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又見“北大荒”
09.26 09:27


    
    一片片被稱為“綠色濕地”的沼澤、泡子,如天女散花一般閃著銀色的光亮。
   
    盛夏時節,草綠木青,筆者來到了位於我國東北部的三江平原。這裡就是昔日被稱為“北大荒”的地方。5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人跡稀少的荒原,“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是當時自然生態生動的寫照。
   
    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上世紀中葉,十萬解放軍官兵脫下戎裝屯墾戍邊,立志圍墾“北大荒”;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百萬知識青年又加入了這個行列,他們在這塊黑土地上揮灑熱汗戰天鬥地,對三江平原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使“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但是,這件事情的結果卻成了一把“雙刃劍”,他們在為國家糧食供應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由於大量的墾荒也使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的破壞。50年間,三江平原濕地面積從536萬公頃減少到113萬公頃,銳減了79%。原始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水土流失、耕地肥力下降,沙化趨於嚴重,自然災害肆虐。多種珍稀水禽和鳥類被迫遷徙他鄉。
   
    鋻於此,黑龍江墾區在1999年正式宣佈全面停止持續了半個世紀的墾荒。隨後,黑龍江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總面積19.81萬公頃的“黑龍江三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經過近幾年的保護,濕地的面貌大大改觀。今年1月,這塊我國唯一保持原始面貌的淡水濕地被國際濕地局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至今,黑龍江墾區已經建立了18個自然保護區,還在零星濕地建立了95處自然保護地,總面積達到47萬公頃,覆蓋率為8.5%。這些保護區的建立,還使原始生態系統、多樣化的生物物種得以完好保存,幾乎已經絕跡30餘年的國家一二類保護鳥類和其它野生動物,今年又成群結隊重現在“北大荒”。
   
    多年不見的荷花又在濕地湖泡裏綻放,禽、鳥逐年增多,植被明顯恢復。一片片被稱為“綠色濕地”的沼澤、泡子,如天女散花一般閃著銀色的光亮,空氣變清新了,天變得更藍了,“北大荒”的原始風貌又回來了……(張斌攝影報道)
   
   

    
因為有了濕地,這裡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了!

   
   

    
濕地邊長起了一片片白樺林。

   
   

    
別有風味的小木橋。

   
   

    
濕地風光。

   
   

    
又見白樺林。

   
   

    
邊陲重鎮撫遠縣,這裡擁有我國最大的濕地。
  


發表評論 


責編:王卉 來源:人民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