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在《關於長江三峽工程淹沒及遷建區文物古跡保護規劃報告的幾點説明》中提出,三峽文物具有十大價值: 一、60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和古生物化石地點(含14個難得的未被擾動的舊石器文化遺址),包括罕見的豐都高家鎮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露天石器製作工場。許多址中含大量具有中國南方舊石器特徵的大型砍砸器、刮削器,是解決我國舊石器文化南北分界的重要地區。 二、80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是解決長江流域江漢平原至三峽以西至四川盆地的東西兩大文化系統分界線的關鍵地區。 三、100多處古代巴人的遺址和墓地,包括夏商周時期巴人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和戰國晚期至秦代前後的巴王墓地,是解開古代巴人歷史之謎的主要地段。 四、數十處可説明楚、秦文化進入三峽地區歷史過程的遺址和墓地。楚文化大致在西周中晚期時已進入西陵峽地段至秭歸一帶,春秋戰國之際則達到忠縣一帶;秦人在公元前278年攻下楚國郢都時,佔有三峽全境。 五、470余處漢至六朝的遺址和墓地,包括漢代魚復縣和朐忍縣縣城,是説明中原文化和當地巴文化如何逐漸融合的重要地段。 六、6處古代枯水題刻和數十處宋代以來洪水題刻組成的舉世罕見的古代石刻水文記錄長廊,其中的白鶴梁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七、兩處東漢石闕和數十處唐以後的摩崖造像、碑碣、摩崖詩文題刻,有些是著稱於世的珍貴藝術品,有些可説明當地的重要歷史情況。 八、結合三峽自然風光特點的近300處明清建築物,包括廟祠、民居、橋梁等,是自然風貌和傳統文化的薈萃點。 九、古代的棧道、縴道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航運遺跡。 十、大量土家族等民族民俗文物,是四千年來巴文化等遺痕延續至今的活化石。(王松濤 黃豁 黎昌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