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探秘最後的“女兒國”
05.14 14:19


    千百年來,川滇交界處,包圍在重重疊疊群山中瀘沽湖周圍的摩梭人村寨,于湖光山色中不變的是摩梭人穩固的母系大家庭和古老的“走婚”習俗。這裡因此被海內外專家學者稱為“地球上最後的女兒國”和“人類母系社會文化的活化石”。
    
    潮漲潮落,在工業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女兒國”依然自信,自信的摩梭人已然自如行走于現代與傳統中。
    
    夜合晨離的走婚習俗
    
    摩梭人在雲南省主要聚居於麗江地區寧蒗彝族自治縣,至今摩梭人在寧蒗縣永寧鄉瀘沽湖周圍定居已有1500多年。1999年麗江地區摩梭人口為16758人,全國的摩梭人則有近3萬人。
    
    寧蒗縣摩梭人聚居的村寨,存在3种家庭形式和與其對應的婚姻模式:一是母系大家庭和走婚,二是母系父系並存的雙係家庭和同居婚,三是父系家庭的一夫一妻制。
    
    走婚在摩梭語中叫“色色”,意為“走來走去”,它形象地表現出走婚是一種夜合晨離的婚姻關係。以走婚為主要婚姻模式的母系大家庭中,男人女人生活在母親身邊,夜晚才與自己的情人在一起。摩梭男子稱自己的情人為“阿夏”,女子的情人則叫“阿都”。
    
    阿夏與阿都生下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撫養,不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男人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時會帶禮物去看望,過年過節時送些吃穿用品,但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孩子沒有過多的撫養、教育的責任和義務。男人們只對自己姐妹的孩子負責。等他們老了以後,也由家中的甥男甥女贍養和送終。
    
    走婚的男女情人之間,完全憑感情交往,憑雙方情感交流的深厚決定維持時間的長短。一旦感情破裂,離異自由,男子不再走訪,或女子不再打開“花樓”房間門,這一婚姻關係即告結束。
    
    一直關注本民族傳統習俗文化的寧蒗縣婦聯摩梭女幹部戈瓦阿平説,穩固的母系大家庭是永寧摩梭人保留走婚習俗的基礎。
    
    20多歲的小夥子曹松是寧蒗縣永寧鄉落水村村民。
    
    曹松家共7口人,四代同堂。曹松和祖母、母親、舅舅、姐姐、妹妹和姐姐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祖母是媽媽和舅舅的母親。
    
    曹松家的家庭成員構成反映出典型的摩梭家庭特徵:這是女人和他們的孩子構成的母系大家庭。祖母是家庭的核心,所有家庭成員都與她有著血緣關係,她受到全家人的尊敬照顧。
    
    摩梭家庭最大的特點是,一母所生的後代不分家,男不娶妻,女不嫁人,永遠與母親和母親的兄弟姊妹生活在一起。曹松的媽媽、舅舅與他們的母親生活在一起。曹松和他的姐姐、妹妹和侄兒女們也和母親生活在一起。
    
    “如果沒有母系大家庭為後盾撫育後代,不涉及金錢財産、單純以感情為紐帶,走婚也就沒有了留存的基礎。”戈瓦阿平説。
    
    “女兒國”讓女人揚眉吐氣
    
    在最近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女性人類學暨瀘沽湖摩梭母系文化研討會上,任職于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的摩梭作家拉木嘎吐薩一語驚人。他説,“‘女兒國’是讓女人揚眉吐氣的地方。”
    
    走進摩梭山寨處處受尊重的拉木嘎吐薩強烈反對有人稱摩梭地區是一個“無父無夫”的社會。他認為,這種看法是站在一夫一妻的角度上來看待獨具特色的摩梭社會,其實不同的婚姻模式對如何界定婚姻、家庭有不同的標準。摩梭人為孩子舉行成人禮時父親要送禮給孩子,春節時孩子要到父親家拜年,摩梭人哪會沒有父親。
    
    “沒有父親,難道摩梭人是‘克隆’出來的嗎?”他幽默地反問道。
    
    拉木嘎吐薩認為,摩梭社會合理地調整了男女性別的角色,他們認為母親是“生命之源”,許多習俗、藝術、語言、價值觀都圍繞此理念。一個生命誕生時,男人不能進入産房;而舉行葬禮時女人又不能介入。舉行成人禮時,男人只是祝福,而從飲食到服飾都由母親操辦。
    
    他説,一些人在年復一年無變化的現代婚姻生活中,不禁會産生疑惑:
    
    為何一生只能愛一人?
    
    為何要把一生所有的希望全方位放在一個人身上來實現?為什麼要在無奈的容忍中生活一輩子?
    
    為什麼結婚會使一對相愛的人變成仇人。
    
    一見鍾情算不算愛情?面對不同的人,為什麼必須經歷戀愛、結婚、生子的過程?
    
    夫妻感情一定勝過母子、兄妹感情嗎?
    
