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新興還是回歸 出遊你自助了嗎?
11.15 14:17


    有人説,目前國內自助旅遊者佔了遊客總數的80%,聽來有些難以置信。但沒有人會否認,自助出遊要比參團出游來得麻煩。要實現自己的心願,只是鼓起勇氣,充滿信心,打好行囊是遠遠不夠的,你要在他鄉解決交通、住宿、語言、食物等一連串的問題,因此你需要有未雨綢繆的詳盡計劃,需要對目的地有相當的了解。事實上,真正敢於完全自助的遊客要麼就是“老江湖”,要麼就是熟知目的地的情況或是當地有“內線”。如今的天下,沒有簡簡單單的自助遊!
    
    新興還是回歸
    
    都説自助遊是一種新興的旅遊方式,其實回想一下,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當多數中國人還沒有怎麼接觸過旅行社的時候,我們的出遊方式不也可以稱作“自助遊”嗎?
    
    那時候的人們的確比現在能吃苦得多,把行行色色的東西裝進大挎包裏,擠上火車或是長途汽車就直奔目的地而去了。有親戚、朋友就住到親戚、朋友家裏,沒有就住小旅店,吃的是自己帶的乾糧或是小飯館裏的麵條、餃子,很多景點還不要門票或是門票很便宜,我的父輩當時就曾經有過花200元遊覽一趟九寨溝、花150元走五台山、恒山的經歷。看到風景便已經達到了目的,誰還會去考慮旅遊的品質呢?那時的自助遊就是這麼簡單。
    
    時過境遷,今日的自助遊的目的變化了許多,如果只是為了走馬觀花,參團當然舒服得多,自助遊則需要更高的質量,需要更深入的欣賞、體驗,領略精髓。因此,從原始的自助遊到參團旅遊到如今的自助遊,正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顯現的一條軌跡。
    
    雖説是“自助”,但在如今的自助旅遊的各個環節上,都離不開各種機構的幫助,一同分享這盤大餐的旅行社、戶外俱樂部以及商旅服務機構等。
    
    戶外俱樂部幾乎就是為自助遊而生,其以野外生存為主的出遊方式也個性鮮明,成了自助遊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但事實上這部分遊客並未佔到自助遊群體的主體,戶外俱樂部的線路也主要集中在短線,穿越、探險的色彩濃郁,多數遊客還難以接受這種頗有“自虐”性質的出遊方式。更重要的是,戶外俱樂部的身份依然是“灰色”,管理機構一直為此頭疼。俱樂部生存就要贏利,而靠組團贏利就成了旅行社,因此如三夫等諸多俱樂部就要靠賣裝備來謀生。
    
    商旅服務機構同樣得益於自助遊,這些機構都比較有現代感,比如攜程、億龍等,都是從網站發展而來。但他們的會員大多還是商務客人,真正旅遊者所佔的份額並不大。
    
    表面看來與自助遊有些矛盾的旅行社正在面對新的機遇,他們可以拿到便宜的機票、住宿,憑藉豐富的組團經驗也可以設計出適應各種需求的行程。這塊蛋糕正在不斷地長大,因此,大一點的旅行社多數都有針對這塊市場的機構。從上海、海南到新加坡、泰國,只要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自助色彩已經充斥到許多旅遊産品中。
    
    仍在“編目時代”
    
    本報曾經刊發過一篇名為《編目時代》的文章,意思是由於經濟所限,中國百姓目前的旅遊還只是為未來編制目錄,而真正精確的旅遊還待錢包進一步充盈。
    
    的確很有道理,我們中多數人沒有充足的銀子和時間,因此無法在普吉島上什麼都不想地曬半個月太陽,無法在盧浮宮中花三天時間研究歷史,無法用一個月的時間體驗尼泊爾的佛教文化,即便是去海南,又有多少人能在蜈支洲島這片中國最美的海域中真正享受一下深潛呢?
    
