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撲朔迷離的北魏王朝
11.25 16:31


    由遊牧民族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權,曾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起過重要作用。只是由於史料的缺乏,致使北魏早期歷史若明若暗,撲朔迷離。
    
    鮮卑拓跋部原本是遊牧在黃河河套與陰山山脈之間草原上的一支包含眾多部落的部落聯盟。這支部落聯盟的核心是拓跋部,而拓跋部的社會形態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父系家長制時期,其首領的繼承方式以兄終弟繼為主導。但由於拓跋部脫離母系氏族社會為時不久,故又常受到母權制的影響,並因一度由母后執政而被中原稱為“女國”。以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為首的一批拓跋貴族,因曾流亡于中原,對漢族封建制度和文化有了較深的了解。受此影響,道武帝實行離散諸部措施,促使拓跋部落聯盟迅速解體;然後,于398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北魏政權。與此同時,道武帝還推行一系列仿傚漢族封建制度的政治、經濟措施,將平城政權推進封建社會門檻。
    
    不過,拓跋部落的遺俗卻頑固地影響著平城政權,其中兄終弟繼的繼承方式和尊崇母權的風俗成了制約北魏皇權傳續的兩個最主要的因素。道武帝末年,決心排除舊俗,解決皇位繼承問題,他要以漢族實行的父死子繼制取代兄終弟繼制。與此同時,道武帝為了杜絕母權的影響,還訂立了子貴母死制度,就是在確立儲君之時將其母先行處死。道武帝的作法雖屬改革之舉,但手段過於殘忍,因此釀成了一場親骨肉間相殺戮的政變。政變的結果,道武帝死於其次子清河王拓跋紹之手,而拓跋紹又被其長兄拓跋嗣所殺。拓跋嗣最終奪得皇位,是為明元帝。不過,道武帝末年的政治危機雖然是由皇位繼承問題引發的,實際上是平城政權建立以來新制度與舊風俗之間矛盾衝突的總爆發。
    
    象道武帝一樣,明元帝也不願意遵循兄終弟繼遺制,而想將皇位傳給長子拓跋燾。他吸取道武帝末年動亂的教訓,採取了緩和新、舊矛盾的措施,待平城政權穩定後,才將變革舊制再次提上議事日程。為了防止身後發生政變,明元帝採納漢族大臣崔浩的提議,不僅建立了拓跋部歷史上未曾有過的太子制度,還命新確立為太子的拓跋燾監國,讓拓跋燾與自己同掌國政。於是,拓跋燾繼承皇位成了既定方針。從此以後,漢族慣行的父死子繼制名正言順地成為北魏皇位傳續的方式。
    
    太子燾監國僅僅一年半,明元帝就去世了。太子燾順利地繼承皇位,是為太武帝。由監國的途徑當上皇帝的太武帝,照搬明元帝的措施,也以其太子拓跋晃監國。太子監國,作為皇權的一種輔助方式,中原王朝中雖曾有過先例,但多屬權宜之計,因為它不僅不能強化皇權,恰恰相反,是對於集權于一身的封建專制統治的否定。但是,太武帝卻將這種權宜之計確定為常務性的制度,從而埋下了政治隱患。太子晃監國後,太武帝仍然年富力強,致使太子晃監國時間長達十二年。這十二年中,在太子晃的身邊逐漸麇集成一個東宮集團。當東宮集團耐不住長久的等候而試圖超越皇權時,政治危機爆發了。結果,451年太武帝剿滅東宮集團,逼死太子晃。不久,閹官宗愛伺機作亂,殺死太武帝,操縱了朝廷大政。
    
    閹官當道,皇權難以伸張,後權卻在權力之爭的夾縫中乘機而興。452年,宗愛勢力被鎮壓下去,太子晃的長子拓跋濬被擁上皇位,是為文成帝。文成帝即位時不足十三周歲,受制于他的乳母常氏。由於北魏後宮有子貴母死制,喪母的幼小儲君需要有人撫養,因而形成了保母或乳母撫養儲君的慣例。文成帝的乳母常氏因為在東宮集團被剿滅時保護過文成帝,所以文成帝即位後她的地位飛躍上升,權勢急劇膨脹,並將其政治觸角伸向外朝。在常氏的培植下,常氏家族和一批佞臣、閹官成了政治上的暴發戶。
    
    為了長期控制文成帝,常氏引用子貴母死制處死受文成帝寵愛的李貴人,然後將她選中的馮氏扶上皇后寶座。常氏與文成帝相繼去世後,文成帝之子獻文帝即位。由常氏扶植起來的馮氏成了太后,她就是北魏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文明太后。466年,文明太后一度臨朝聽政。但迫於獻文帝背後的宗室勢力的壓力,不久就放棄了聽政之權。不過,文明太后並未就此罷休,她仿傚常氏的手段,引用子貴母死制處死受獻文帝寵愛的李夫人,然後親自撫養李夫人之子太子拓跋宏。繼而,文明太后逼迫獻文帝禪位給僅僅4周歲的拓跋宏,是為孝文帝。476年,文明太后殺死獻文帝,再次臨朝聽政。
    
    文明太后雖然實現了長期聽政的願望,然而也因此陷入了自身無法解決的困惑中。因為,在父子相繼已成傳統的封建制的環境裏,文明太后無法將母后至高的權力象皇權那樣自然地傳續下去。文明太后曾經産生過廢掉孝文帝的打算,但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取消了那樣的念頭。490年,文明太后去世了,但是她遺下的勢力尚能影響政局。為了儘快改變局面,孝文帝于494年將國都從平城遷到洛陽。孝文帝的遷都是諸多原因造成的,由於切身受制于母權而力圖擺脫舊的氛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北魏平城時代出現過一系列奇特的現象,如前文提到的太子監國、子貴母死、乳母干政等,在我國整個封建社會史上都是少見的。北魏前期存在著許多迷霧般的問題:如,道武帝與太武帝這兩位有為之主均在盛年被弒;又如,獻文帝年方十七便禪位給年幼的孝文帝;還如,一貫決生殺于俄頃的文明太后,先曾極力排斥孝文帝,而後卻又不得不保留孝文帝的皇位,等等。這些現象與問題亟待解釋,而學術界的研究卻歷來薄弱。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東方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