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一個浪漫的地點 在廊橋尋找舊夢 
11.07 10:22


    橋在各種建築中似乎是最浪漫的一個,從古至今不斷有動人的故事在橋邊發生。每到一地,人們常常會嚮往到那些銀幕上、光影裏牽動人心的橋邊走走、看看。可惜我們永遠無法追尋到南斯拉伕電影裏那座悲壯的“橋”或真的找到一座曾經斷裂的“卡桑德拉大橋”。我們能實地找到的這兩座橋都因一段纏綿、傷感的愛情出名,而它們本身也都蘊涵著有趣的故事。
   
   看過好萊塢經典影片《廊橋遺夢》的人,對影片中的廊橋一般都會留下深刻印象,這不僅因為這座橋本身非常特別,更重要的是影片的主人公是從這座橋墜入愛河的。這些年來,這座充滿情感和魅力的橋,引來無數慕名者和遊客。最近,這座橋因一場火災而受到嚴重損壞,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數年前,記者曾慕名來到廊橋。那是一個深秋的下午,天下著毛毛細雨。故事中的廊橋在衣阿華州麥迪遜縣境內,鄉村公路與溪河交錯處。當地人説,麥迪遜縣過去共有19座廊橋,基本都是19世紀80年代修建的,經過10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和時代變遷,還剩下6座。這6座哪一個是故事的發生地?我們又找了半天。當地人告訴我們,故事主要發生在羅斯曼橋。為什麼叫做“羅斯曼”?為什麼又有這麼多廊橋?原來在麥迪遜這個自然河流發達的農業區,農民們當初修了不少橋。為了使橋面不受腐蝕,修橋時他們把橋兩邊和橋頂封起來,橋頂壞了可以拆修,但不影響橋面和交通。看上去像個走廊,所以就叫做廊橋。每座橋修好後就以其最近的一家農戶姓氏命名,這就是“羅斯曼”的來歷。
   
    我們按照當地人的指引,踏著濕漉漉的沙土路來到羅斯曼橋頭。濛濛煙雨中它顯得神秘而浪漫,河邊深深的野草一派秋色,黃、白的野花挂著晶瑩的水珠。記者仿佛看到攝影師金凱正在將一束野花獻給農婦弗朗西斯卡……又好像看見弗朗西斯卡把一張約會的字條貼在橋上……
   
    這座廊橋長20多米,呈朱紅色。記者慢慢從橋上走過,細細留意故事的痕跡,只發現橋兩邊的壁板上留下些龍飛鳳舞的字跡。當地人告訴記者,這些字與故事無關,只是遊客的名字和感言。他還説,這座橋後來因拍電影而重新修整油漆,所以看上去比較新。在橋的另一側,不遠的樹叢中有一處房屋,是專門為遊客而建的一個出售廊橋資料、圖片和各種紀念品的商店和問訊處。
   
    在從廊橋至衣州首府得梅因的路上有一座農舍,門口的牌子上寫著:“弗朗西斯卡之家”。當我們正認真欣賞這座簡樸的維多利亞式農舍時,當地農民卻告訴我們,這並不真是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的家。這所農舍是1870年由一位叫尼古拉斯約翰的阿根廷船長所建,後來又賣給了當地農民米得。1994年6月,華納兄弟電影公司開拍這部電影時,在麥迪遜縣找了150個農家,竟無一如意。在他們踏破鐵鞋、敗興而歸的途中偶然發現了這座房子,卻正是導演心目中的理想之地。
   
    攝影師和農婦弗朗西斯卡最後永別是在附近的麥迪遜縣城——溫特塞。這個人口只有4200人的小城,除有一座天然石灰石和胡桃木建造的縣法院頗具特色外,其他建築普普通通。但自從《廊橋遺夢》的書和電影在美國引起轟動之後,來自各地的遊客卻打破了這個小城的寧靜。遊人們在街上指指點點,在故事發生的地方攝影留念,不少人還要親自到攝影師當年去過的咖啡館小坐。廊橋——弗朗西斯卡家——溫特塞已成為一道迷人的風景,當地農民因此也搞起了旅遊業。
   
   遊客們當然大多是衝著浪漫的《廊橋遺夢》而來,但一位賣菜的當地農婦説,這個故事純屬虛構,不可思議。“也許是我們這裡的農人比較保守,我們農家的夫妻是相依為命的伴侶,我不喜歡女主人這種中年浪漫,也不相信兩個四五十歲的人僅在幾天之內就能産生如此濃烈的愛情”。但遊客中的許多人並不因此而感到失望。他們説,即便這一切都是假的,他們仍為女主人的最後選擇而感到欣慰。一位遠道而來的女士説,“《廊橋遺夢》之所以引起共鳴,是因為許多人都有類似的故事和情‘結’,只是結局不同罷了。如果人們都像電影中的女主人公那樣,最終選擇了家庭,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離婚了。”
   
    或許這就是廊橋的價值和魅力所在吧。如今,廊橋被燒燬了,不免留下許多遺憾,但對於真正喜歡《廊橋遺夢》的影迷來説,他們心目中的那座橋似乎風貌依然。(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劉愛成)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環球時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