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崇尚實用的中國民俗
11.15 14:53


    民俗之“俗”,就在於它沒有高雅文化那樣純凈與雅致,民俗是一種未經提純的文化作為原生態的鮮活的文化,她具有樸實與生動的本色,充滿野性與活力,並常常成為社會文化進步的源頭活水,因此我們在品味精緻文化大餐的時候,不要忽略了俗民的文化,她不僅構成我們文化的底色,而且其中蘊蓄著豐富的文化養料和發人深思的生活智慧。這裡主要説説民俗的神秘特性,看看民俗信仰是不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封建迷信”。
    
    神秘與實用是中國傳統民俗的一大特性,這是就民俗事象本身性質來説的,在中國傳統社會裏,民眾的實用目的,大多依靠神秘的民俗行為來促成,神秘性事象無論怎樣複雜,目的也只有一個,即服務於人們的生活需要。
    
    首先看中國民俗的神秘性。中國傳統民俗古樸原始而又神秘奇異,這與中國人所經歷的獨特的歷史道路相關,中國文化傳襲數千年,雖然文化人中很早確立了“不語怪力亂神”的理性傳統,但在民間卻傳承著大量的古老風習,“萬物有靈”的原始觀念依然濃烈,民俗事象大多蒙上了神秘色彩。佛、道二教的傳播與流行,尤其是道教對民俗生活的介入,使中國傳統民俗的神秘色彩更為濃厚。當然,民俗的神秘性長期存在的最根本原因,是民眾生存環境沒有明顯改變,人們尚無足夠的能力保障自己的安全、應對自然與社會的挑戰。因此信奉神秘力量、使用神秘法術以緩解精神壓力、服務現實生活的民俗必然會大量存在。
    
    民俗的神秘性大致有兩方面表現:一方面是人們在從事某項民俗活動時帶有一種神秘心理。認為習俗之所以如此進行是因為具有一種神秘力量,如巫術信仰、動物崇拜、圖騰與祖先崇拜等等,都有一種不可理解的神秘性;另一方面,有些民俗活動本身表現出一種神秘氣氛,如各種驅邪趕鬼的神秘儀式等。當然神秘心理與神秘行為在民俗事象中往往是不可分離的。
    
    神秘性在巫術民俗中表現得最為充分。巫術民俗源於某種神秘觀念,它的施行也大多依賴某種神秘行為,如鄂西“杠神”的法事活動就是一例。某家災禍頻仍,或家人久病不愈,人們就要請端公做法事,名為“扛神”。端公在堂中陳列各種法器,叫“扎壇”。一般法事有四堂:(1)開壇。擂鼓三通,讓求神者到壇前稟告;(2)放兵。放出“四大元帥”所領兵馬,捉拿作祟妖怪或為病人追尋魂魄;(3)觀燈。焚香熏燈布,念咒語,腳踩門檻,從燈幕上觀察邪魔鬼怪或魂魄行跡。(4)迭篩盤。把抓來的作祟物(多以螞蚱代替)投入盤中,並陳香蠟紙草、五穀鹽茶、符咒等,各敕上雞血,然後送至大門外十字路口,放入茅棚中,點火焚燒,災禍由此攘滅。從燈布、咒語、螞蚱、雞血等項目中,我們會感受到其中的原始與神秘氣息。
    
    咒語是巫術中最為神秘的部分之一,它依據的是一種語言魔力的信仰。在任何的巫術儀式中,施術者都離不開咒語,只要念動咒語,似乎就有魔力發生。《西遊記》中唐僧的緊箍咒就是這一類咒術的誇張描寫。民間巫術中使用咒語的現象十分普遍,捕魚者有捕魚的咒語,如湖北黃梅湖區漁民每年第一次下湖前,都要舉行“請令公”儀式,漁民在各自船頭焚香化紙、鳴鞭,口中默念:“令公爹,把靈顯,保祐我打魚倉倉滿”等,説是請得令公旨意後,才可以下湖捕魚。狩獵者有狩獵咒語,現存最早的狩獵咒語是古老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農耕者的咒詞早在殷商卜辭中就已有記錄,如:“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就是一首祈雨的咒詞。此外,醫者、工匠、術士各有行業咒語,其中醫家的咒禁還是古代治病的方術之一。語言的神秘觀念又導致另一結果,即讖語的産生。讖語具有兆驗性,屬於預知巫術,它基於人們相信語言與事件之間有某種神秘聯絡的心理。讖語在歷史上的王朝更迭中曾起過重要的輿論作用,新進者往往利用讖語論證自己的崛起的合乎神意。北朝前秦苻堅即位前居洛門之東,時任龍驤將軍,封于東海,有人勸他奪位,於是長安流傳著這樣的童謠:“東海大魚化為龍,男便為王女為公。問在何所洛門東”。這種讖語式的童謠顯然是為苻堅登位作輿論宣傳。所以説讖語是“詭為隱語,預決吉兇”的一種作法,離開了神秘性,讖語也就失去了效用。
    
