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國聯軍侵華與《辛醜條約》的簽訂(1900.6-1901.7)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發展,威脅了帝國主義的在華利益。1900年6月,英、美、奧、意、德、法、日、俄等國軍隊組成的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臺,隨後佔領天津。8月14日聯軍聚集近2萬人攻佔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一行倉皇逃亡西安。清廷逃亡中,呼籲各國停戰議和。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在《辛醜條約》上簽字。《辛醜條約》規定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39年還清,本息計9.8億兩(到1943年廢除《辛醜條約》止,實際付出6.7億兩左右);規定拆除大沽及北京至沿海各處炮臺,北京至沿海12處地方駐紮外國軍隊;規定禁止中國人成立或者加入具有反帝性質的組織,違者處死;等等。《辛醜條約》是自鴉片戰爭以來頭一次由11國聯合起來壓迫中國簽訂的、中國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最終形成。 2、中國同盟會成立(1905年8月20日)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早在1894年成立興中會起,就積極推動反清革命活動。他聯絡在日本的各個中國革命團體,于1905年8月20日在東京正式成立中國同盟會,宗旨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隨後,孫中山在《民報》發表《民報發刊辭》提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等三民主義。中國同盟會是以民主原則建立起來的資産階級的革命政黨,三民主義成為指導反清革命的理論綱領。 3、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的爆發(1911.10.10)同盟會建立後,孫中山、黃興和其他革命黨人組織了多次武裝起義,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到來。資産階級的立憲運動也蓬勃發展。1911年10月10日,在革命黨人的領導下,武昌新軍發動起義。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各省相繼獨立,脫離清政府。12月,孫中山從海外回到國內,被推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2月12日,清朝皇帝被迫退位,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覆滅,歷時兩千年的君主專制統治被推翻,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4、袁世凱政府接受日本政府向中國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1915)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中國提出嚴重危及中國主權的二十一條要求。經過反復交涉,日本不讓步,于5月7日向中國政府提出最後通牒。5月8日,袁世凱主持會議,決定除第五條待日後再議外,全部接受。5月9日正式回復日本。此舉遭到全國人民反對。全國教育會決定,全國各學校以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 5、袁世凱稱帝及其失敗(1916.1)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參政院推戴,願意做皇帝。13日在中南海接受百官朝賀。31日下令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改總統府為新華宮。1916年元旦,袁世凱宣佈稱“洪憲皇帝”。袁世凱稱帝遭到全國反對,雲南都督唐繼堯、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蔡鍔以及孫中山等先後發表討袁通電。袁世凱被迫於3月22日宣佈撤銷帝制,6月6日,袁病死。 6、五四愛國運動(1919)1919年5月4日,由於北京政府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北京大學等13所學校的3000多名學生,到天安門前集會並舉行遊行示威,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要求懲辦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遊行示威活動遭到當局鎮壓。6月3日以後,反帝愛國風潮波及全國廣大城鄉,特別在上海出現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高潮,工人階級從此正式登上中國政治舞臺。6日,北京當局不得不釋放全部被捕學生。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至此,五四愛國運動勝利地告一段落。五四運動前承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巨大的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幹部上的準備。 7、中國共産黨成立(1921.7)在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的推動下,陳獨秀、李大釗等開始醞釀組織中國共産黨。在共産國際的幫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産主義小組的代表,在上海舉行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在聽取各地共産主義小組代表的工作報告後,討論了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明確了黨的性質、基本任務及組織原則,表示要按照列寧創建的布爾什維克黨的榜樣來建立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自從有了共産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8、京漢鐵路總工會發動大罷工與二七慘案(1923.2)京漢鐵路總工會發動全線工人展開爭人權、爭自由的政治性大罷工,全國許多工團積極支持,武漢、北京工學各界響應。2月7日,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下令對工人罷工進行武力鎮壓。上午,軍警向北京長辛店鐵路工人開槍,死傷多人;下午,漢口江岸車站鐵路工人遭槍殺,死傷數十人,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林祥謙死難。 9、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4.1)在中國共産黨和共産國際推動下,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一批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共産黨員出席了代表大會,李大釗作為五人主席團成員參加了大會領導工作。大會通過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等對內、對外一系列基本政策,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掀起大革命即國民革命運動奠定了政治基礎。 10、北伐戰爭(1924—1927)1924年初,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國民黨實現兩黨合作。1926年初,中國共産黨向全國人民明確提出北伐推翻軍閥統治的政治主張。在隨後不到半年時間裏,國共兩黨共同努力,通過北伐戰爭迅速消滅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佔領長江以南的半個中國,取得了重大勝利。 11、“四 一二”政變與國民政府成立(1927.4)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鎮壓工人運動,大批屠殺共産黨人,使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遭致失敗。“四 一二”政變後,蔣介石在南京召開會議,決定定都南京。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胡漢民為政府主席,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公然拋棄孫中山三大革命政策,實行反共的“清黨”,並在各地大規模屠殺共産黨人和革命志士,成為一個代表大地主大資産階級利益的政府。國民革命運動失敗以後,中國共産黨人開始走上以武裝鬥爭反抗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的新曆程。 12、南昌起義(1927) 1927年4月、7月,蔣介石、汪精衛先後發動“清共”後,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利用共産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8月1日淩晨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佔領了全城。敵以重兵進攻南昌,起義部隊一部分退至廣東海陸豐地區,加入東江地區農民的武裝鬥爭;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戰至湘南,開展遊擊戰爭。1928年4月,朱德所率南昌起義余部到達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當權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産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13、“九 一八事變”(1931年)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按照蓄謀已久的計劃,將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一段南滿鐵路炸毀,誣稱是中國軍隊所為,派兵進攻駐守在北大營的中國軍隊和瀋陽內城。按照國民政府不抵抗的政策,第二天,瀋陽陷落。不到三個月,我東北大部分地區被日軍佔領,東北軍撤退到山海關內。