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新疆吐峪溝大峽谷掀起神秘面紗
04.28 09:26


    隨著2003年第一期300多萬人民幣的資金投入,新疆鄯善縣境內的吐峪溝大峽谷將用3至5年的時間建成國家4A級風景區,千百年來沉默寂寥的大峽谷終於開始撩起神秘的面紗,迎接世人的到訪。
    
    吐峪溝大峽谷位於火焰山中段,東距鄯善城46公里,西距吐魯番市約47公里,西南距高昌古城約13公里,是火焰山各峽谷中歷史文化最悠久、自然景觀最壯美的峽谷。這裡既有開鑿于兩晉十六國時代的千佛洞,也是世界伊斯蘭教七大聖地之一。古老的維吾爾族村落和優美的葡萄園風光共同構成了大峽谷獨特的魅力。
    
    神奇壯美的大峽谷
    
    吐峪溝得名于維語譯音,意思是“走不通的小山溝”。古往今來,由於山體陡峭、無路通行,所以人們無法目睹峽谷的全貌。直到1992年,一條名為“連心路”的簡易公路的建成才結束了大峽谷“走不通”的歷史。今天,站在縱係峽谷西岸山腰的“連心路”上往下看,只見山道蜿蜒、谷深千尺,谷底流水潺潺、芳草如茵,遠望群山起伏、重巒疊嶂,令人不由得心胸浩然、氣息開朗。
    
    吐峪溝大峽谷的東西兩壁,素有“天然火墻”之稱,溫度最高時可達60C。溝谷兩岸山體顏色五彩繽紛,且色彩濃淡隨天氣陰晴雨霧而變幻萬千。山澗小溪鬥折蛇行向南流去,漫步谷底,足浴清溪,仰望千姿百態的五彩奇石,紅、黃、褐、綠、黑等多種色彩雜陳眼前,難怪有人煞有介事地説,傳説中女媧“煉五彩之石補天”的地方就在這大峽谷內。
    
    這些當年曾作為女媧補天原料的奇峰異石,如今默默無語地聳立谷內,有的刀削如砥,有的壁立如屏,有的突兀如柱,有的像飛龍騰空欲起,有的像野駝奔馳將去,有的像頑猴正在嬉戲耍鬧……在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之下,峽谷風光給人無盡的遐想。
    
    古老質樸的維吾爾族民居
    
    古老寧靜的吐峪溝麻扎村有近2000年的歷史,是位於大峽谷南出口的維吾爾族村落。它以綠塔聳立的清真大寺為中心、依山傍水分佈,村中住有240多戶人家。這個村莊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維吾爾族傳統和民俗風情。由於氣候炎熱,這裡的居民們日出而息、日落而作,他們使用維語交際,信仰伊斯蘭教,穿著維族特有的民族服飾,走親訪友的主要交通工具依然是驢車。
    
    要不是看見土墻上安著的電表,遊人也許會錯以為自己一不留神竟走進了古代。可是別處難得一見的黃粘土民居會吸引著你拋開別的念頭,迫不及待地進去一探究竟。當地的房屋建築均是以黃粘土制坯建成的窯房,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平房,也有兩層以上的,特點是經濟實惠、冬暖夏涼。現存的民居中歷時最長的已有四五百年曆史,有關部門計劃適當修整後將這些民居以最本色的面貌向遊人開放,遊客將可以在這個古村中與維族朋友同吃同住,零距離體驗他們的生活。
    
    歷史悠久的葡萄園
    
    吐峪溝大峽谷底部的土壤呈黃紅色,穿谷而過的天山雪水將黃紅色土壤衝出南谷口,在峽谷南端形成了肥沃的沖積平原。這種土壤最適宜培植無核白葡萄,所以葡萄最早落戶中國正是在吐峪溝,而且千百年來這裡一直是單一的葡萄溝,葡萄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是吐魯番無核白葡萄的故鄉,也是無核白葡萄的出口基地之一。這裡出産的無核白葡萄顆粒最大、甜味最濃,素有“葡萄中的珍品”之美譽。
    
    吐峪溝的葡萄種植不同別處,藤蔓爬滿一地而無須搭架。將來葡萄地裏會搭起涼棚,遠道而來的人們就可以在棚中的清涼裏一邊品嘗新鮮採摘的葡萄美果,一邊飽賞眼前的自然風光了。(茆雷磊 張寒)
  


發表評論 


責編:紅立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