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巴人撩開神秘的面紗
06.02 10:05


    這是一個困惑世人的未解之謎--曾經有一個叫“巴”的民族迅速在三峽地區崛起,剽悍勇猛,崇拜老虎,創建了一度強盛的巴國,然後又突然神秘地消失,史書沒有留下詳細的記載。
    
    重慶市文化局副局長王川平説,由於史書記載巴人往往只是寥寥數語,由於巴人長期生活在深谷高山,由於巴人的語言近乎失傳,文字符號尚不能解讀,巴人至今仍是一個謎。
    
    但是,三峽庫區大規模的考古為揭開巴人神秘面紗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通過三峽庫區的考古和文獻材料,人們大致知道了巴國的一些情況。
    
    巴人起源於武落鐘離山。據考證,武落鐘離山在湖北清江下游的長陽。巴人為奪取鹽業資源曾與以“鹽水神女”為代表的某個母系民族展開爭戰,並贏得了戰爭。這是巴人與鹽的第一次結合。其後,“巴鹽”與“鹽巴”在三峽一帶上演了一場橫貫4000年的大劇。巴人領袖廩君戰勝鹽水神女後,在清江邊(清江古稱夷水)建築夷城,建立了巴王國。這是一個奴隸制國家,是巴人建立的第一個巴國。巴人以虎為圖騰,好鬼神,實行祖先崇拜,廩君則是他們最偉大的祖先。
    
    在以後的歷史中,巴國的軍隊參加了武王伐紂的聯盟軍,成為前鋒部隊,戴著百獸面具,跳著“巴渝舞”衝鋒陷陣,打敗了殷商軍隊。戰後巴人受封子國。這就是《華陽國志》中所稱的“巴子”“巴子國”。此後,巴國在楚國和秦國兩大強國的夾縫中艱難求存,節節退守,終被秦國所滅。
    
    近年來在三峽庫區開展的考古工作逐漸撩開了巴人的神秘面紗。從考古材料來看,巴人在三峽地區各條長江支流上建立了相當多的聚居點,並留下眾多的戰士墓葬。巫山大寧河谷曾是巴人早期的活動中心地帶。雲陽和開縣的澎溪河一線已發掘出200多座巴族戰士的墓,每座巴人墓都陪葬有巴式矛、巴人柳葉劍、巴式鉞及其它銅器、陶器。涪陵小田溪曾出土了中國第一套戰國編鐘,共14枚,印證了史書上關於巴人“先王陵墓多在枳(今在涪陵一帶)”的説法。
    
    中央民族大學的人類學者莊孔韶教授與潘守永教授等專家,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利用DNA遺傳技術試圖分析古代巴人和今天土家族的關係。通過多次對三峽和清江流域一帶的土家族人的血液和懸崖峭壁上的骨骸進行了基因對比實驗,提出“今天的土家族人就是古代巴人的後裔”觀點。這一令人注目的論斷引起了較大爭論。一些專家支持,一些專家反對。
    
    王川平説:“這些情況都説明巴人還有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隨著三峽庫區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巴人之謎一定有完全破解的一天。”(黃豁 王松濤 黎昌政)
  


發表評論 


責編:紅立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