    而摩梭人的婚姻模式雖然徘徊于主流之外,卻自有其合理之處,母系大家庭中的摩梭人就很巧妙地避免了這些現代人的情感困惑。
    
    而且母系大家庭很少有窮困潦倒的人家,更不會有孤寡老人或乞丐之類。永寧鄉有一個政府投資興建的敬老院,但裏面沒有一個來自摩梭家庭的老人。這除了敬老愛老的傳統之外,與特殊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但他認為,摩梭母系大家庭也有其問題,最主要的是由於太注重家庭,缺乏個人發展的空間;由於母親的溺愛,進入現代社會競爭力不強,女孩子不願走出家庭,受教育比例較低。
    
    拉木嘎吐薩以自己的觀察提出,目前對摩梭人傳統婚姻家庭模式主要的衝擊來自教育。現在學費普遍高,農村家庭難以承擔。摩梭孩子由母親家撫育,孩子考上大學了,如果母親家經濟困難,而父親家富裕,母親可能就會要求父親拿錢出來支持孩子上學。但這使父親很為難,因為走婚雙方經濟獨立,只有情感聯絡,父親是和他的母親兄弟姊妹共有一份財産,沒有自己的私人財産,這就産生了矛盾。不過,拉木嘎吐薩對摩梭人能否解決這一矛盾持樂觀態度。他説,“我相信,摩梭人肯定會找到自己的解決辦法的。”
    
    自如行走于現代與傳統中
    
    雖説遠離都市,摩梭人仍與世界一起感受到現代文明的脈搏。並不富裕的摩梭山寨追求嚮往富裕幸福的生活,但聰明的摩梭人並沒有在工業文明中迷失自己。
    
    寧蒗縣永寧鄉副鄉長阮學武介紹説,去年全鄉人均收入500元,是貧困鄉之一。全鄉72個村寨,大多數以農業生産為主。據他介紹,永寧堪稱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稻種植區之一,瀘沽湖面海拔2698米,周圍栽種著900多畝水稻,畝産500多斤,一年一熟,由於生長期長稻穀口感極好。
    
    雖説瀘沽湖摩梭風情在國內外旅遊者中已負盛名,但目前永寧鄉30多個摩梭村寨中僅有落水、裏根兩個村發展旅遊業。其中落水村是全地區十大富裕村,全村70多戶家家搞旅遊,開家庭旅館的就有30多戶,每人每月收入近千元。
    
    在旅遊業極紅火的落水村,記者感受到這個人來人往,極易受到外界影響的村落居民們在開放中仍巧妙地固守著摩梭人的傳統。
    
    遊客來到落水村,一般都會坐船遊湖,或騎馬繞湖一週賞景。划船、牽馬的工作都由每家每戶出一人承擔,到晚上各家各戶都分到一份均等的收入。團結協作共同致富,在這裡得到了體現。
    
    風光旖旎的瀘沽湖邊,清一色是漂亮高大的木房,這是摩梭人家經營的家庭旅館,不少旅館的房間標準可與星級飯店媲美。
    
    摩梭小夥曹松告訴記者,村裏不少人家的旅館都和他家一樣,由年輕人管理。他家名叫戈瓦。古屋園的旅館就由他和妹妹共同經營。曹松負責與外邊的朋友聯絡,由朋友介紹一些房客。妹妹很能幹也很辛苦,帶著雇來的幾位服務員操持著旅館的日常事務,有時還要去牽馬、划船。不過,家住縣城的“妹弟”,也就是曹松妹妹的“阿都”,人很好,每天開出租車從縣城到瀘沽湖,晚上就在他家歇息,就到店裏來幫忙照看燒烤生意。
    
    現在家裏日子越來越好過,全家人正籌劃建蓋小別墅式的豪華旅館,以吸引更多的遊客住在他家。但快樂的摩梭小夥曹松也有苦惱的事,那就是他還沒找到中意的“阿夏”,連媽媽都為他著急了。
    
    在落水村氣派的旅館區背後,是一片古樸的老屋。老屋年代久遠,卻是摩梭大家庭真正所在,一家人的喜怒哀樂都容納在這裡。雖説年輕人頭腦活,觀念新,信息靈,比起長輩們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更遊刃有餘。但由媽媽掌管家務的大家庭仍是年輕人幹事業的堅強後盾。
    
    外地人來到瀘沽湖,都想了解一下神秘的“走婚”是怎麼回事,但摩梭人談論走婚卻有很多禁忌,諸如不準在火塘邊、不準在兄弟姊妹和長輩面前談及與走婚有關的事。建在湖畔的“摩梭民俗博物館”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全方位了解摩梭人生活生産習俗的場所,遊客在這裡提問沒有禁忌。
    
    拉木嘎吐薩曾説過這樣一段話:“人是環境的動物,就如同生長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一樣。冷杉長在雪山上覺得冷,魚活在水裏不會覺得嗆。每一種活法,都是自己的選擇或傳統使然。這就是生活。”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東方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