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觀


日出

  “彩雲絢爛涌朝暾,捧書紅輪到海門。乍起乍沉光煜爍,九龍誤作火珠吞。”這是清人余鴻對黃山日出的記載。黃山山勢高峻,雲霧常鋪,日出景色奇佳。破曉前,天邊漸明,翻滾的雲海面上出現金色的花邊。煙雲瀰漫,山形樹影,時隱時現,虛無縹緲。曙光初露,丹砂輝映,海空間跳出一個紅點,形成弧形光盤,在冉冉上升中變成半圓。剎那間,一輪紅日衝出波濤,噴薄而上,騰空升起。披著輕紗的峰巒和巧石,漸入眼底,整個山脈,沉浸在艷麗的彩光之中。天空中,霞光萬道,猶如一個巨大的萬花筒,使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晚霞
  紅日將出之際,西海的雲海中煙雲和群峰都掩映在美麗的霞光裏面。站在排雲亭裏,只見隨著落日光束的變化,峰巒的色彩也在改變,赤紅、丹紅、淡紅,一直到暗紅;海潮的雲海,也金濤雲涌,古人稱之“霞海奇觀”。紅日落到地平線時,萬道霞光從天際直射而上,在雲彩和群峰的頂部,呈現出一片異常壯美艷麗的火海。清人有詩稱讚此景為:“萬峰排列海門西,幻狀離奇顧盼迷。暉落一丸紅瑪瑙,景沉千頃碧玻璃。”





霧淞

  黃山冬季長達227天,由於山高風大,雪留不住,很難看到茫茫雪海。但風息之後,漫山霧氣升騰,凝成閃亮的銀屑,點點滴滴地堆嵌在高山之巔的松樹和其他樹木之上,繡成各式各樣的冰淩花,有的則結成鐘乳石般的冰挂,形成霧凇。峰脊、石背和梯道,也如同冰雕雪琢;遍山的花草樹木,猶如銀枝玉葉。這時的黃山,儼如天上的廣寒宮,海中的珊瑚島。






佛光
  年均有42次,時間多在下午三四點鐘,在玉屏樓、天都峰、白雲新道上出現當前方雲霧瀰漫、背後晴空萬里時,在雲霧中會映出彩色光環,清晰地籠罩著自身的頭像,如同“佛像”,有時還會出現一個接一個的佛光五彩光環,是不可多得的奇特景象。   






天樟

  在缽盂峰、佛常峰和紫石峰相連的地方,有一塊純粹由石頭構成的堤壩,形似屏風,狀如石矼,成為自然空間的一道屏障。當南風勁吹,霧籠群峰之際,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空間:屏障那邊,雲谷寺方向上空,煙雲滾滾,霧浪滔滔;而矼的這邊,天都峰和紫雲峰之間的山塢,則藍天如洗,萬里無雲,形成奇特的自然現象。

華彩

  是由日光或月光通過雲層中的細小水滴或冰晶衍射後形成的。大多出現在高積雲、卷積雲上,有時也出現在層積雲上。光環大小同水滴或冰晶大小成反比。黃山月華,如錦雲捧珠,五色鮮熒,磊落匝月。華彩盛時,月如金盆桔赤,光彩不朗,移時始散。

峰挂百練

  黃山群峰林立,每遇暴雨,則飛泉流瀉,出現“山中一夜雨,到處挂飛泉”的奇景。或以氣勢磅薄,引人入勝;或以水花細濺,輕紗縹緲,令人讚美。當百泉匯集到一起時,溪水奔騰而下,遇到巨石阻擋,則呈現出白浪排空、聲震數裏的氣勢。

月夜觀潮

  以在玉屏樓和光明頂觀看為佳。清朝詩人梅清曾專作《月中看海歌》,淋漓盡致地描寫了月夜觀潮的奇妙景觀:“君不見黃山六月如初冬,坐來暝色驚朦朧;晶光倒射千芙蓉,孤月隔在天都東。此時高興群相引,褰衣直上光明頂。欲見未見齊引領,一丸無綆如升井。又不見峰峰冷浸玉壺秋,星光滴瀝沾衣流。咫尺群仙不可求,無言默坐心悠悠。忽然老衲一聲吼,白雲萬頃奔騰走。須臾變幻如蒼狗,三十六峰何所有?又不見冰輪倒轉銀河翻,虛空絕壑生波瀾。浮槎漭蕩泛岩端,觀者目瞪毛骨寒。人言鋪海須天曉,誰知月窟開瑤島。天教幻境補天巧,今夜奇觀那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