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北京城市建設專家談:修復古建該整舊如故
10.18 10:41


    “北京是一集大成的城市,它的深厚底蘊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比擬的,我們能做的只是發掘和延續這座古城的大氣、美麗。”了解到記者的採訪意圖,這是羅哲文説的第一句話。
   
    很難想象,這位已經年近八旬的老人至今仍頻繁奔波在祖國各地,作為梁思成的得意弟子、國家文物局的著名專家,羅哲文為古建築的合理修復已經奔走呼籲了多年。他説,要在發展建設中保護北京的古都風貌,特別是要延續北京的文化。
   
    保護古都風貌三年投入3.3億元
   
    “北京近幾年來在歷史文化古城保護方面的確下了很大的力氣,當然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羅老一一向記者列舉了北京古都風貌修復的一些具體建築,如歷代帝王廟、白塔寺、十三陵、明城墻等等。羅老口中的大力氣事實上是指北京市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力度,從2000年開始,北京市政府決定3年投入3.3億元對全市百餘項市級以上文物建築進行搶險修繕,使歷代帝王廟、白塔寺、後門橋、菖蒲河、東皇城墻遺址等一大批文物古跡得到搶修,同時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改善了周邊環境,恢復了歷史景觀,並首次向社會開放。一批長期被不合理佔用的文物保護單位逐步騰退出來,以圓明園為例,截至2001年底,615戶居民和13個駐園單位全部被遷出,解決了百年遺留問題,遺址得到全面考古發掘與保護。
   
    “有關部門對文物保護的重視程度提高了,而市民對這方面的認識也普遍提高了,這是讓我最感欣慰的。”羅老告訴記者,從一個個具體的修繕單位到北京市成片的修繕區域,從點到面,古城的雄渾氣魄正在越來越清晰地體現出來。
   
    修復明城墻材料結構全是原汁原味
   
    “我們修繕古建築,首先要搞清楚修繕的最終目的。”羅老説,“那就是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固有的歷史、藝術、科學的價值,否則維修就毫無意義。”
   
    如何達到修繕目的,羅老認為一句話:整舊如故。首先,要保存原來的建築形制。每一個朝代的建築佈局都有其時代的特點,它不僅反映了建築的制度,也反映了社會的情況、民族和地區的特點、思想信仰等內容。宮殿、壇廟、寺觀等建築,在每一個時代的佈局都有所不同,它們都隨著歷史的進程發展。其次,保存原來的建築結構。古建築的結構主要是反映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它們是建築科學發展進程的標誌。如果在修繕過程中改變了原來的結構,這一建築的科學價值就會遭到破壞。第三,保存原來的建築材料。古建築中的建築材料種類很多,有木材、磚、石、琉璃、銅、鐵等。它們都是根據不同建築結構的需要而選擇使用的,什麼樣的建築物用什麼樣的材料,什麼樣的材料産生什麼樣的結構與藝術形式,都是要合乎力學原理的。如果隨意用現代化的材料來代替古建築原來的材料,將使古建築的價值蒙受巨大的損失。第四,要保存原來的工藝技術。要真正達到保存古建築的原狀,除了保存其形制、結構與材料之外,還需要保存原來的傳統工藝技術,方可成功。
   
    “我們的明城墻修復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從古城磚到石灰砌起,都堅守了一個整舊如故的原則,雖然想再現原來的風貌已經很難了,但最起碼大家能看出它的恢弘氣勢。”説到這裡的時候,羅老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神采。
   
    小衚同四合院傳統建築代表先進文化
   
    “拆舊房蓋新高樓就是建設現代化城市嗎?”羅老認為這種做法與營造現代化城市環境的新思路是背離的。
   
    現在世界潮流講究回歸自然,高樓已經不是讓人們刮目相看的東西了。當初紐約、香港建高樓有其自然歷史的原因。現代化的關鍵不在樓層的高低,而在內部設施的先進與否。中國漢代就曾建過上百米的高樓,古文中也有“危樓高千尺”的説法。但後來我們的祖先認識到,高樓並沒有什麼好處。按照中國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的理論,天地應該相合,遠天地之合,對人是沒什麼好處的。這也就是老百姓説的要“接地氣”。
   
   最能體現北京特色的就是衚同和四合院。這些傳統建築具有和諧、有序、親近、安靜、舒適的特點,這正是現代化城市所追求的最理想生活狀態。這些古老的建築,不能因為它舊就認為是落後的,相反它們的品位是最高的,它們才真正代表著“先進的文化”。
   
    年近八旬,羅老現在還在奔波不息,從長城、故宮等大作品的修復到明城墻、白塔寺等小精品的修復,羅老一個不落地參與其中,按他的話説就是:“只要我還有口氣,我就要攢把勁,因為我知道古建築修複路還很長。”
   
    “目前,整個社會的氛圍是有了,條件也都具備了,我只是希望咱們文物保護的步子再跨大一點,跨得再堅實一點。”羅老説。(記者張曉娟)
   
    新聞鏈結破解長城知識三大誤區
   
    長城的起點:過去大家有一個很大的誤會,認為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不僅小學、中學課本是這樣寫的,甚至《辭海》也是這樣寫的。國內有這種誤解,國外也有。其實,1992年考古學家就肯定了鴨綠江畔遼寧丹東虎山南麓是長城的起點,史書也佐證了這一考古發現。
   
    長城的功用:過去一直被認為是防禦擾掠的,目的在於封閉。然而,除此之外,長城還有保護通訊和商旅往來的重要對外開放功用。秦始皇時沿長城12郡有大道相通,傳遞文書,商旅往來絡繹不絕。長城和烽燧正是保證這些交通大道暢通的重要條件。漢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使節往來,商旅往來還都是走這條大道。長城烽燧正是沿此道修築,用以保護被稱作“絲綢之路”的交通大道。
   
    長城的修建者:過去人們認為長城是漢族用於防禦其他少數民族的,這實屬又一個誤會。其實,若把先秦各諸侯國家修築長城除外,秦始皇以後漢族統治的朝代大規模修築長城的只有漢、隋、明三朝,而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修築長城的則有北魏、北齊、北周、遼、金5個朝代。所以,長城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專家簡介
   
    羅哲文
   
    1924年出生於四川宜賓。
   
    1940年考入當時惟一從事古建築研究的學術團體——中國營造學社,師從已故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
   
    1950年進入國家文物局工作,曾任古建築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長期從事文物、古建築研究、保護和管理的工作,是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文物、古建築專家。
   
    他是中國第一個古建研究機構的惟一傳人。從抗戰時四川宜賓的李莊來到臨近解放的北京,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川南少年成為著名的古建專家。聆聽過大師梁思成的教誨,感受過北平圍城時的驚心動魄,經歷過重修長城的辛勞歡欣,目睹過千年古都城墻的消沒。大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見證了中國古建文物研究與保護事業的興衰沉浮。著有《羅哲文建築文集》《羅哲文長城文集》。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千龍新聞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