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膾炙人口的散曲《天凈沙 秋思》是元曲大家馬致遠所寫。馬致遠肯定沒有想到,600多年後的今天,這首散曲引發了一場北京門頭溝區與河北東光縣間的馬致遠故里之爭。 北京門頭溝有傳説但無史料 《辭海》稱馬致遠為元大都(今北京)人,中學教科書上也註明馬致遠是北京人,但至今沒有可查的史料記載,只有北京門頭溝區王平鎮韭園村對外聲稱是馬致遠的故里。今年6月,新世紀中國民族文物保護與開發論壇門頭溝馬致遠故里和京西古道考證研討會在這裡舉行後,外界更是盛傳馬致遠故里就在這裡。 門頭溝真是馬致遠的故里嗎?今年9月27日,記者來到韭園村“拜訪”了一回“馬致遠”。 王平鎮韭園村坐落在群山環抱中,村裏處處是古老的房舍,枯藤老樹遍佈山野,烏鴉呱呱的叫聲不斷傳來,泉水嘩嘩地流淌,加上小橋流水人家的秀麗景象,讓人感覺仿佛到了江南。 韭園村黨支部書記王永亮領著記者來到一處破舊不堪的古建築前,房子已經沒有人住了,蒿草叢生,沒有任何書面記載告訴後人這座房子建於何年、由誰建的,這就是當地村民盛傳的馬致遠故居。 在韭園村北面的山上,京西古道之一———西山大道從此穿過。西山大道至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曾是內蒙古、山西等省通往京城的著名商旅官道。撥開古道上的灌木叢,沿古道踏著石板東行,石板上的斑斑歷史印跡清晰可見。在古道的山坡上,石板上裸露著一串深深的蹄印。半山腰上,橫亙著一塊清同治年間重修補道的石碑。石碑的前方,就是京西古道西出京城的第一個隘口。古道上的一串串或深或淺的蹄印蜿蜒東行直奔京城,訴説著千年滄桑。 王永亮告訴記者,今年他們準備將古道上的雜草清除掉,將馬致遠故里這個文化牌擦亮,大力開發旅遊,讓遊客來與馬致遠“親密接觸”。 王永亮説,村裏仍有不少馬姓人家,但沒有留下家譜,村裏一直有馬致遠的傳説,村中也有盛傳的馬致遠的故居,村中的景象與馬致遠所寫的《天凈沙 秋思》意境也很相似,難怪當地人説這裡是馬致遠的故里。 河北東光有史料但需考證 正當門頭溝準備對馬致遠故里大力開發旅遊時,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也蒐集了大量史料,推翻《辭海》等權威書籍中對馬致遠是北京人的注解,宣稱馬致遠是東光人,並邀請北京專家在8月20日至21日舉行了新世紀中國民族文物保護與開發論壇東光縣馬致遠故里考證研討會。會後東光舉行了重修馬致遠祠堂奠基儀式,9月9日又奠基了馬致遠紀念館,投入大量資金要利用馬致遠來拉動旅遊經濟。 10月16日,記者來到東光縣。東光縣提供資料稱馬致遠是距離東光縣城十余公里的于橋鄉馬祠堂村人。 東光縣目前能提供的有關馬致遠的史料包括《嘉靖河間府志》、《乾隆河間府志》、《東光縣誌》、《馬氏家譜》、清朝道光年間東光知縣肖德宣碑文拓片和馬致遠墓碑拓片等,這些史料都説馬致遠是東光人。其中清朝乾隆年間編纂的《河間府志》有這樣的記載:“馬致遠,東光人,主事。致遠在元世以詞曲擅譽與關漢卿、王實甫齊名,人稱馬東籬。” 為了“將馬致遠搶回來”,今年4月24日,東光成立了東光縣馬致遠研究會,成員包括縣委宣傳部、縣人大、縣政協、文物保護等部門的60余人。東光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馬恒志擔任該研究會的副秘書長,他告訴記者,研究會成立後進行了大量的資料蒐集工作,曾到北京、寧波等地調查資料,並向民間廣泛徵集有關馬致遠的史料,這些資料證明馬致遠是東光人。 在馬祠堂村,記者看到,施工人員正在重建馬致遠祠堂,祠堂南面就是當地村民盛傳的馬致遠的墳墓,墳墓已在“文革”期間被平,至今沒有挖掘,只有東光縣政府1989年7月立的東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上註明“馬致遠墓”。