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上海石庫門的行走風情
10.15 10:36


    騎自行車穿弄堂
    
    上海的傳奇造就了許多“路線”:既有充滿了文化想象的“張愛玲路線”,也不乏小情小調的“情侶戀愛路線”……上海就是這麼個稀奇古怪的地方,時尚在不可能、不起眼的地方醞釀出來。新近,摩登上海的流行便是“騎著自行車,穿弄堂”。
    
    要考證起來,這股風潮應該是老外先行吹起來的。只要不是住在市郊的豪宅,老外都喜歡騎著自行車去公司,甚至一些在上海生活的領事們也是如此。自行車,最使他們覺得自由自在。並且,一些老外逐漸地發現,上海天生是個與自行車結緣的城市,它由無數條富有人情味的窄小馬路構成,天地並不闊大,除了新起的大樓設計了停車場,還真的不太適合開著小車。
    
    也許是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故,一般老外更容易發現上海典型的弄堂文化之美。那一條條趣致的、形態各異的弄堂,集合了各種流派的建築特徵,其中更流傳著無數大起大落的人間故事。不過,要欣賞弄堂,也只有自行車能擔當,小車是開不進弄堂的口子的。於是,無論是本地老外,還是手上端一本“孤獨的星球”出版的旅遊手冊的自助旅遊老外,都開始騎著車穿行在上海的弄堂了。
    
    騎自行車的一個好處是,心情是格外閒適的,時間的拿捏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喜歡某個弄堂,某所房子,把自行車一支,人往墻上一靠,盡可以呆著沉醉了。走走停停,心態好,玩得也自由自在。在北京,也有人騎車穿衚同,就像王小帥拍的《十七歲的單車》那樣。不過,由緊閉的四合院構成的衚同,騎車只是順延著青磚墻而已,騎的時間久了,不免沉進一個人的想入非非,渾然忘我的同時,也忘了衚同。穿弄堂則不同,弄堂更為開放,更使人親近,穿行其中,總覺得饒有興味。並且,比較起衚同的地道中國製造,上海的弄堂房子則雜糅了各方特色,總有許多精彩的建築細節,法國的、英國的、西班牙的……給人一連串的驚喜。遊客騎自行車,一般人覺得只有租車一種辦法。通常也是到那种老外雲集的青年旅社去,花上兩百塊錢的押金,借一輛足夠帥氣的山地車,配專門的旅遊揹包倒是很相稱的。不過,一天下來,也要數十元的租金,如果玩的天數多,實在不是很划算的。很建議那些熱愛弄堂、喜歡玩城市人文的遊客,自己去大賣場買一輛普通的自行車,因為,山地車固然神氣,在城市,倒是一應功能全都用不著,整一個花架子的。拿買來的自行車,優遊地、主人一般地陶醉在弄堂裏,臨告別上海的時候,以九成的新,把它拍賣掉。這時候,經濟頭腦是次要的,在上海留下一個想念,猜,究竟是誰還在騎著這輛車悲歡呢?一切,就迷離起來了。
    
    原生態石庫門
    
    有越來越多的人,把新天地比喻做“上海的客廳”,言其華麗、時尚。因為,新天地由改造石庫門而來,雖然保留了原先石庫門的門面樣子,可是它“整舊如新”,把一個好端端的民居樣式生生地變成了歌舞昇平的場所,摩登人士對它也是趨之若鶩,真是一個城市客廳的功能。
    
    上海味道
    
    既名之為“客廳”,也就能覺著新天地的令人可惜之處了,因為,客廳雖然漂亮,卻也是專門做給“客人”看的,它已經失去了上海的真正味道。誠如一位建築業權威所言:新天地的流行,是由於外國人看它是中國的(石庫門)東西,而中國人看它卻又是洋派的(各色外國餐館、酒吧等)享受。就保留石庫門的人文環境,承傳都市的文脈而言,新天地已經是個如假包換的“四不像”了!雖然新天地是如今上海的“頭牌花旦”,可是它太新了,就像一個塗抹得過於完美的艷婦,好看並不經久。要看真正的原生態的石庫門,還得另覓“芳蹤”。在上海,北京東路、新閘路一帶,還算是遺留著原汁原味的石庫門生活。
    
    居民本位
    
    典型的石庫門弄堂是居民本位的,雖然,如今夫妻老婆開的小店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其實,最早絕跡的是老虎灶),被24小時便利店代替。可是,石庫門弄堂口卻依然是書報攤的天下,簡單地用鉛絲扯了幾道,夾子夾起橫一本豎一份的雜誌報紙,雖然淩亂了些,卻是誰家阿爹要晚報,誰家小妹訂了電影雜誌,都一清二楚的。這是原生態石庫門的商業,不是做足了環境,光鮮亮麗的,而是親切的,生意不在人情在的小本買賣。
    
    真正的石庫門弄堂生活,是互相充滿了交接的。比如,幾乎每條弄堂都有棋牌室,而且成天人聲鼎沸的,打牌、下棋、搓麻將,加上觀局的,總是黑壓壓一屋子人。棋牌室裏,光線也並不亮,但卻被一股人情味烘托得明亮而暖人。
    
    小人物的歡喜
    
    石庫門的年代久了,建築也破舊了,可是歷史的氣息也就透在這舊裏。還看得出時代的變遷痕跡,有時,一座有著西洋門楣的屋子,正當中的山墻上孤零零地突兀著一座空調,看得出來有一種生活突然改進之後、還沒想好怎麼用的倉促,但卻是石庫門裏大聲宣告的小人物的歡喜。
    
    原生態的石庫門是看民間的風情,通常總是越沉浸越覺得有味道、有活力。相比之下,新天地的簇新,過於規劃,尤其是那些每家都統一製作的雕琢招牌,其實已經極端的商業化。新天地的確是一個成功的模式,但它不再是我們這個城市值得懷念的一段記憶,如果硬要説它是石庫門風情,那麼,也只能算是布景,是舞臺上的一個看著還算湊合的道具。(吳言)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中國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