“九 一八”事變是日本實施其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的開始。“九 一八”事變使中國人民直接感受到了嚴重的民族危機,從而掀起了空前規模的抗日救亡高潮。 14、遵義會議(1935) 1935年1月初,長征中的中國工農紅軍佔領貴州遵義。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在會上作了重要發言,尖銳地批評了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實行單純防禦和在長征中實行退卻逃跑的錯誤。會議集中全力糾正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肯定了毛澤東關於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決定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遵義會議在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産黨、中國紅軍和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捩點。 15、西安事變與第二次國共合作(1936)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及其軍政要員10余人,並通電全國,提出以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為主旨的八項主張。同時致電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團結抗日大計。中共中央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確定了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並派周恩來、博古、葉劍英等代表團到西安,與張、楊及國民黨方面代表宋子文、宋美齡等會談。24日,達成了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釋放一切政治犯,聯共抗日等項協議。25日,張學良護送蔣介石飛返南京。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國共兩黨為團結抗日而著手第二次合作,以此為契機,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全國人民的抗日運動邁入一個新的階段。第二次國共合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6、盧溝橋事變(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北後,又擴張其侵略勢力到平津附近,準備以武力攻佔平津,進而侵佔華北。1937年6月起,駐在豐臺的日軍經常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7月7日晚,在盧溝橋進行軍事演習的日軍詭稱一士兵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被中國守軍拒絕。次日,日軍炮轟宛平城,中國軍隊奮起自衛還擊。中共中央立即發表《中國共産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中國人民、政府和軍隊在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南京國民政府也採取自衛方針,調兵北上增援。隨後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宣佈準備對日抗戰。不久北平和天津被日軍佔領。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開始,也是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起點。 17、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1940.1)1940年1月25日,毛澤東在延安《中國文化》創刊號發表《新民主主義論》,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論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闡明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特點和規律,提出了中國共産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必須採取的既區別於資本主義又區別於社會主義的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和文化綱領。提出這一理論,是毛澤東思想成熟的基本標誌之一。 18、延安整風運動(1942-1945)抗戰中後期,中國共産黨在全黨範圍內展開了一場整頓黨的作風,向黨員普遍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教育的運動。運動因首先於1942年從延安開始,並以延安地區整風的經驗最為豐富而得名。整風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以整頓學風、黨風和文風。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統一了全黨的認識,整風運動至此結束。延安整風運動極大地提高了全黨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為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19、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45年4-6月)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候,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産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在會上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朱德作了《論解放區戰場》的報告,周恩來作了《論統一戰線》的講話。會議總結了黨成立以來,特別是抗戰以來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國的綱領與政策。會議系統闡明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明確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或經驗主義的偏向,使全黨的認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20、抗戰勝利,中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1945)1945年5月8日,德國法西斯宣佈投降,中國我軍民也開始對日軍展開局部反攻。8月6日、9日,美國先後在廣島、長琦投擲了原子彈。9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參加對日作戰,中國軍民發動戰略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9日,侵華日軍向中國投降。從1937年開始的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最後勝利宣告結束。據不完全統計,八年抗戰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公私財産直接損失達600億美元,戰爭消耗4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近百年來反侵略鬥爭歷史上以巨大的犧牲換來的首次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戰後,聯合國創立,中國與蘇聯、美國、英國、法國一起,取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的根本轉捩點,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樞紐。 21、台灣回到祖國懷抱(1945.10)根據1943年11月《開羅宣言》、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日本在無條件投降後必須把佔據的中國領土如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在台北舉行。中國政府任命的台灣行政長官在接受日軍投降後宣佈,從即日起,台灣和澎湖列島重新回歸中國版圖。 22、解放戰爭(1945—1949)1946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撕毀停戰協定,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以30萬大軍圍攻中原解放區,企圖憑藉430萬的軍事力量和美國政府的援助,一舉消滅僅有120萬人的中共軍隊。中國共産黨採取了針鋒相對的自衛戰爭。經過三年浴血奮戰和三大戰役決戰,人民解放軍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瓦解。 23、民革建立和民盟重建(1948)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宣佈成立,以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宣佈當前的革命任務為推翻蔣介石賣國獨裁政權,實現中國之獨立、民主、和平。1月5日,中國民主同盟在香港召開第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重建機構,宣佈要徹底消滅整個反動集團的統治,表示要與中國共産黨攜手合作。 2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10)1949年6月15日,由中國共産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民主人士、國內少數民族、海外華僑參加籌備的新政協籌備會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開。