    雖然參加自助遊可以在網上尋找旅友,集體砍價,但小群體依然拿不到大群體的優惠;雖然出發前已經讀過不少自助手冊,但真到了目的地還是麻煩層出不窮,自助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還記得前一段丹麥金溫尼夫婦在上海3天自助遊旅程中的遭遇嗎?地圖上的西藏中路被翻譯成“XIZANGZHONGLU”,路牌上卻是“CENTRALTIBETROAD”,不遠處的燈箱上卻又是“中西合璧”的“CENTRALXIZANGRD”,倆人當然怎麼翻地圖也找不到北了。
    
    由此可見,身處“編目時代”,編纂自己的旅遊目錄還是很有必要的。先以參團的方式付出較小的代價,發現能夠打動自己的風光精粹,同時積累一切所需的經驗,下次再玩一趟自助,心裏就會有底得多,這恐怕是一種比較適宜的過程。犯不上為“編目”而苦惱,填充內容的好日子就在後頭呢。
    
    自助不等於遁世
    
    先回到BOBO那理想狀態的自助遊,他們要遠離塵囂,要尋找自然最真的一面,深山、孤島、荒漠、廢墟,都是最佳的選擇。渺無人煙的深山或大漠中,露宿在幽深的天幕下,聆聽自然的聲音……浪漫是浪漫透頂了,但有多少人能夠真正享受,敢與享受到這份浪漫呢?
    
    你要有專業的裝備、健壯的身體、豐富的經驗、成熟的嚮導,當然還要有足夠的MONEY和時間。
    
    並不是遁世才能見到真正的風景,也許多數人自助遊的目的還是為了更深切地體驗相對熟悉的風景。而且,之所以景點會成為景點,正是因為它具有超群的美,之所以選擇自助的方式,正是因為可以更充分地欣賞這種美。“出門在外,安全第一”依然是大眾出遊的首要標準,即便是玩野外生存的老手。正如一位浙江的戶外運動高手所説“真正切斷與外界的聯絡是不現實的,自助不等於自虐”。在四面透風的小木屋住上一兩晚是浪漫,住上十晚八晚就是折磨了;在荒漠中行走是對自我的挑戰,但能洗上一個熱水澡才會慨嘆人生的快意,畢竟旅遊還是一種享受!
    
    再回到目前國內自助旅遊者佔了遊客總數的80%這個説法上,一位旅遊業內人士做出了分析。他認為這個説法明顯有漏洞,這“80%”不僅包括了訪親探友者,也包括了不少抱商務目的者。他提醒遊客,參與自助遊最好不要趕在旅遊旺季,不然訂房訂票都會問題多多,自助遊還無法享受旅遊保險,多少苦水也只能自己吞。自助遊快樂與否,歸根結底還要靠自己把握。
    
    關鍵詞解讀
    
    自助遊
    
    所謂自助遊,就是遊客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選擇旅遊線路和方式,旅遊的內容由自己來選擇,旅遊的費用由自己來控制。
    
    自助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專屬於老“玩家”的真正意義上的自助,一切全都由遊客自己來操作;另一種則是近年來風頭正起的“自由人”,遊客利用旅行社的資源來安排交通和住宿,幫助設計個性化的行程,這種方式其實叫做“半自助遊”更合適些。
    
    BOBO
    
    由Bourgeois-布爾喬亞、Bohemian—波西米亞兩詞合併而成。波西米亞原指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地區。如今流行的波西米亞風與地理位置上的波西米亞沒有什麼關係,它代表著流浪、自由、解放、不羈,崇尚簡樸、手工、自然特質等;布爾喬亞是指18世紀崛起的一群自力更生、經商致富的新興中産階層,他們崇尚誠實、秩序、節制、謹慎、勤勉、毅力和謙虛特質。
    
    兩種文化原本是格格不入的,但崇尚自由與物質文明並不矛盾,《紐約時報》記者戴維布魯克斯的一篇《天堂裏的BOBO族——新社會精英的崛起》,宣告了BOBO一族的誕生,兩種生活方式終於有了合適的契合點。BOBO一族擁有高學歷,追求高收入,追求生活品質,崇尚自然,樂於挑戰極限,超越自我;興趣廣泛,樂於成為“雜家”。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人民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