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京城地理:自忠小學住過張自忠
05.21 08:13


    張自忠路原名鐵獅子衚同,抗戰勝利後,由張自忠的老上級馮玉祥將軍發起,在1947年3月13日,由北平市長何思源簽發了“北平市政府戶字第59號訓令”,決定將鐵獅子衚同命名為“張自忠路”。據北京大學歷史系編寫的《北京史》,現在張自忠路3號院的“段祺瑞執政府舊址”,自1938年1月起曾為日本侵華部隊“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駐地,選擇鐵獅子衚同命名紀念張自忠將軍,其原因概出於此。
    
    5月16日,是抗日名將張自忠於1940年在湖北棗(陽)宜(昌)會戰中率部與數倍優勢兵力的日軍激戰,傷重犧牲、壯烈殉國63週年紀念日。為懷念抗日英烈,在北京留有兩處烈士英名,一是東城區地安門東大街以東的“張自忠路”,一是西城區府右街北段路西的“北京市自忠小學”。
    
    
    29軍進駐平、津,軍中將領多在北平買房安家,張自忠也在北平府右街椅子衚同買了一所舊房子。據張自忠的侄女張廉瑜回憶,來賀新居的朋友説張的新居裝修不太講究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省臨清縣人,生於1891年8月11日。其父在清末做過江蘇省贛榆縣知縣,在臨清老家有田地數百畝。張自忠1908年入臨清高等小學堂讀書,1911年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1912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4年,張自忠投筆從戎,赴奉天新民府(今遼寧省新民市),在任團長的同鄉車震部下當兵。1916年由車震介紹,在河北廊坊加入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歷任排長、連長、營長。1922年,張自忠隨馮部進京,駐防南苑,1924年,參加了馮玉祥發動的推翻北洋軍閥總統曹錕、驅逐溥儀出宮的“首都革命”。
    
    1927年,馮玉祥統率的西北軍參加北伐,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張自忠任25師師長,該師參謀長是後來在解放戰爭“濟南戰役”中起義,後任解放軍軍長的吳化文。25師是當時馮部中實力最強的“榮譽師”。
    
    1930年,馮玉祥在聯合閻錫山反對蔣介石的“中原大戰”中兵敗,1931年,張自忠任改編為張學良部下的第29軍第38師師長。1933年,日寇由東北進攻熱河,張自忠隨29軍軍長宋哲元與趙登禹等將領參加了“長城抗戰”,29軍大刀隊威震敵膽。
    
    1934年,29軍進駐平、津,軍中將領多在北平買房安家,張自忠也在北平府右街椅子衚同買了一所舊房子,經修繕後,于1935年初攜家人入住。據張自忠的侄女張廉瑜回憶,來賀新居的朋友説張的新居裝修不太講究,地板也不夠好,但一向生活簡樸的張自忠卻很知足。
    
    
    29軍撤往保定佈防,張自忠奉命代理北平市長
    
    1936年,張自忠出任天津市長。1937年7月7日,日寇在盧溝橋發動侵略戰爭,29軍奮起反擊,7月28日,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在南苑激戰中壯烈犧牲。7月28日夜,29軍撤往保定佈防,張自忠奉命代理北平市長,留下維持局面。張自忠不願在淪陷後的北平與日偽週旋,于1937年9月初秘密離開北平,潛入天津,晚8時,與在天津避難的家人見了最後一面,晚10時,出發南下走上抗日戰場。此一短暫見面,竟是張自忠與家人的永訣。
    
    1938年,張自忠率原馮玉祥西北軍舊部59軍參加了“臺兒莊大戰”,大戰前夕,在山東臨沂戰役中,張部消滅了號稱“鐵軍”的日寇精銳第5師團3000多人,師團長坂垣徵四郎丟棄了大衣和手杖,落荒逃命,惱羞得差一點自盡。
    
    1940年5月16日,張自忠在湖北棗宜會戰中奉命率部在大洪山地區截擊日寇。淩晨,張自忠僅率2000余人,被日寇第18旅團包圍,激戰至早8時,日軍又有5000余人前來增援,張自忠率部與數倍優勢兵力的敵軍奮勇拼殺。當時張自忠身為中國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兼第33集團軍中將司令,部下多次勸他或西渡漢水,或東撤大洪山,均可脫離險境,張自忠厲聲拒絕,説“我奉命截擊,豈有自行退卻之理?”張自忠計劃拖住敵人,召集大部隊對包圍自己的敵軍實施反包圍,但援軍未能及時趕到。戰至下午4時,部隊傷亡殆盡,身邊只余幾名副官,張自忠身中6創,傷重殉國。臨終時,他説:“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援軍38師趕到戰場後,與敵血戰兩天,終於奪回烈士遺體。半年後,張自忠的部下在湖北當陽戰役中將圍困張自忠部的日軍第18旅團長橫山武彥少將擊斃,為烈士報了仇。
    
    張自忠是抗日戰爭中犧牲在前線的官階最高的中國將領,身後被追授為陸軍上將。周恩來為張自忠題寫的悼詞説:“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
    
    
    
    自幼跟隨張自忠長大的侄女張廉瑜在張自忠故居創辦了自忠小學
    
    張自忠1934年在府右街椅子衚同4號(舊門牌)購買的住宅,原是北洋軍閥總統府侍衛長徐邦傑的房産,當時院落很大,佔地十幾畝,約百餘間房。但因徐家已經衰落,房屋破敗不堪。張自忠做了簡樸的修繕後,才于1935年初入住。可嘆張將軍少年從軍,戎馬半生,只在新宅安居未滿三年,就離家奔赴抗日戰場,一去再未回頭。1947年,自幼跟隨張自忠長大的侄女張廉瑜在張自忠故居創辦了自忠小學。
    
    當年的椅子衚同張自忠故居,並不面臨府右街。後因府右街擴展道路,拆除了一部分衚同院落,才使張自忠故居的東墻緊鄰府右街西側路邊。
    
    現在的張自忠故居位於自忠小學院內,故居大門朝西,門前保留了一段當年衚同的道路,門內還留存有兩個院落,西院的北房原是張自忠的書房,東院(原為中院)的北房原是張自忠的臥室,東耳房是盥洗室。
    
    自忠小學對張自忠故居保護得很好,院落幽靜整潔。張自忠臥室所在的東院中,立有1988年刻製的紀念碑,碑上刻有周恩來當年為張自忠將軍題寫的悼詞。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