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他們在這裡居住並處理日常政務。皇帝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也都在這裡進行。

  乾清宮正殿懸挂著“正大光明”巨匾。這四個大字是清代順治御筆親書的。封建統治者表面上標榜光明正大,暗地裏卻勾心鬥角,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鬥爭是相當激烈的。自雍正朝開始,為了緩和這種矛盾,雍正皇帝採取了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定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一同驗看,由被秘密指定的繼承人來即皇帝位。到了清代後期,由於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這種辦法也就無需使用了。

  在乾清宮曾經舉行過兩次千叟宴。一次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次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規模最大,年齡在六十年以上的有關人員三千多人參加了乾隆皇帝舉辦的宴會,其中大臣、官吏、軍士、民人、匠藝等各種人都有。乾隆皇帝當時還召一品大臣和年齡九十歲以上的到禦座前賜酒,並賜予每人以拐杖及其他物品。宴會上聯句賦詩,共和詩三千四百多首。顯示“普天同慶,共享昇平”,以安撫民心。

  在清代,乾清宮還是皇帝死後停放靈柩的地方,不論皇帝死在什幺地方,都要先把他的靈柩(叫梓宮)運到乾清宮停放幾天。順治皇帝死在養心殿,康熙皇帝死在暢春園,雍正皇帝死在圓明園,咸豐皇帝死在避暑山莊,都曾把他們的靈柩運回乾清宮,按照規定的儀式祭奠以後,再停到景山壽皇殿等處,最後選定日期正式出殯,葬入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或易縣的清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