    神秘性在禁忌民俗中也多有表現,當然,它隨禁忌內容的不同有程度的差別,與人性命相關的禁忌其神秘性強,如上山伐木、下海捕魚都是危險性作業,所以伐木者、漁民有著特別的語言、行為禁忌,決不能犯禁。而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禁忌,其神秘性較弱,因此只是作為俗信,習慣性遵循,如吃年飯不能喝湯,否則來年出門就遇雨,小孩不能吃雞爪,不然的話,字就寫不好等,這些民俗雖都隱含著一種神秘心理,但缺少其他巫術信仰所具有的威懾力。
    
    星命、術數、選擇、服食、房中、道引是中國神秘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樣是中國民俗神秘性的重要表現,人們依賴天象、物候、體徵等自然或人事現象預測成敗吉兇,指導日常活動或大事的抉擇。這些活動往往有專門的術士主持,他們使用種種神秘手法,刻意營造神秘氣氛,讓卜問者深信不疑。導引氣功之術本是古人健身術,但後來逐漸蒙上了神異色彩,有的蛻變為空中取藥,起死回生的法術,時至今日,這種法術仍在民間有一定的市場,可見部分民眾中的神秘信仰仍然強固。
    
    中國民俗中的神秘性與民眾的原始性是密切關聯的,一方面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傳統影響依就存在,另一方面,民眾的經濟文化生活條件仍有局限,原始神靈觀念仍未消失,因此,中國民俗的神秘性雖較以前大為淡化,但在社會底層或偏遠鄉村仍能切實可感。
    
    其次,實用性。實用性是中國民俗最本質的特點,中國民俗門類繁多、形態各異,但其最基本的特性是實用,民俗服務於人們的生産與生活,民俗與民眾的關係是魚水關係,人們依賴民俗結成相互關係,人們依賴民俗開展生産,人們依賴民俗繁衍後代,人們依賴民俗尋求精神愉快,民眾創造了民俗,民俗服務了民眾。民俗是最基本的文化樣式,它直接適應了民眾精神與物質生活的需求,因此,無論民俗表現得多麼神秘、多麼奇異,實用是其根本目的。
    
    民俗在形成之初多為人們對自然與社會的不自覺適應和協調,後來逐漸滲進了自覺意識,如巫術信仰,就是人們希望利用神秘力量達到為自己服務的目的,具有積極自覺狀態。民間信仰沒有正統宗教的那種神聖和崇高的情感體驗,追求的是世俗物質生活的滿足和精神愉暢,因此民間對神格、神靈族屬譜係並不看重,他們關心的是神靈能否給人們帶來吉祥,能否幫助人們實現自己的願望,具有很強的功利性。所以無論山精水怪、狐仙鬼魅,還是觀音大士、玉皇大帝、現世英靈、“有靈則行”。人們在各色神靈前禱告、祈求、供奉,以各種“媚神”的方式,包括演戲、宰牲、燒錢、上酒等、以求取神佑,消災祛病。正如陸游在《賽神曲》中所記“老巫前致詞,小姑抱酒壺,願神來享常歡娛,使我嘉谷收連車”。6對一些長期不顯神靈的偶像,民間不僅不供奉,還採取責問拷比的方式,或者使用一些厭勝法術,來“脅迫”其為民眾服務。如祈雨民俗中就有一種在太陽底下曝曬龍王菩薩的做法,讓不顯靈的菩薩切身體驗一下百姓無雨的苦處。所以説在民間信仰中人與神並不總是上下級關係,他們更多的是一種平面的相互利用的關係,人們為自己的需要造神,民俗信仰中的這種直接功利性是它區別於一般宗教信仰的根本特徵之一。
    
    當然,中國民俗的實用性,不僅僅表現在信仰心理方面,更重要的是許多民俗活動在民眾實際生活中發生著切實的效用,有著實用價值。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東方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