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秦傭的發現與挖掘
04.24 10:46


    1974年,當打井的鐵镢為世人撩開了一角神秘的面紗,歷史的機緣仿佛註定要讓二十世紀的人們喚醒這支沉睡的軍團。可是,如何完整地揭露出這一先民創造的偉大奇跡,卻如重擔壓到了考古工作者的肩上.考古隊員們來到這裡時,並未曾想到,腳下這塊蠻荒的土地,竟蘊含著一座人類藝術的神秘寶庫,而那支沉睡了二千年的秦軍,就要經過他們的雙手復活於人間。以農民打井的地方為線索,考古隊員們開始了對兵馬俑坑的勘探、發掘。這的確是一次充滿神秘的探索之旅。每一次探鏟的起落,都帶來一次嶄新的發現;每一件陶俑的破土而出,都使考古工作者為之震驚、為之讚嘆。
    
    秦兵馬俑的神秘面紗終於揭開了。原來,這是一個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埋葬陶俑六千余件,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的大型兵馬俑坑,這就是今天的一號坑。更令人驚嘆的是,隨著鑽探範圍的不斷延伸,在一號坑的北側,又發現了二號坑、三號坑,以及未建成的四號坑。通過試掘證明,二、三號俑坑不僅在平面形制上異於一號坑,在埋葬陶俑類別、軍陣佈局上都具有獨特的方面。
    
    1978年5月,一號兵馬俑坑的發掘工作正式開始。經過八年間的二次發掘,一號坑的發掘總面積已達4000平方米,揭露了大批秦代的遺跡、遺物,如陶俑、陶馬、木質戰車、青銅兵器以及門道、隔梁等俑坑的建築遺跡,解決了一系列懸而未決的歷史之謎。
    
    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如果要全面地了解秦兵馬俑坑的平面分佈以及各俑坑在軍陣中的地位、作用,對二、三號俑坑的全面發掘也就成為了一條必由之路。1988年12月17日,隨著袁仲一隊長的第一锨土,揭開了秦始皇兵馬俑三號坑考古發掘的帷幕。考古隊員們在五米多深的坑下,艱苦探索,經過九個多月的發掘工作,終於使三號俑坑的全貌展現到了世人的面前。與三號坑的發掘相比,秦俑二號坑的發掘卻為考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二號坑平面呈曲尺狀,總面積達6,000平方米。在其中埋藏了由車兵、步兵、弩兵、騎兵等兵種組成的四個不同的方陣。只有借助於對二號坑的全面發掘工作,才能全方位地展現秦俑,解開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許多難解之謎。為了保證考古發掘工作的規範、科學,考古工作者制訂了一整套嚴謹的發掘計劃,將二號俑坑的發掘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首先全面發掘到俑坑地下建築頂部的棚木遺跡層;第二階段,發掘弩兵方陣和騎兵方陣;第三階段,發掘車兵方陣和車、徒、騎混編方陣。為了使普通的觀眾能夠親眼目睹考古發掘現場,發掘工作採取了邊發掘、邊展出的新形式。1994年3月1日,二號俑坑的發掘工作正式開始。考古工作者採取了由晚至早、逐層揭露的工作原則,由上而下開始了艱苦而又細緻的發掘工作。經過三年多緊張有序的發掘,二號坑第一階段的發掘工作已圓滿完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滄海桑田,雄壯的兵馬俑軍陣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紀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馬俑煥發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輝煌。(來源:中青網)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