經過三個月的緊張工作,9月21日,中國人民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開幕,大會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重要文件,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在北京,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10月1日下午2點,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宣佈就職,決定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下午3時,30萬人齊集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典禮。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 25、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1950)1950年2月14日,中蘇兩國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於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等重要協定。條約規定,一旦締約國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侵襲,另一方將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應發展和鞏固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關係,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的簽訂,為中國進行國內經濟建設和共同對付帝國主義侵略、爭取世界和平提供了保障,也為中蘇兩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合作開闢了廣闊前途。 26、抗美援朝(1950-1953)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內戰。第三天,美國武裝援助南朝鮮,同時命令其海軍第七艦隊開入台灣海峽,企圖阻止中國人民解放台灣,公然干涉中國內政。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為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侵犯,保衛中國安全,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殊死戰鬥,贏得了偉大的勝利。抗美援朝的勝利是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又一次重大勝利,它捍衛了祖國安全,援助了朝鮮人民,對於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 27、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憲法,結束了《共同綱領》作為臨時憲法的作用;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等決定,選舉産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決定組織國務院,決定了國務院總理、副總理。 28、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成立)(1955)1955年,國務院成定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以達賴喇嘛 丹增嘉措為主任委員、班禪額爾德尼 卻吉堅讚任第一副主任委員、張國華任第三副主任委員、阿沛 阿旺晉美任秘書長。籌委會的任務是根據憲法以及關於和平解放西藏協定和西藏的具體情況,籌備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29、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1956)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毛澤東提出的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把這條總路線的基本思想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此後,中國迅速掀起了國家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熱潮,至1956年,“三改造”任務基本完成。 30、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56)1956年9月,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與資産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大眾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産力變為保護和發展生産力。 31、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鬥爭(1957)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全黨範圍的整風運動開始。6月,整風運動轉變為反右派鬥爭,在反右鬥爭的過程中,犯了擴大化的嚴重錯誤。 32、人民公社建立(1958)1958年8月17日,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舉行擴大會議,決定在農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提倡實行供給制、工資制、大辦公共食堂、大煉鋼鐵等政策,大躍進運動開始。 33、西藏發生武裝叛亂(1959)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層集團為維護農奴制度、分裂祖國,撕毀關於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條協議,在拉薩發動叛亂,叛亂分子向駐在拉薩的人民解放軍發動全面進攻,達賴喇嘛潛往印度。人民解放軍進行了平叛作戰,摧毀了叛亂集團設在拉薩、山南的兩個指揮中心,至1962年3月,平叛作戰結束。國務院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委會行使其職權。隨後,西藏自治區籌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在西藏廢除農奴制、在全西藏進行民主改革的決議。 34、對印度軍隊進犯進行自衛反擊作戰(1962)從1961年起,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西段和東段越過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蠶食中國領土,製造流血衝突。1962年10月20日起,中國軍隊開始自衛反擊作戰,收復了失地。中國政府聲明,從11月22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全線主動停火。12月1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從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一邊後撤20公里。 35、中蘇兩黨開始公開論戰(1963)1963年7月蘇共中央公開發表《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産黨員的公開信》,歪曲事實、顛倒是非,對中國共産黨進行攻擊。中共中央發表復信,同時發表了蘇共中央的《公開信》。隨後,人民日報編輯部和紅旗雜誌編輯部先後聯合發表了一至九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 36、我國自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1964年10月16日,我國在西部地區爆炸成功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我國政府聲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37、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成功(1965)1965年9月1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等單位密切合作,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一種具有生物活力的的結晶蛋白質。 38、“文化大革命”的發生與結束(1966-1976)1966年至1976年在中國發生的所謂“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其導火線是1965年發表的姚文元批判吳晗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由此引發思想文化界一場廣泛的批判運動。為了制止這種趨向,由彭真領導的文化革命小組于1966年2月擬定了《關於當前學術討論的彙報提綱》(後來被稱作《二月提綱》),並經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轉發全黨。江青於1966年2月在上海召開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座談會紀要全盤否定1949年之後的文藝工作,聲稱1949年之後的文藝工作被一條所謂“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我們的政”,號召要“堅決進行一場文化戰線上的社會主義大革命”。毛澤東支持這個紀要的説法。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16日通過《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這個通知從批判《二月提綱》入手,提出在文化界各界和黨、政、軍各個領域都混進了一批資産階級代表人物的問題,號召進行文化領域的全面批判,並聲稱在黨裏、政府裏、軍隊裏和各種文化界的資産階級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號召人們起來奪權。《五一六通知》標誌著十年“文革”的正式開始。此後,中國大陸在動蕩中渡過了十年之久,學校停課“鬧革命”,紅衛兵全國大串聯,工廠停工,武鬥事件在全國範圍內時有發生,社會生産力遭到嚴重破壞,人權受到粗暴干涉,黨和國家一些重要領導人被無端打倒,有的被迫害致死。一批靠“造反”起家的投機分子相機奪取了各級領導權。中國處在崩潰的邊緣。