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少林寺之困
09.27 17:33


    在少林寺前大路上洗衣的武校少年(楊柳攝)
    
    武俠影片和金庸的武俠小説賦予了人們無窮的想象力,原本古老的寺廟蒙上傳奇而神秘的色彩;隨著大批而至的崇拜者朝聖者們的腳步聲,一座寺廟的資本創造力和商業意識被開啟了。
    
    少林寺之困,一困在於少林寺之被圍困。那些圍繞在它周圍的武校和商鋪使得少林寺缺少一座寺院應有的清靜,而國內國外對少林商標的搶注又使得少林寺因對未來的前景感到擔憂而無法置身事外;
    
    二困在於少林寺之令人困惑。在商業化面前,有兩個少林寺,困惑著人們的雙眼:一個是古老的歷史的佛教寺院,幾遭大火、歷經風霜;一個是概念的世俗的旅遊景點,是非功名、經營品牌。
    
    三困在於少林和尚對自己身份的困惑。名利當前,要不要去爭取?社會發展,要不要跟進?
    
    少林寺周圍的拆遷也許是一個導火索,幸運的是,我們通過這根導火索看到了一座寺院的無奈與真實。
    
    距離登封市十幾公里外,看到迎賓僧這個標誌性建築,便預示你已經步入少林寺景區。成群結隊穿著校服的小孩兒穿梭在各個小店舖以及小飯館裏,路邊土坡上還成排坐著年齡稍大些的孩子,他們都是周圍武校裏的學生,看到有女孩兒走過便會吹幾聲口哨。兩邊倣古風格建造的各種小店舖,透露出縣城的簡陋和雜亂。不寬的街道上時常有拖拉機、摩托車開過,看不到出租車。
    
    從迎賓僧步行到少林寺大約需要20多分鐘。路上隨處可見各種膚色的人,他們多數是來學習少林功夫和中醫的,但都行色匆匆。途經著名的少溪河,不過早已乾枯多年。據説電影《少林寺》中牧羊女在河邊放羊的鏡頭並非在這裡,而是在開封一帶拍攝的。
    
    晚了10年的清華方案
    
    登封市距離鄭州也不過74公里,由於目前連接兩地的鄭少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路不好走,通常要花費近2個小時才能到達,開通後就可以從鄭州直接抵達少林寺。與此同時,清華大學城市規劃研究院提交的“嵩山少林寺景區規劃”方案也已通過建設部的審批。
    
    “清華方案”所包括的範圍:東起郭店村,西至塔林水庫,南起南照村,北至初祖庵,共2.18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少林大景區的核心地區。規劃圍繞“禪”與“武”兩大主題,並強調重現“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意境。
    
    登封市政府打算斥資1個億來規劃整個景區的外部環境,在登封市副市長何宏波看來,“實際上我們對少林寺的整治在全國旅遊市場大發展背景下,至少晚了10年”。“整個規劃預計要到明年年底完成,到時候少林景區將以全新面貌迎接中外遊客,”何副市長説,“省裏也提出要求,現在少林寺每年遊客量在150萬人左右,將來則計劃達到1500萬左右的遊客,從而促進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如果能按照規劃建設好的話,這個計劃完全有可能實現。”
    
    整治必然伴隨著搬遷。在這次搬遷中涉及約有300多家農戶、11所武術學校、100多家商鋪、25家企事業單位,總拆遷面積達33萬平方米。據此前當地媒體報道,拆遷預計到今年“十一”前結束。
    
    政府的態度是,嚴格按照清華方案的規劃辦,迎賓僧以內建築全要拆。但由於少林景區建設時間比較緊,政府採取了邊拆邊建的方案。這就意味著,老百姓的房子還沒有建好,就要先拆遷。
    
    四拆四建
    
    當地政府負責人為此7月底發表動員講話:“大幹50天,排除一切干擾,投親靠友,舍小家顧大家。”拆遷也是先從醫院、郵電所、電信所、銀行、稅務局等十幾家行政單位開刀。
    
    剩下就是百姓的房子了。
    
    不過對老百姓房子的拆遷只進行了一天,轉天就擱置了。“這裡是家園,拆遷辦跟我們説以後坐公交車花5毛錢回來種地。百姓本來就屬於少林文化一部分,搬走還屬於啥文化?”
    
