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活了3000年 北方“樺樹皮文化”引關注
05.07 10:40


    在中國北方大、小興安嶺及其周圍生長著茂密而神奇的白樺林,生活在這裡的北方民族創造出了具有狩獵文化特徵的“樺樹皮文化”,至今這種極具地域特徵的文化仍在當地延續傳承。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原隊長曾證實,早在三千年前,“樺樹皮文化”,走向成熟並在北方民族中延續至今。據考證,樺樹皮文化為高緯度諸民族所特有,它産生於遙遠的洪荒時代,直到如今,我國境內的鄂倫春、鄂溫克、赫哲等民族,還在生産生活中沿用,在文化人類學上有“活化石”之譽。
    
    國家文物專業研究員鄂蘇日臺告訴記者,樺樹皮文化延續至今的原因是北方狩獵民族長期遊獵生産的特殊需要決定的。北方民族就地取材,用樺樹皮來製作生産和生活資料,創造了美觀實用的樺樹皮製品,同時也創造了“樺樹皮文化”。由於樺樹皮器物具有輕便、防水、防潮、不怕磕碰、耐用等特性,深得遊獵者的喜愛。
    
    樺樹皮文化首先表現在獨特的建築上,即被鄂倫春民族稱之為“斜仁柱”或“撮羅子”的居室。在《隋書室韋傳》就有“以樺皮蓋屋”的記載,“斜仁柱”的骨架用約30根樹桿搭成傘狀,再用“塔路”(未加工的樺皮)一張壓一張覆蓋在“斜仁柱”骨架上。一個“斜仁柱”需要約5張“鐵克沙”,“鐵克沙”是經過多道工序加工的樺皮,剝掉樺樹皮裏外凹凸不平的部分後用開水煮,曬乾,使樺皮柔韌、不易破損,一塊“鐵克沙”需用好多張樺皮縫合起來。此外鄂倫春還有用來貯存食物的“奧倫”或‘達烏圖”和過夏避暑的簡易棚舍“林盤”等建築。
    
    樺皮船是鄂倫春人行獵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樺皮船多用柳木、樺木為骨架,外包已縫合好的樺樹皮。除了漁獵、運載的作用之外,樺皮船還可以作為民族體育比賽的運動器械,劃樺皮船比賽深受獵民的喜愛。日常生活中,鄂倫春人的以樺樹皮為材料製作生産生活器物非常多,樺樹皮器具主要有碗、盆等幾十種,在上面用特製的骨器壓刻美麗的圖案和花紋。製作樺樹皮製品,凡縫合所用的線,均用馬鬃線,用它縫不易漚爛,結實耐用。體現鄂倫春人刻壓藝術的主要是“阿達瑪拉”(樺皮盒),在上面多繪花草、動物等,花草、蝴蝶主要畫在樺皮搖籃及樺皮盆的周邊,做工精巧美觀的樺皮器物是過去鄂倫春姑娘出嫁的主要陪嫁品之一。鄂倫春人還用樺皮剪各種形態逼真的鹿、犴等。在兒童玩具中,大人們時常用樺皮為他們製作小搖籃及樺皮揹包。
    
    鄂蘇日臺介紹説,如今,鄂倫春民族已告別了狩措生活和以採集為主的農業生活,“斜仁柱”、樺皮船等不少用作生産生活資料的樺皮製品只能在博物館中見到,但樺皮製品工藝源遠流長,而樺皮盒等日常生活用品至今在鄂倫春民族的日常生活中見到。近年來,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的莫鴻葦在繼承民族傳統特色的基礎上,製作的樺皮鑲嵌畫,填補了中國美術史上的空白,為豐富傳統文化增添了新光彩。(巴特孟代紅)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新華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