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北緯30度再現疑團:安徽千古迷窟誰來解惑?
09.28 09:19


    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百慕大三角、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神農架、諾亞方舟,在人類還在為這些位於地球北緯30度附近,神秘莫測的千古奇觀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北緯30度附近,又一千古奇觀——古花山迷窟驚現中國安徽屯溪。
    
    屯溪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境內。2001年10月,當地農民在清除花山淤泥時,驚異發現花山石窟群並非天然而生的溶洞,而是巧奪天工的人工開鑿的洞窟,內壁上人工鑿痕整齊美觀、清晰可辨。地質學家據洞內35號石窟中一條5厘米的石鐘乳初步考證,迷窟群可能始建於1700多年前的晉朝,是目前中國發現的規模最大、品位最高、迷團最多、面積最大的古石窟遺址。
    
    目前,整個花山已探明的大小石窟36處,大小不等的石窟呈線形分佈於安徽黃山市新安江屯溪段下游南岸約5平方公里的連綿群山中,分佈線總長約5公里。考古專家現已對2號和35號石窟進行開發。
    
    與諸多著名石窟相比,屯溪石窟群洞內空間大,結構怪異。有的層層跌宕,洞中套洞;有的石柱擎天,奇幻神秘;有的水波盪漾,迂迴通幽。而洞中無壁畫、無佛像、無文字、也無史料記載,因此迷團叢生,成為千古之迷。
    
    與此同時,在屯溪石窟群東側的歙縣煙村,人們又發現了36座古石窟,面積達數千平方米,也同樣是古代人工開鑿而成,兩處石窟群緊鄰,形態相近。在令人嘆為觀止的黃山72峰腳下,又出現神秘的72窟,原本就疑團重重的千古奇觀又疑上加疑。
    
    古徽州花山石窟群中,35號石窟是正在開發中的兩座石窟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據專家測算,僅這個石窟開掘的石料就有10多萬方,開掘出的石料可以鋪出由黃山到杭州約200公里的公路。
    
    走進35號石窟,記者看到的是一座地下宮殿石雕城,26根石柱頂天立地,呈品字形排列,撐起洞府天地。石床、石橋、巧妙分佈,洞內有潭水數口,常年不枯,清澈見底,最低水面高於洞外新安江水面2米。
    
    至今,人們沒有發現一塊石窟中發掘出的石料蹤跡,由此引出種種疑團:洞中開採出的石料哪去了?洞中之水比新安江水位高出2米,若不是新安江的水,水源在哪?石窟工程浩大,為何不見史籍和傳説中的片言碎語?石窟呈大斜面開鑿,坡度恰好與山體的坡度一致,在偌大的洞中聽不見回聲,如此高超的建築設計能是1700年前的古人所為?石窟內沒發現任何生活用品,沒有任何光源設備,沒有煙火痕跡,開採人員如何採光?人們最為疑惑的是,如此隱蔽的工程是何人發動?開鑿如此巨大的石窟群意在何處?
    
    面對種種疑惑,人們開始了種種推測:石窟屯兵説、修建北京十三陵説、道家福地説、各朝代功能轉化説、石料累積山丘説、被棄皇陵説、採石場説、鹽商倉庫説、殺人塢説等等。遺憾的是,種種猜測都不能完整、科學、令人信服地解釋石窟的種種迷團。於是,有人大膽提出天外文明説。這部分人認為,大多數北緯30度附近的眾多世界奇觀都有“天外文明”的假設,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解釋,我們能夠相信,大量的石料果真被外星人運去建金字塔了嗎?
    
    安徽屯溪花山謎窟猜想
    
    走進安徽屯溪花山石窟,你會禁不住不斷發出疑問,洞中開採出的石料那裏去了?洞中水源在那裏?為何不見史籍和傳説中的片言碎語?石窟如此高超的建築設計能是1700年前的古人所為?開採人員如何採光?如此隱蔽的工程是何人發動?開鑿如此巨大的石窟群有何用途?面對疑惑,人們開始了種種猜想。
    
    ——石窟屯兵説。據中國史料《新安志》記載,東漢時期,公元208年,孫權為削平此地山越,派大將賀齊屯兵于溪水之上,後改新安江上遊的這些水域為“屯溪”。這段史實就是“屯溪”地名的由來,也似乎印證著屯溪石窟群是為賀齊屯兵和儲備兵器彈藥所開鑿。
    
    ——十三陵説。在明定陵地下宮殿石壁上有“石料來自徽州,木料來自柳州”的銘刻。於是,人們猜想,屯溪石窟群的石料採用木排載運,沿新安江至杭州入京杭大運河,直抵北京,用作修建十三陵的石料。但據地質學家堪定,明定陵所用石料均為漢白玉和花崗岩,而屯溪石窟石料均為質地一般的紅麻石和白麻石,為中生代的沙頁巖,兩地石料材質截然不同。
    
