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京城地理:景山曾是皇家火化場
05.21 08:09


    在開挖瓊華島畔的西華潭時(在今北海公園),將挖出的泥土運至今天的景山之處,形成土山座落于北京故宮北面的景山,歷經金、元、明、清四代皇朝,已有八百多年曆史。金朝金章宗皇帝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在金中都(今北京軍事博物館以南有地名“會城門”,就是金中都的北城門所在地)東北郊外的“海子”營建大寧宮,以供休閒遊樂。
    
    
    明朝為了徹底破壞元朝的“國運風水”,不僅搗毀了元朝的皇宮,還在青山的基礎上堆積了有五個山峰的大土山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7年)營建元大都時,把皇宮的中心建築延春閣建在土山之南,並將土山命名為“青山”,又在青山上下廣植花木,作為皇家的後花園。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派大將軍徐達攻佔了元大都,元順帝率后妃百官僅百餘人倉皇出健德門逃往元上都開平(今內蒙古多倫縣附近)。明朝為了徹底破壞元朝的“國運風水”,不僅搗毀了元朝的皇宮,還在青山的基礎上堆積了有五個山峰的大土山,作為“鎮山”,把延春閣基址牢牢壓在山下。
    
    明朝稱此座鎮山為“萬歲山”,又因明成祖于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住進皇宮(今北京故宮)後,命人在萬歲山腳下堆放煤炭,以備皇宮之需,所以萬歲山又俗稱“煤山”。明朝的萬歲山栽種了很多松柏花草,還放養過鹿、鶴等象徵吉祥的動物。
    
    
    
    起義軍即將入宮,崇禎帝絕望地在萬歲山東坡一棵槐樹上投繯自盡,屍體在樹上挂了兩天才被發現
    
    明末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禎帝親自撞響召喚百官上朝的“景陽鐘”,但無一人入宮護駕。走投無路的崇禎帝在逼令皇后自縊,砍殺公主、妃嬪之後,僅有太監王承恩一人跟隨他上了萬歲山。舉目望去,京城四處烽煙,起義軍即將入宮,崇禎帝絕望地在萬歲山東坡一棵槐樹上投繯自盡,屍體在樹上挂了兩天才被發現。崇禎帝18歲登基,35歲自盡,萬歲山成了他的“絕命山”。
    
    
    
    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闖入景山,把四座銅佛搶走,只因中峰萬春亭中那座銅佛體積太大,無法搬運,遂將其佛臂砍壞
    
    清朝佔據北京之後,順治帝于順治十二年(1655年)將萬歲山改名為“景山”。“景”有高大的意思,典出《詩經鄘風定之方中》詩句:“望楚與堂,景山與京”。乾隆帝曾在《禦制白塔山總記》中説,“宮殿屏扆則曰景山”,比喻景山為皇宮的屏風。乾隆是個好大喜功、多所興作的皇帝,北京很多留傳至今的古建築,都是乾隆時期興建或擴建、改建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各建一座佛亭,自東向西依次命名為周賞、觀妙、萬春、輯芳、富覽,以中峰的萬春亭最為高大。五座佛亭中均安放銅鑄佛像,每逢晴朗之日,五座大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十分壯觀。清光緒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闖入景山,把四座銅佛搶走,只因中峰萬春亭中那座銅佛體積太大,無法搬運,遂將其佛臂砍壞。後雖經修復,終在“文革”中劫數難逃。如今東西四座佛亭中只有光禿禿的佛像石座,萬春亭中現有的佛像是近幾年複製的。
    
    正月初二日,在景山觀德殿前為董鄂氏舉行火化儀式,由順治帝信賴的和尚茆溪森親自執火炬為董鄂氏點火焚化。同日火化的還有死於順治十七年年底的順治帝乳母李嘉氏(就是《孝莊秘史》中的李嬤嬤)
    
    清初,在景山背後的東北方位,有壽皇殿、永思殿、觀德殿等一組建築,是皇家辦理喪事及供奉祖先畫像的地方。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順治帝最寵愛的皇貴妃董鄂氏(即民間訛傳的董小宛)死去,年僅22歲。順治帝悲痛欲絕,破格追封其為“孝獻”皇后,並超越皇后的禮儀等級大辦喪事。董鄂氏的靈柩停放在景山觀德殿,大批僧人在殿內舉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盛大法事,其間,順治帝多次到觀德殿親臨致祭。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日,在景山觀德殿前為董鄂氏舉行火化儀式,由順治帝信賴的和尚茆溪森親自執火炬為董鄂氏點火焚化。同日火化的還有死於順治十七年年底的順治帝乳母李嘉氏(就是《孝莊秘史》中的李嬤嬤)。不久,順治帝也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因天花病死去。在大內乾清宮停靈27天之後,梓宮出東華門移至景山壽皇殿停靈,停靈百日之後,在壽皇殿前舉行了火化儀式,執火炬點火的還是和尚茆溪森。因古代有天子死後要停靈三年再葬的排場,同時也因為設在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順治孝陵尚未完工,順治帝的骨灰繼續停放在壽皇殿,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二十二日,才和孝獻皇后董鄂氏及孝康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的生母,死於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年,僅24歲)的骨灰一同從景山起程,送往清東陵的孝陵安葬。
    
    
    
    宗人府的“議處”結果是建議將胤祉削去王爵,判處死刑。雍正改判把胤祉關押在景山
    
    由於景山是一個封閉的皇家禁苑,除了按節令向供奉在壽皇殿的祖先畫像致祭行禮,以及皇帝前來遊樂之外,平時人跡罕至,所以,景山還曾是一座臨時監獄。
    
    雍正當上皇帝之後,對不服從自己的兄弟們大肆鎮壓。據《清史稿世宗(雍正)本紀》記載: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禁錮皇十四弟胤禵及其子白起于壽皇殿側”。胤禵就是《康熙大帝》中的那個率軍西征的撫遠大將軍“十四爺”。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又藉口在雍正最親密的十三弟怡親王胤祥的追悼會上,三哥誠親王胤祉“遲到早散,面無戚容,交宗人府議處”。胤祥就是《雍正王朝》中的那個總是幫雍正辦事的“十三爺”,胤祉就是那個擅長書法的“三阿哥”。宗人府的“議處”結果是建議將胤祉削去王爵,判處死刑。雍正改判把胤祉關押在景山。當年十月,胤祉就被折磨生病而死。
    
    今天,當人們在花木繁茂、松柏蓊鬱的景山上登高遠眺之際,又有誰能想到,昔年縈回盤繞在景山背後的,竟是些愁雲慘霧、血雨腥風呢?
    
    
    
    考證鏈結
    
    現在的景山正門,在清朝叫“景山門”,是座二門,大門叫“北上門”,在今故宮護城河橋頭以北。1956年,為拓寬景山前街,將“北上門”拆除。
    
    清初的壽皇殿,在景山背後東北方,面闊只有3間。現在的壽皇殿在景山背後正中,面闊9間,是乾隆16年(1751年)倣照太廟正殿規格建造。
    
    崇禎帝上吊的老槐樹,清朝為籠絡人心,定為“罪槐”,鎖上鐵鏈。1966年老槐樹枯死,由園林局請示上級批准後砍掉。現在的槐樹是在原處補栽的。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