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考古發掘揭開袍谷戰國遺址神秘面紗
05.15 13:52


    
    
從村民家中收集到的12件戰國文物

    
    紹興袍江工業區一條寬36米的幹道即將穿越紹興市級文保單位——袍谷遺址,地下文物怎麼辦?紹興市領導、有關部門和當地群眾高度關注,於是一場規模僅次於印山越國王陵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即將展開——
    
    群眾來信引起市領導高度重視3月24日,一封普通的群眾來信引起了紹興市領導的重視。信是袍江工業區裏谷社村的村民吳浩梁寫的。吳浩梁在信中説,紹三線東裏谷社村農田裏經常有古陶挖出……希望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這些地下遺産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紹興市領導閱信後當即批示市文物局負責人,要求對此事進行調查並提出具體解決措施。
    
    村民上交12件珍貴文物
    
    4月6日,紹興市文物管理局有關人員直奔裏谷社村,走訪當地村民。據村民介紹,該村周圍一帶確實經常有古陶器出土,但大部分是殘破的。20多年前,在該村造紙廠和原袍谷鎮政府大樓施工時出土了不少完整的陶器,器型有罐、缽、豆等,這些出土文物大部分由村委上交給了紹興縣文保部門,在民間也有少量存在。
    
    紹興市文物局有關人員得知這一線索後,分別找到了裏谷社村的兩位村民,結果兩人拿來了3件陶罐,陶豆、陶甑、陶鼎、陶盆及陶器蓋各1件。另一位村民得知後,也拿來了3件石器和1件陶罐。後經鑒定,這12件文物的年代都為戰國時期。
    
    文物出自袍谷戰國遺址
    
    袍谷戰國遺址就在裏谷社村附近一帶,那麼這些收集到的12件文物是否與戰國遺址有著必然聯絡?據市文物局副研究員董忠耿向記者介紹説,袍谷戰國遺址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發現的,1981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根據裏谷社村一帶出土大量陶片情況,確定那裏為戰國文化遺存,並派考古隊對該遺存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考古具體地址就在該村造紙廠和鎮政府大樓一帶。
    
    紹興市文物局將幾位村民家中收集到的文物與原先袍谷戰國遺址出土的文物進行比較,結果認定器物型制完全一致,這些文物確為遺址內出土。
    
    遺址範圍有多大
    
    袍谷戰國遺址儘管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但當時發掘面積並不大,不過300余平方米。而且有關部門對該遺址的分佈範圍並沒有作進一步的調查或勘察。市文物局針對村民吳浩梁反映2001年南三路埋設地下管道時曾挖出較多古陶碎片的情況,進行分析後發現,這一地點距離該遺址曾經的發掘點有1000米左右。從現場撿到的零星陶片來看,這些陶片與戰國遺址出土的也相一致,這一切充分説明袍谷遺址範圍較大。“據我們初步估計大約有1000畝左右。”市文物局有關人員向記者介紹説。
    
    對此,市文物局與袍江工業區管委會聯合下發了《關於在袍江工業區建設中加強地下文物保護的通知》,要求“建設單位在工程建設施工前,必須主動與文物管理部門取得聯絡,明確文物保護責任”。
    
    南四路即將橫穿遺址
    
    4月29日,袍江工業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向市文物局送來書面報告,反映工業區南四路工程已經管委會立項批准即將建造,路全長6.47公里,寬36米,其中該路與紹三線交叉口將通過袍谷遺址。如何做到既不影響工業區工程進程,又有效保護地下文物?30日,市文物局向省文物局請示,要求對袍谷遺址工程區域內的遺跡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據市文物局有關人員介紹説,省文物部門已初步同意對此進行搶救性發掘。考古人員到時將根據土層的不同對出土文物進行細緻分類。這些文物的出土,將對我們研究戰國時代特別是越國時期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十分有益。預計整個考古發掘工作將於7月左右進行,其發掘面積將近1000平方米,深度0.5米,將是紹興市自印山越國王陵考古發掘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來源:《紹興晚報》)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