中間雖經周恩來、鄧小平幾次調整和挽救,但都在“四人幫”的干擾下而無法成功。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10月,江青反革命集團被逮捕。1977年8月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11次全國代表大會宣佈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39、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67)1967年6月17日,我國在西部地區進行核試驗,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我國政府發表聲明:“中國進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試驗,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消滅核武器”,“在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40、我國第一顆地球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70)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地球人造衛星,標誌著我國在宇航技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 41、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1971)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阿爾巴尼亞等23國提出的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這是我國在外交戰線上取得的重大勝利。 42、中美關係正常化(1972)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實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訪問。訪華期間,尼克松總統與周恩來總理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上海公報》)。《聯合公報》承認“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雙方同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和國際爭端;美方還聲明:美方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標誌著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開始。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兩國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43、唐山發生大地震(1976)1976年7月28日,唐山、豐南一帶發生強烈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11度。震中地區損失重大,死亡24萬多人,重傷16萬多人。 44、全國高考制度恢復(1977)1977年8月、10月,北京先後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從1977年起,高等學校實行新的招生制度,廢除“文革”期間實行的“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高校復審”的招生辦法。1977年第四季度招生,全國共有570萬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適齡青年報考,錄取23.7萬人。 45、全國科學大會召開(1978)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550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鄧小平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在20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國人民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在講話中,鄧小平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産力。”“科學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生産力。”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標誌著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46、十一屆三中全會與改革開放方針的確立(1978)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從根本上衝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決定基本結束全國範圍的揭批“四人幫”的運動,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和“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口號,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全會明確提出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實行簡政、放權、開放、搞活,這標誌著我國改革開放總方針的正式確立。圍繞實現全黨工作重心的轉移,全會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和組織路線。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提出要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確定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全會決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反對突出宣傳個人,加強集體領導作用。全會實事求是地審查了一批重大政治事件和歷史問題,堅決平反冤、假、錯案。這次全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中國共産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結束了黨和國家工作兩年來的徘徊局面,端正了中國共産黨的指導思想,掌握了撥亂反正的主動權,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篇章。 47、深圳等第一批經濟特區設立(1980)198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根據中國共産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相繼在我國東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興辦經濟特區。這些經濟特區,劃定一定的區域範圍,實行特殊的政策,發展以工業為主,工貿結合的外向型經濟,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樹立了一個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榜樣。1984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先後批准興建大連、秦皇島、寧波、青島、煙臺、湛江、廣州、天津、南通、連雲港、福州等1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此後,除了繼續增加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外,保稅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綜合開發區等相繼設立。1988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批准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島經濟特區。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佈開發開放浦東。經濟特區的設立,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産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在引進外國的資金和技術、發展高科技産業、促進對外貿易方面佔有領先地位,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主要的新的增長點。 48、中國體育代表團首次在奧運會上實現“零”的突破(1984)1984年7-8月,第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中國代表團首次全面參加奧運會比賽,共獲得15枚金牌,金牌總數局第四位,打破了中國在奧運會金牌榜上“零”的紀錄。 49、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1987)1987年10月,中國共産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提出了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指山在這個階段裏,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50、北京平息暴亂(1989)1989年4月下旬以來,北京地區因學潮引發嚴重動亂,中共中央、國務院于5月19日召開首都黨政軍幹部大會,要求大家緊急動員起來,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旗幟鮮明地制止動亂。20日國務院宣佈在北京市部分地區實行戒嚴的命令。6月4日,戒嚴部隊奉命進入天安門廣場,極少數暴亂分子煽動部分群眾攔截軍車,搶奪軍用物資,圍堵、衝擊國家機關和主要部門。戒嚴部隊強行開進,平息了暴亂。 