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中國探月:第一步如何走
11.29 16:31


    隨著神舟四號飛船的即將上天,中國很快就將在載人航天領域跨出自己那炫目的一步。至此,航天領域的“三駕馬車”中,中國在衛星應用、載人航天兩個方面快馬加鞭,取得了讓世人嘆服的成就。
    於是,中國航天人又將探尋的目光轉向了月球。他們希望,中國月球探測計劃的提出和實施,能成為我國邁向深空探測的第一步。
   
    探月三步走,走出自己特色
    2000年11月,中國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在近期發展目標中明確提出“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由此,我國月球探測計劃開始“浮出水面”。
    在制定計劃時,航天專家普遍達成共識:雖然我們起步較晚,但中國的月球探測活動不會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中國的月球探測計劃起點要高,要有特色,要科學地選擇我國進行月球探測的目標,既要填補我國月球探測的空白,也要為人類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學依據。
    根據中國月球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天文臺歐陽自遠院士介紹,我國月球探測計劃將分三步走:
    第一步,利用我國現有技術和條件,向月球發射月球探測衛星。月球探測衛星將繞環月軌道運行,對月球進行遙感探測,除了探明月球上蘊藏豐富的氦3、鐵、鈦、水冰等能源和資源外,還將查明月球表面的環境、地貌、地質構造與物理場,爭取對月球的形貌特徵、資源性元素分佈規律及開發利用前景有一個初步認識。
    第二步,使用月球車在月球“軟著陸”,腳踏實地地在月球上進行探測。
    第三步,機器人登上月球,在月球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採樣,完成任務後返回,為載人登月並返回做準備。
    事實上,中國為探測月球所做的準備已經開始了。據了解,目前包括多家高校在內的研究機構,正在展開研製月球車的“競賽”,一些研究機構因為月球車研製技術日益成熟,已有些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在媒體展開了宣傳,期望在日後的月球探測計劃技術招標中,自己設計的月球車能夠受到青睞。
    中國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空間機器人的研究機構,目前該中心已設計出多种太空機器人,其中用於月球表面探測的機器人輕小靈巧,會自由移動、爬坡和躲避障礙,並能適應月球上大溫差和輻射等環境。
   
    長三甲火箭加東方紅三號衛星
    “探月三步走”已確定,但第一步如何走?我國將採取什麼方法,怎樣發射自己的月球探測衛星?這始終還是個謎。
    不久前,在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組織的一次學術報告會上,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火箭總指揮龍樂豪院士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向人們講述了正在醞釀中的我國月球探測第一步計劃的大致構想。
    龍院士介紹,採用多級大推力火箭,發射1至2噸的月球探測器進入環月軌道,環繞月球進行探測,是我國首次月球探測計劃的基本設想。
    “使用長三甲火箭作運載工具,將東方紅三號衛星稍作改進,依靠現有技術,一旦立項,我國有望在3年內發射月球探測衛星。”龍院士的樂觀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航天界人士認為,其實我國現在就已基本具備發射月球探測衛星的技術條件。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雖然我國航天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目前運載火箭技術及運載能力卻大大超過美國和前蘇聯三四十年前進行第一輪探月時的能力。
    醞釀中的我國探月計劃,運載火箭一共有三大類型九種方案可供選擇。其中,我國自行研製的長三甲系列的3種火箭,可分別將1600千克、2400千克和3300千克的探測器直接送入奔月軌道,由於它們運載能力大,並且已成功進行過10次發射,因此長三甲火箭是發射探月飛行器首選。
    專家們還樂觀估計,即便是在將來,在月球探測器既要在月球表面著陸,又要從月球返回地球,所需的發射質量較大的情況下,中國規劃中的最大運載能力達到28噸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也能完全滿足要求。
   
    研製月球探測器不是新手
    事實上,中國在研製月球探測器上並不是新手。從1962年起,中國就開始對“月球號”、“徘徊者”、“勘測者”、“月球軌道”和“阿波羅”等月球系列探測器進行跟蹤研究,還參與了阿波羅17號樣品的研究工作,中國已有多年研製空間環境探測器和空間遙感器的能力與經驗。
    目前,月球探測器的各個分系統,如結構、熱控制、姿控、軌控、電源、測控、數據管理等,我國基本可利用現有的研製成果。
    我國歷經10年研製的“東方紅三號”是我國目前性能最為優良的通訊衛星,自1997年5月12日發射升空後,至今已在太空安全運行5年。這是一顆有著箱形結構的衛星,太陽能電池板像兩隻翅膀一樣分佈在衛星的兩旁,最大跨度達18.1米。它最受月球探測專家們青睞的是,“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就像是“一台卡車”,既可以搭載通信系統成為通信衛星,也可以搭載探測器搖身變成一顆月球探測衛星。
    此外,我國現有的地球測控網也完全能夠勝任月球探測的遙測和遙控任務。近年來,我國開展了大量的空間科學研究,先後利用探空火箭和衛星測量了近地空間的磁場、太陽射線、宇宙射線、高能質子、電子等,還對太陽活動進行監測,在空間探測方面積累了相當經驗,這些都為月球探測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113個小時飛臨月球
    龍院士介紹,一般而言,將月球衛星送入環月軌道有兩種方式。一是依靠運載火箭直接將月球衛星送入環月軌道,第二種是先用運載火箭把月球衛星送入地球軌道,再由月球衛星依靠自身動力加速進入環月軌道。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未來我國探月計劃究竟採用哪種方案,還需進一步論證。
    一種典型的軌道發射方案是:先用運載火箭將月球探測器送入近地軌道,在離地球3000公里的高空進行修正後,飛向月球並最終將衛星送入環月軌道,全程38萬公里,飛行時間達113個小時。龍樂豪院士説,由於利用現有技術進行月球探測,我國發射月球衛星的研發週期將不會超過3年。也就是説,一旦立項,我國的月球探測衛星有望在3年內上天。
   
   

    圖片説明:
    美國科學家所設想的月球基地場景圖。儘管美國國內有人在竭力鼓吹重登月球,但美國政府至今並未就這一需要耗費鉅資的項目作出決定,至於建立月球基地,更屬於紙上談兵階段。
  


發表評論 


責編:紅立 來源:南方週末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