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專家在“青銅器之鄉”--陜西周原遺址科學考古發掘中,最近首次發掘出西周鑄銅作坊。 周原遺址位於陜西省扶風、岐山兩縣接壤處,保護面積24平方公里。這一帶是周的發祥地,文物遺存極為豐富,迄今已出土文物數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出土數量多、銘文多、考古價值高著稱,這裡因此被譽為“青銅器之鄉”。1982年,周原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經國家有關方面批准,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考古工作隊,對周原遺址再次進行大規模、長時間的科學考古發掘,引起海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據西周考古工作隊隊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副研究員介紹,今年3月份以來,考古隊在周原遺址核心區域的扶風縣法門鎮莊李村進行了考古發掘,到目前發掘清理面積共約300平方米,發現了多處灰坑、陶窯和古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在此處的6個灰坑裏,出土了一批精細的陶模、陶范,出土數量比較大,但多已破碎,正在進行整理,所以具體數量暫時無法確定。經過對這些陶模、陶范的紋飾等仔細研究,可以確定這裡是一處西周時期鑄造青銅器的作坊。徐良高説,這一發現意義非常重大,首先,周原是西周時期重要的宗廟遺址,肯定有很多作坊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這裡首次發掘出鑄銅作坊,無疑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考古發現。其次,周原自漢代以來出土青銅器數量巨大,為世界所注目,但這些青銅器是在何處鑄造的一直是個謎。周原鑄銅作坊的發現,對西周青銅器産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第三,西周鑄銅作坊的發掘,對西周青銅器鑄造工藝等考古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邊江劉宏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