51、鄧小平南巡講話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1992)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同志視察了武漢、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路發表一系列的有關改革開放的重要談話。“談話”指出了改革開放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保持國家穩定、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關係;提出了著名的“三個有利於”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同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在鄧小平同志有關市場經濟理論的指導下,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後來又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把十四大確定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加以系統化、具體化,設計了體制框架,指明了實施途徑,並要求在本世紀末在我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2、李登輝訪美引起廣泛譴責(1995)1995年6月,美國政府不顧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再抗議,批准台灣領導人李登輝到美國作“私人訪問”,引起中國政府的嚴重不滿。此舉實際上起到了鼓勵“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和“台獨”的作用,破壞了中國的統一大業。李登輝訪美,嚴重損害了中美關係和海峽兩岸關係。 53、中共中央決定對陳希同進行審查(1995)1995年7月,鋻於在調查王寶森違法犯罪活動的過程中,發現有些重大問題涉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中共中央決定對陳希同的問題進行審查。1997年8月,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決定,開除陳希同黨籍。1998年3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宣佈,檢察機關即將對原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以涉嫌貪污、瀆職犯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同年7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陳希同貪污、玩忽職守案進行公開宣判:以貪污罪判處陳希同有期徒刑13年;以玩忽職守罪判處陳希同有期徒刑4年;兩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6年。對陳希同的審查和宣判,表明了中共中央與腐敗作鬥爭的決心。 54、香港、澳門回歸(1997-1999)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方針,為和平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奠定了基礎。通過談判,中英兩國政府和中葡兩國政府先後在1984年和1987年,分別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和關於澳門問題的《中葡聯合聲明》,確認中國政府將恢復對香港和澳門行使主權。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門先後回歸祖國。港澳回歸是“一國兩制”方針的偉大勝利。它洗雪了中國人民一百多年蒙受的恥辱,標誌著中國人民向祖國統一的偉大目標邁出了重大的一步。同時,它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國與國之間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範例。 55、中共十五大確定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1997)1997年9月,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江澤民總書記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十五大通過了江澤民的報告,並按照報告的建議在黨章中增加了關於鄧小平理論作為我黨指導思想的規定條文。十五大以後,全黨興起了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高潮,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出現了新的面貌。 56、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號升空(1999)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場用新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進行了預定的空間科學試驗後,成功著陸。這是我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邁出重要步伐,對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是我國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57、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999—2000)1999年6月,江澤民總書記在西北五省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就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發表講話説:“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從現在起,這要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同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西部大開發是一項宏大的工程,必須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有步驟、分階段地實施。西部開發要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植樹種草,有計劃、有步驟地退耕還林,調整産業結構,優先發展科技教育。2000年,國務院出臺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西部大開發全面啟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於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對於促進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對於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和鞏固邊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8、“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目標勝利實現(2000)到2000年,“九五”計劃提前完成,“三步走”戰略的第二部目標勝利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即將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 59、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與脫困三年目標基本實現(2000)1997年黨的十五屆一中全會上正式提出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三年目標,其涵義是從1998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通過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經過三年奮鬥,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與脫困三年目標基本實現。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超過2300億元,絕大多數行業實現全行業盈利。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望繼續增盈或整體扭虧;6599戶大中型虧損企業可減少65%左右。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80%以上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 60、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確定的目標如期實現(2000)1993年9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提出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年2月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正式公佈這一計劃:國家從1994年開始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力爭用7年時間,在鞏固以往扶貧成果的同時,解決農村8000多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在中國消滅絕對貧困。這一計劃作為中央政府的扶貧計劃,在全社會組織實施,是到本世紀末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努力下,“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確定的目標如期實現,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由1993年的8000萬減少到2600萬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