    64歲的劉友三老先生,祖上是從雍正年間遷到少林地區來的,他們家十代都是少林寺的佃農,給和尚種地。
    
    據劉介紹,原來這兒方圓百里就一個村,統稱少林村,他當過支部書記。改革開放後分成四個村:少林村、塔溝村、郭店村和雷家溝。其中塔溝村距離少林寺最近,基本上少林景區設施建設都是在這個村。
    
    隨著改革開放,景區整頓建設,這個地區也經歷了四拆四建的過程:起初在少林寺大門口對面有些小商店和臨時搭建的帳篷,經商人在裏面賣點兒饅頭、麵條,後被拆掉;政府看到這裡的發展機遇,專門從石牌坊以內到少林寺規劃出一條街,二三年後扒掉,建起少林寺商城;原本規劃是遊客來了把車放在停車場後(也就是現在塔溝學校西區),走進商城先消費,再步行至少林寺。可是如果把車放進去直接開到少林寺門口,那裏停車費則是停車場的四倍。結果變成停車場沒有車,來人都直接進了少林寺,商城變空城,無法經營下去。後來塔溝學校用450萬元把地買下來,蓋起教學樓和校舍;到了1992年政府又重新頒發文件,建倣古一條街(就是現在這條少林街),都是附近居民開的各種小店舖,如飯館、小賣部、旅遊紀念品、書店等,這次再次面臨拆遷。
    
    最大的武校搬家
    
    在這次涉及搬遷的11所武校中,釋小龍的父親陳同山經營的中國嵩山少林寺武術學校,是第一家遷出並搬進政府新規劃的武術城裏去的。而世界上最大的武術學校,擁有一萬多學生的塔溝武校校長劉海欽則直言:拆遷對塔溝有滅頂之災。
    
    “從迎賓僧到石牌坊半條街,都是塔溝武校給他們帶來的商機。當地老百姓出租房子給學生住,店舖飯館主要也是學生去。就説學校對面的電信郵局,我們放假後他們每月營業額只有1000多塊,平時一個月則是二三十萬。1978年我們從零資源起家,發展到今天至少幾千萬資産。結果你一句大幹50天,我一萬多人怎麼辦?”劉校長很委屈。塔溝武校的新校址已徵地800畝,劉校長説,“我們主要考慮的是讓少林武術往高層次走,這是勢在必行的問題,不是為了拆遷,早在拆遷前我就已經開始徵地了,我不是要搬,而是要疏散一部分。”
    
    “少林牌”轉“嵩山牌”
    
    記者來到位於少林寺景區內的拆遷安置協調辦公室,只有一個人在值班,問及他有關拆遷的任何情況時,他一律回答:不知道。據了解,現在拆遷辦的人都已回到市裏,只留下每天輪流值班接電話的人。
    
    拆遷辦公室主任王洪偉在電話裏告訴記者,目前拆遷工作已經暫停,因為阻力過大,安置問題得不到解決,老百姓都不同意搬。
    
    對於清華方案,在當地百姓看來是脫離實際的。“因為少溪河本身沒有水源,我們這兒吃水非常困難,1984年春天才用上自來水。所謂‘碧溪鎖少林’在老百姓看來就是書獃子的想法。意思把少林水庫裏的水抽上來一部分,可少林水庫的水連整個登封市吃水都解決不了。”劉友三老先生説道。
    
    對此,何副市長強調在搬遷上,居民和政府其實利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少林景區更好。“如果等建好再拆遷,時間上來不及。現在必然要有個中間過渡期。政府目前是嚴格按照國務院批准的規劃來,無論規劃還是拆遷都不能僅局限在登封,要和鄭州市、省政府統一規劃。”
    
    何副市長大致介紹規劃後情況,按照要求政府會建立一個武術城,作為武校居民主要居住地。距離少林寺5公里,開摩托車大約20分鐘就到。少林寺恢復幽靜之外,還會建立一些必要的生活設施。把環境創造好,也給群眾提供就業機會。百姓可以負責裏面的環衛,集資買電瓶車,以後這麼大面積的景區是不準汽車進去的。
    
    “究其拆遷難的深層次原因,還是少數在裏面得到更多不當利益的人在做工作,比如一個人有好幾家店舖。這都不是一般老百姓的概念,所謂社會上的能人吧。利用在裏面的便利條件做些買賣,他們是特殊的群眾,在全國哪個景區都會有這樣的人存在。”
    
    據了解,當年洛陽龍門石窟整治也很困難,但上下決心很大。其中有個投資上億的建築龍王宮都被拆掉。
    
    今年6月份,河南省登封市初步確定將少林寺塔林以及其所在的嵩山大批古塔以“中國古塔:登封塔群”的名稱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這是河南省繼龍門石窟後第二次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20多年來登封旅遊造成只“吃”少林寺的局面,一直處於淺層次開發。在這個集合了佛、道、儒家豐厚文化的嵩山地區,各個景點都處於孤立狀態。
    
    在距離少林寺不遠處有個永泰寺,現存最早的尼僧佛寺,有不少附近武校練武的外國人坐在娑羅樹下冥想。該寺院負責人張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外國人都是嫌少林寺那邊太亂,每天花16元門票到這裡坐坐,讓心靈安靜一下。現在登封市政府也有意逐步將當地對外的“少林牌”轉向“嵩山牌”。(師欣)
  


發表評論 


責編:陳玥 來源:南方週末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