,外邊有種種傳説。坦率地講,來布達拉宮之前我帶了一腦子的問題,就覺得布達拉宮,肯定是中國人把布達拉宮在西藏破壞了,民族傳統,民族文化遺傳都遭到了殘酷的破壞。到了布達拉宮以後看了保護狀況,看了布達拉宮的雄偉。這布達拉宮一個是主要體現藏民族的文化,同時也是體現藏民族和中原各個民族融合的一種文化。看了之後,我的疑問都沒有了。回去之後,我要負責任地向國際社會寫出報告。”

  在1994年底,世界遺産委員會全會上,布達拉宮被毫無爭議地列入了世界遺産名錄。專家惟一的建議是,西藏應把大昭寺和羅布林卡作為世界遺産的擴展項目儘快列入預備申報名單。

  截至2002年底,世界上共有175個國家簽字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締約國,全世界共有730處遺産地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中國以28處世界遺産地位列世界第三。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