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座落在五老峰南10多千米處,山峰至此匯成環狀,別具一種格局。靠北的稱後屏山,向西的稱左翼山,朝南的稱卓爾山。山上蒼松翠竹,鬱鬱蔥蔥。一股清泉從淩雲峰來,經左翼山與卓爾山交會處流出,這就是著名的貫逍溪。溪水由西向東,迂迴流至白鹿洞前,穿過東面的峽口,注入鄱陽湖中。白鹿洞本無洞,因山石環天然氣似洞形,故名之為洞。

  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陽人李渤年青時隱居求學之地。李渤養有一頭白鹿自娛,白鹿十分馴服,常隨主人外出走訪遊玩,還能幫主人傳遞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稱李渤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稱此處為白鹿洞。

  唐朝末年,兵荒馬亂,各處學校毀壞,到廬山隱居、避難的讀書人,常到白鹿洞研討學問,交流心得。南唐昇元年間,在此處“建學置田”,正式稱之為“廬山國學”,任命國子監九經李善道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學習。這就是白鹿洞開辦學校之始,比濂溪書院約早30餘年,成為廬山的第一所學校。

  北宋初年,各地設置書院,廬山國學乃改稱為白鹿洞書院,從此規模逐步擴大,逐漸成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與嵩陽書院、岳麓書院、石鼓書院並稱。書院殿閣巍峨,亭榭錯落,師生雲集,儼如學城。今日白鹿洞書院形成了以禮對殿為中心,有明倫堂、文會堂、御書閣、朱子閣、思賢臺、狀元橋、門樓、牌坊、碑郡等眾多殿堂組成的古建築群,與周圍的山川環境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