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非典驚醒人類 人與動物該如何相處
04.29 10:33


    ■人與動物該如何相處
    
    “非典”肆虐,驚醒人類,人與動物到底應當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于4月16日根據全球13個實驗室的研究結果確認了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也即國內所稱的非典型肺炎是由一種冠狀病毒變種所致,其傳播途徑不完全明確。惟一可以推測的是,這種變異的冠狀病毒可能來自動物。
    
    中外研究人員比較的結果是,致人SARS的冠狀病毒變種有約29730個鹼基對,它與禽類的冠狀病毒最接近。根據這種冠狀病毒變異體與其他冠狀病毒類似的程度排序,依次分別是鼠類、人、火雞、豬、貓等的冠狀病毒。還有研究人員認為SARS的冠狀病毒變種也可能與烏龜和野鳥的冠狀病毒有關係。
    
    傳染病的流行具有人與動物相互傳播的特點,動物可以把病傳染給人,難道人就不可能把病傳染給動物嗎?這方面也有很多肯定的先例。比如,在盧旺達濃霧密布的高山上,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百名遊客觀看十分刺激和意味無窮的大猩猩。1988年盧旺達當地的大猩猩就出現打噴嚏、咳嗽症狀,然後軟綿綿地趴在地上。後來對一隻大猩猩的血液和組織取樣分析才發現,它們感染上了麻疹……不久,研究人員又在野生獼猴和猩猩體內發現並分離出來了針對人的感冒病毒、麻疹病毒和結核菌的抗體,這也證明人的麻疹、感冒和結核等的確傳染給了動物……
    
    雖然人畜共患病是昔日有之,但是今天人與動物疾病的相互傳染卻産生了新的特點,尤其是在宿生動物身上寄生,再經過基因突變傳染給人的致病源,一旦致人發病,結果就非常嚴重,如SARS、埃博拉、艾滋病。因為人類在進化的路上漸行漸遠,抵抗力根本無法與動物相比,而且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那麼,今天現代人該不該考慮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行為方式上是不是該收斂一些,替動物考慮一些。比如,是不是所有動物都可以作為口中之物,人與動物的距離是該遠還是近,是讓它們去它們該去的地方———大自然,還是把它們圈起來、養起來作為自己的寵物和玩偶?
    
    SARS、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新傳染病的流行反映出了許多問題,其中人與動物的關係是值得人們深思的時候了。
    
    ■警惕生物入侵
    
    “非典”猖獗,這個“瘟神”是怎麼來到中國的,科研人員正在追根溯源。有專家懷疑“非典”病毒是由動物傳給人的,於是有香港人大代表建議國家立法禁止內地捕殺、販賣及食用野味,以免再有動物的病毒傳到人身上。據某網站的調查,支持這個建議的網民達到93.4%。
    
    生物入侵在我國已經頻繁發生,最典型的是去年底轟動一時的“食人鯧”事件,專家擔心它們可能會大量“屠殺”我國本土魚類。而早些時候還有過海狸鼠、麝鼠等外來動物大量繁殖,危害農田、堤壩等情況。去年8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公佈的一份資料顯示:海狸鼠、麝鼠是早年從國外引進的,由於管理不善而“氾濫成災”,已成了有害動物。此外,不斷有報道説由於貿易或旅客無意中攜帶入境的一些動植物帶有病蟲害,如根結線蟲、劍線蟲、美洲斑潛蠅等蟲害,會對生態環境、農業生産造成災害,入境的病菌則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多方面危害。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外來雜草107種,主要外來害蟲32種,主要外來病原菌23種。其中僅11種新近傳入的農林業病蟲草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平均每年高達574億元。為此,專家們早就在警告:對外來物種要有戒備之心。
    
    據專家介紹,外來物種有的是有意識地引進,用於生産、生態環境改造與恢復、景觀美化、觀賞等目的的物種,之後演變為入侵物種;也有在貿易、運輸、旅遊中無意識地傳入的物種。而從我國主要外來蟲害的進入途徑來看,人為因素是主要原因。
    
    許多人出境後往往要帶一些國外物品回國,他們不知道旅客隨身攜帶境外的動物、植物入境是被禁止的,反而認為從境外帶些當地特産回家是人之常情。殊不知自己就充當了蟲害、病害進入中國的隱秘媒介,後果有可能是災難性的。
    
    至於“非典”,它可能有多種途徑來到中國。“非典”是無情的,但事物能夠轉化,危機往往也是機遇,因為危機會促使我們反思。當我們為防治“非典”而勤洗手、勤消毒的時候,我們應該記住:面對國外物種我們也應該有“洗手”和“消毒”的意識,將一切有可能危害我們的環境、危害人民健康的東西擋在國門之外。(張田勘孫丹平)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