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南極鳥類面臨考驗
04.28 10:13


    新一輪物種滅絕悄然而至?
    
    去年卸任的政府首席科學家、現任皇家學會主席梅勳爵推算,鳥類和哺乳動物的滅絕速度比歷史上千百萬年來的平均速度要快100倍至l000倍……
    
    目前,有專家對南極企鵝和其他鳥類的命運,提出了令人擔憂的看法。人類進入南極將導致這些種群的減少,而隨著人類活動在這一地區的增多,這些物種的前景不容樂觀。
    
    ■南極鳥類呈減少趨勢
    
    在人們看來,南極是一片凈土。但最近科學家發現,在南極長城站附近,大批鳥類拒絕繁殖,它們棄卵而去。據説這在過去是沒有發生過的。
    
    南極也有酸雨已是不爭的事實。由於環境的惡化,海鳥的生存狀態日益下降。此前中國科學家對長城站所在的菲爾德斯半島上的鳥類進行了多年的考察,結果發現,南極巨海燕總體分佈量減少90%,繁殖率下降了40%。而最近,他們又發現有80%左右的賊鷗,主動放棄繁殖權利。
    
    科學家曾對半島東部現有的55對賊鷗做了監視,結果更是令他們大為吃驚,只有1隻小賊鷗破殼,而是否能夠成活還不得而知。
    
    ■企鵝面臨自然考驗
    
    企鵝是惟一不能飛的潛水性海鳥,有17個品種,它們分佈在南半球的不同地方,南極及其周圍的海域中生活著8個品種。在南極生活的企鵝種類雖少,但數量非常多。特別是帽帶企鵝和阿德利企鵝尤其多。
    
    但南極企鵝並沒有因為數量不少而令科學家欣慰,相反,他們認為南極企鵝正面臨著自然的和人類的雙重災害。由於全球氣候驟變引起了南極地區生存環境的變化。據觀測,南極半島在過去50年中的溫度上升了2.5度,超過這一指標全球平均值的5倍。
    
    由於溫度升高,西南極洲的冰川出現明顯的崩裂和溶解現象,海平面抬升,原企鵝的棲息地遭到破壞,迫使企鵝不斷地往高處遷移。據英國科學家稱,最近生活在南極洲英國哈利站附近的數千隻大企鵝,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因為該地區的冰層出現越來越明顯的斷裂,而大企鵝的幼仔還沒有成長到能保護自己,有可能它們中的大多數死於溺水和寒冷。
    
    我國科學家根據南極泥芯中企鵝糞的蹤跡及其標型元素的濃度來推定企鵝種群數量的相對變化,得出了歷史上企鵝種群數量的波動過程:在過去大約3000年中,在人類未曾干預的情況下,企鵝種群數量發生過4次顯著的波動,其中距今1400年至1800年數量達到極大值;距今1800年至2300年間企鵝數量銳減。認為氣候變暖會影響到企鵝的生存,但氣候過冷也對企鵝構成了嚴重威脅。
    
    ■南極非本地病菌有增
    
    1996年,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在其南極莫森科研站附近已有超過100隻企鵝死亡。這樣的大規模死亡事件令科學家擔憂。果然,科學家們在這些企鵝的血液中發現了“雞瘟”病毒。於是,科學家們擔心,人類會將更多的病毒帶到南極。
    
    這種受感染的企鵝名為阿德利企鵝,這是南極企鵝中為數最多的一種。它們在南極洲的澳大利亞莫森科研站的數量大約是1.5萬隻,在全球的數量則超過200萬隻。而其在南極洲的企鵝數量已在減少,有觀點認為,氣候變化所致企鵝棲息的冰層越來越少。這是影響企鵝生存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國際上已在保護南極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上取得了共識,並積極活動起來,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方法來保護南極環境。幾年前,馬德里的第三次特別會議上通過了《關於環境保護南極條約議定書》。這個議定書由正文17條和5個附件構成,統稱馬德里議定書。正文為,南極的環境和生態係的保護及南極地區固有價值的保護。附件2規定了禁止對原有的哺乳類、原有鳥類、原有植物、原有無脊椎動物等採捕及對它們有害的干擾等具體措施。最近,南極條約協商國還專門設立了南極環境保護委員會,旨在採取積極有效措施,規範人類的南極活動,保護南極環境。
    
    相關鏈結:有專家在對化石研究後發現,歷史上曾發生過5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即:4.4億年前奧陶紀將要結束前,一些事件使幾乎所有的珊瑚、魚類,以及25%的物種滅絕;3.7億年前的泥盆紀將要結束前,許多魚類和70%的海洋無脊椎動物消失了;2.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有80%的海洋物種滅絕;2.1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大批海洋生物和部分陸地動物滅絕;6500萬年前白堊紀伴隨著恐龍的滅絕而結束。(袁力)
  


發表評論 


責編:紅立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