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格之行使我看到了一個閃著神聖之光的謎,而古格最吸引我的大概就是我看不見的那些東西。 走向古格之前,我揣著總是解不開的古格謎團和故事,腦海裏不斷出現聳立山頂上的古格王宮的畫面。儘管我的心情十分急迫,但我們趕到扎達已是黃昏,當天沒有見上古格面目。不過,在扎達我們遇到了來自河北省的援藏幹部郭玉普,他是一個狂熱的古格迷,並且著有《相遇古格》一書。在一家小飯館裏,擔任扎達縣副縣長一職的郭玉普,滔滔不絕地介紹關於古格的一些歷史和現狀。他在海拔4000米的扎達工作了3年,這期間,他無數次前往古格遺址,查閱了大量資料,最終寫出了那本有關古格的書。 第二天一早,我們摸黑趕往扎布讓村,只為拍攝古格遺址的日出。心裏越急切越不順利,看到遠處古格的城垣就是走不到它的跟前,最後我乘坐的車與前邊的幾臺車失去聯絡,跑到遺址東邊的臺地上隔著一道峽谷與古格相望。日出照拍不到好效果,可探訪古格的目的並沒失落。後來我們向扎布讓村村民交了“買路錢”,實實在在地走進了古格遺址。對此,我們有些反感,扎布讓的村民搬遷到此才是幾代人的事,根本不是古格土著,這些村民明目張膽修起圍墻鐵門,向過路人收5—10元的買路錢,發起古格先民的財。當然,進入古格遺址,須購買昂貴門票則是物價、文管部門的規矩,遊客沒啥怨言。 帶著郭玉普講述的謎團,我氣喘吁吁地走走停停,至少歇息了十數次才登臨山頂上的王宮。然而,謎團還是謎團,我這麼膚淺地光臨就想解讀古格自然不成。因時間倉促,我沒有走遍廢址,充其量只是順著觀光路直上直下,700年的古格王朝歷史,我不到兩個小時就“讀”完了,結果是心中迷惑愈加多了起來。面對密密麻麻的土窯斷垣我沒辦法想象幾百年前的古格人如何生活,如何經歷慘烈的戰爭後而棄城而去。我最為嘆惜的是古格最後一任國王扎西查巴德令人意外地妥協給拉達克人,讓叛徒的目的得逞,結局是讓700年的王朝歷史終結。其實,他完全有條件堅守數月,挨到隆冬,背信棄義的拉達克人便不戰自退。然而歷史畢竟是歷史,後人是沒辦法改寫的。 從山城腳到山頂的王宮,高度約200米,這裡地勢本來就較高,登頂之後,可極目數十公里,荒無寸草的高原土臺戈壁皆在腳下,此時可謂人比天高。山頂有保存修葺完好的宮殿和小廟堂,但更多的是廢墟。廢墟外則是百丈懸崖,通達山頂除了黑乎乎的取水地道外,只有一坑道可通行。城中防禦設計頗具匠心,若靠300年前的武器裝備不可能硬攻上城頂,所以拉達克人採取了誘降,才能攻下要塞天險。我十分讚嘆古格王朝的創始者,選了這一處山頭建國都,的確有先見之明和豐富的軍事經驗,他們知道小國家的脆弱,所以要像蝸牛般憑藉保護殼才便於生存。 走下山後,我們一行3人探訪了帶有神秘色彩的“幹屍洞”。本來,那是先人安息之處,應受到尊重,但我們還是耐不住好奇下到溝谷邊去了。“幹屍洞”在一處山谷的岩壁上,洞口約半個人身高,60厘米寬,離地面二米多。我借助他人的幫助攀上洞口張望了一眼,撲鼻而來濃烈的動物腐臭味,以及狼藉一洞的破布片和幾根股骨,讓我沒法將洞中情景與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聯絡一起。離去後,我腦海裏縈回著不屈不撓的古格將士的故事。 我聽説古格的考古還未結束,許多謎底有待考古的進一步發現才可以破譯。但這與古格的文化沒什麼關係,畢竟,古格是一個脆弱的小國,它的存在僅僅是它離文明太遙遠,以致外邊的強敵無法接近。反而古格本身所擁有的一種看不見的精神,誘惑著人們嚮往,不需要很多解釋,走近它的人就會感受到它,記住它。(吳賽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