    ——道家福地説。離石窟不遠處有座齊雲山,它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而道家是有喜歡群洞以作福地修身養道的傳統。從齊雲山到石窟群有新安江水路直達,這種猜想可以解釋石窟中的眾多石房之迷。
    
    ——功能轉化説。這種猜想認為,這些石窟群並非某一個朝代和某一個時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漫長的歷史中不斷開鑿而成的,最初可能是為採石,但後來人們又將它用作避難、屯兵、儲糧等用途。這種假説可以解釋同一石窟中石紋痕不同、花紋圖案不同的現象。
    
    ——山丘説。找不著石料的蹤跡,人們開始大膽猜想,石窟群中的幾十萬方石料運出洞口後就地堆積,日積月累形成新的山丘。此説是揭開石窟之謎最具震撼力的進展,因為這一論點若成立,石料去向之謎便可以揭開,而石料去向是破解石窟之謎的關鍵。
    
    ——“花石綱”説。據《中國通史》載:北宋末年宋徽宗等封建統治者為奢侈享樂,加強搜刮民財。1105年,設立“應奉局”,專門負責向東南民間搜刮奇花異石,裝船運往開封,每十船為一綱,稱為“花石綱”,持續時間長達20年。而屯溪石窟群一帶正是搜刮“花石綱”的重點地區。據此猜測,因當地有奇石,加上有新安江運輸,當地百姓只能開山鑿窟覓奇石,於是就有了這裡的成群的石窟。
    
    ——方臘洞説。據《中國史通》載:1120年,方臘在浙江青溪(今淳安)起義,起義隊伍轉戰浙江、安徽等地,而屯溪石窟群一帶成為他們安營紮寨之地。據研究得知,方臘向來喜歡鑿窟為營。而齊雲山上的方臘洞與花山石窟群的鑿痕和洞內結構極其相似。
    
    ——臨安造殿説。據《中國史通》載,1127年,宋徽宗之子趙構在南京即位,是為宋高宗。宋高宗南遷臨安(今杭州)後,大興土木,造宮殿、花園。而屯溪石窟群一帶以石料優質、工人開採技術高超、水路運輸方便等諸多優勢成為首選之地,於是成為臨安造殿的採石廠。
    
    ——殺人塢説。據《屯溪市誌》載,1856年,石達開率領太平天國南路大兵與清軍周天受遭遇,清軍被困,眼看形式險峻,便召集石工匠日夜突襲沿江鑿窟,以踞新安江之陷、守石窟為營、負隅頑抗。可終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葬身石窟,因而留下“殺人塢”這一地名流傳至今。
    
    ——鹽商倉庫説。古徽州鹽業發達,但唯一通往外界的捷徑就是新安江,因此古徽州的古屯溪成為鹽的集散地。但歷史上鹽業官職政策多變,徽州鹽商必須有大容量的鹽庫囤積。於是在沿江南岸鑿成石窟群鹽庫,既便於卸裝,又便於分發。
    
    ——外星文明説。地球北緯30度附近至今仍存在著世界上眾多迷團,而花山謎窟也位於北緯30度附近。如果古時的人類沒有能力創造這些奇跡的話,有人大膽猜想,這一切都是星外文明的傑作。
    
    新聞資料:安徽屯溪花山2號、35號石窟
    
    凡進過安徽屯溪花山2號石窟和35號石窟的人,無不被它們的氣勢磅薄和巧奪天工的工藝所折服,人們用“洞達無洞,無洞不神奇,洞洞不可思議”來表達他們的驚異。
    
    2號石窟,又稱“地下長廊”、“環溪石窟”。洞深146米,面積約4800平方米,出石量約6萬方,全係古代人工開鑿而成。洞口呈虎口張開之勢,走進洞內,眾多石柱巧妙分佈,洞內霧氣騰騰,猶如置身於仙境中。洞內冬暖夏涼,常年溫度為15度。有明塘、暗井、洞中洞、廊中廊等景觀。
    
    35號石窟,又稱“地下宮殿”、“清涼宮”。洞深170米,面積約12000平方米,出石量約10多萬方,也是古代人工開鑿而成,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古代人工石窟。石窟內猶如地下宮殿、石雕城,26根石柱頂天立地、規模宏偉、氣勢雄偉。有石房群、石床、石橋和樓閣等景觀。
    
    目前,整個花山已探明的大小石窟36處,大小不等的石窟呈線形分佈於安徽黃山市新安江屯溪段下游南岸約5平方公里的連綿群山中,分佈線總長約5公里。古徽州花山石窟群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迷團最多、面積最大的古石窟遺址,現僅開發2號和35號石窟。(李忠將)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新華通訊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