當地村民流傳著這樣的話,馬祠堂村原名老馬莊,因出現了馬致遠、馬經、馬孔惠祖孫兩朝三代進士,明朝成化年間修建了當時規模比較宏大的馬氏祠堂,爾後更名為馬祠堂村。解放後,祠堂變為學堂,“文革”期間被拆除。據了解,重修後的馬致遠祠堂佔地2000多平方米,倣古建築面積660余平方米,計劃投資100多萬元,建築風格為一組元代倣古建築群,是四合院私家園林結構,預計明年建成後向遊人開放。 9月9日奠基動工的馬致遠紀念館位於東光縣城普照寺公園內,這個公園內已有鐵佛寺、二郎崗、泰山行宮3個景點。東光縣建設局旅遊開發公司辦公室主任馬金秀向記者展示了馬致遠紀念館的效果圖,將要建成的馬致遠紀念館結構為三進院落,包括馬致遠紀念館、中國元曲元劇紀念館和東光縣博物館。其中投資80余萬元的馬致遠紀念館正在建設中,預計明年建成開放,中國元曲元劇紀念館由於牽扯到“中國”二字還沒有得到上級部門的批准。 有關專家學術界尚無定論 對於馬致遠到底是北京人還是東光人,學術界一直沒有定論。過去學術界一般認為馬致遠是大都人,在《辭海》、《中國通史》、《中國文學史》、《中國戲曲史》等重要書籍上介紹馬致遠時均稱是“元大都人”,而沒有説是“河北東光人”。在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元曲三百首》中有這樣的介紹:“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一説為東光(今屬河北)人。” 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社科院研究員、著名北京史研究專家王燦熾參加了門頭溝區和東光縣的馬致遠故里考證研討會。10月18日,他對記者講:“根據東光縣目前所提供的史料,包括石碑、縣誌、族譜、歷史文獻記載,尤其是清朝光緒年間的碑刻等史料記載,我認為這些史料都是真實可靠的,可以初步斷定元曲大家馬致遠是東光人。”而門頭溝馬致遠故里之説沒有任何史料可查,無法斷定那裏是馬致遠的故居。王燦熾認為,有關書籍上説馬致遠是大都人,有可能是馬致遠曾在大都住過較長時間,他的作品也經常在大都發表。説馬致遠是北京人是解放後推測後註明的,過去沒有進行過考證。 全國政協委員、元代文學研究專家、首都師大古籍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張燕瑾認為,門頭溝之説站不住腳;東光縣的確有馬致遠這個人,但這個人是否就是元曲大家馬致遠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各方觀點爭故里爭的是利益 東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馬恒志稱,關於馬致遠之爭既是學術之爭更是利益之爭。他説,東光對馬致遠的研究除了考慮文化價值外,更主要的是考慮打出名人牌,用馬致遠的名人效應帶動東光縣的旅遊業。即使馬致遠故里真在門頭溝,由於北京有太多旅遊資源,也很可能造成馬致遠故里旅遊資源閒置。 門頭溝區旅遊局規劃科科長劉金利則説,王平鎮韭園村正在制訂馬致遠故里的旅遊規劃,爭取早日將馬致遠故里這個旅遊品牌推出來。他認為,都説馬致遠是大都(今北京)人,東光縣遠離京城,不可能是馬致遠的故居。東光縣沒有像門頭溝這樣有眾多的旅遊資源優勢,只憑馬致遠故里就想帶動旅遊開發的成功性較小。 近年來,關於名人故里的爭論不絕於耳,如關漢卿故里之爭、施耐庵故里之爭、諸葛亮故里之爭、曹雪芹籍貫之爭等。只要有利益之爭,爭論就會繼續,爭論的目的都是為了利益。(張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